歐洲人遇到蒙古騎兵有多慘

2023-06-24     雲夕客

原標題:歐洲人遇到蒙古騎兵有多慘

蒙古騎兵之所以無敵天下並不是靠刀槍,而是靠弓箭。

蒙古騎兵與歐洲騎兵

蒙古人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這種武器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而且很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這種弓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騎兵的機動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縱橫歐亞,無人能阻。

蒙古人極其擅長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人射箭法"的戰法,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蒙古人稱這種戰法為"曼古歹")。

這種戰術的精髓在於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二持續不斷地攻擊敵人,三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裝甲多麼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時歐洲騎士大多配備重盔重甲,雖然近戰時十分強大,機動力卻根本無法和蒙古騎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騎射手,不僅追不上,連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

而且蒙古騎兵不像歐洲騎士那樣完全依賴強攻,他們只有當先用弓箭把敵人殺傷大半時才與敵人短兵相接。

蒙古重騎兵

1241年4月,蒙古騎兵就靠這種戰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歐洲最精銳的十萬匈牙利大軍(由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率領),殺敵七萬餘,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紅色多瑙河",幾乎徹底消滅了歐洲的抵抗力量。

第二次西征的列格尼卡戰役(1241年4月9日),西里西亞公列格尼卡戰役爵亨利二世率領的四萬波蘭聯軍被蒙古輕騎兵的佯退所騙,一路追擊後者,德國步兵與前方騎兵脫節。埋伏好的蒙古重騎兵突然從正面向聯軍放箭,佯退的輕騎兵在兩翼包抄,專射敵軍戰馬。

蒙古重騎發起衝鋒,落馬的騎士由於盔甲沉重行動困難,任憑蒙古人宰割。亨利二世和多名波蘭貴族戰死,法國聖殿騎士團的參戰騎士全部陣亡,條頓騎士團大首領身負重傷,聯軍總共死亡25,000人。

同時期的歐洲騎兵

困獸猶鬥的道理蒙古人自然也懂得。列格尼卡戰役兩天後的賽約河之戰,第二次西征的統帥拔都在賽約河對岸強攻匈牙利的守橋軍,速不台率領部隊悄悄渡過結冰的河面,繞到匈牙利大營側後與拔都形成合圍。

被圍在大營內的敵軍如果以哀兵心態作戰,蒙古即使勝利也會付出較大代價,因此蒙古軍在包圍圈西側留出一個缺口。匈牙利軍隊發現逃生希望,無心戀戰,爭先恐後向西逃竄,很多士兵甚至扔下武器。然而蒙古人早就在路上設下陷阱,並從後方追殺。這就是蒙古人的開口戰術。在數日的追殺過程中,匈牙利軍隊死亡7萬人,蒙古人可能僅損失1000人左右。

蒙古將領靈活運用兩翼迂迴、佯退誘敵以及開口戰術,在關鍵戰役中屢屢完勝,且勝後時常血腥屠城。歐洲人用韃靼人(Tartars)命名強大到恐怖的蒙古戰士,因為Tartar一詞源於Tartarus--希臘神話中的地獄。他們和羅馬帝國後期來自東方的匈奴人一樣,是懲罰基督教世界的上帝之鞭。

蒙古輕騎兵(左)與重騎兵(右)

蒙古人不僅戰術設計高超,也有嚴格軍紀保障下的卓越執行力。1213年9月的陽河谷之戰,成吉思汗率軍34,000人慾殲滅鎮守要衝的10萬金軍。蒙古的策略是中路人馬直接攻擊守軍;同時利用陽河谷周遭的複雜地形做掩護,東西兩路騎兵翻山越嶺迂迴至金兵的側翼和身後。這個計劃看起來簡單,實則難在各路軍隊執行與配合的精確和到位。如果中路進攻過於猛烈,金兵很有可能直接撤退,蒙軍喪失了包圍的可能。東西兩路如果過早攻擊,則很可能被金兵識破意圖(金軍已有多次被迂迴包圍的教訓);或者兩路發起攻擊時間相距過久,則由於人數劣勢可能被金軍反制。

東方騎兵與西方騎兵的顛峰對決

無論上述哪種情況出現,金朝全軍都很可能成功撤回陽河谷後面的居庸關,蒙古則將面對艱難的攻城戰。實際情況是,蒙古中路佯攻吸引了守軍的全部注意力,包抄騎兵成功直插守軍兩肋和身後。8萬金軍遭屠戮,屍體堆滿陽河谷。此役蒙古的斥候和傳令兵(負責偵察、聯絡和傳達命令)發揮了關鍵作用,確保行軍與進攻的準時、協調、恰到好處。

蒙古的騎射手足以使他們在野戰中戰無不勝,而在面對堅固的城牆時蒙古人還有一種攻城利器,那就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面前,再堅固的城牆也和紙糊的沒什麼兩樣。

蒙古騎兵

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當時蒙古人的投石機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陽城僅護城河就寬150米,後來蒙古人從波斯請來幾個工匠,對投石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投石機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稱此炮為"襄陽炮"和"回回炮".

不過在12世紀,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蒙古人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除了騎兵之外,擁有巨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蒙軍攻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ee22e60f4adca8d1ff6be2feffa82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