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狸,進軍北極——以1萬多個水壩重修苔原,再塑地貌

2022-12-18     彩尋美食

原標題:海狸,進軍北極——以1萬多個水壩重修苔原,再塑地貌

在動物中,海狸(在國內,我們更多叫它們河狸)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它們改變地貌的能力僅次於人類,海狸水壩影響著一切,從地下水位的高度到生長的灌木和樹木的種類。

今天,世界的兩邊現存兩個海狸物種,北美海狸(Castor canadensis)和歐亞海狸(Castor fiber)——雖然模樣、習都差不多,但這兩個物種在基因上不兼容。北美海狸有 40 條染色體,而歐亞海狸有 48 條,在有記錄的 27 次雜交實驗中,僅有一次成胎。

各個國家的人都不喜歡有動物能影響地貌、放倒樹木,同時其皮和海狸香(腺體分泌物)備受推崇,於是海狸被大肆捕至瀕臨滅絕。

近年來,隨著生物學家的不懈努力,兩邊的海狸生活現狀都在逐漸緩和,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恢復良好,我國境內也位列一級保護動物,並建立了保護區。但,北美的物種相對更好一點,它們甚至開拓出了通向遙遠北方的道路。

一路向北

大約二十多年前,北美海狸族群中有幾隻頑強的拓荒者在苔原上一路向北。

"據知情人爆料":

這場長途跋涉甚至磨平了它們那長而扁平的尾巴下面的屁屁。

今天,這些海狸拓荒者的後代子孫已經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極北的苔原上蓬勃發展,在那裡建造著家園。

科學家發現,由於氣候變暖,海狸建造的水壩明顯加快了,正在實實在在地改變生態系統。

直到幾十年前,海狸活動範圍的北部邊緣還是北方森林,因為海狸依賴木本植物作為食物和材料來建造它們的水壩和住所。

但北極的快速變暖使苔原變得非常適合這些世界第二大齧齒動物生存:更早的融雪、融化的永久凍土和更長的生長季節引發了海狸需要的樹木、灌木植物的繁榮。

早年間的航拍照片顯示,阿拉斯加北極地區根本沒有海狸池塘。但在 2019 年的一項研究中,掃描了阿拉斯加苔原幾乎每條溪流、河流和湖泊的衛星圖像,發現了 11377 個海狸水壩圍起來的池塘。

所有這些新水壩的作用遠不止改變溪流的流量,它們也有助於創建出更溫暖的區域——海狸創造的池塘中的水更深,而且在冬天不會一直凍結到底部。於是,溫暖的池塘水加速融化周圍的永久凍土。

再塑地貌的意義

這些海狸移民對北極生態系統究竟意味著什麼還沒有定論。反正有或沒有海狸,全球都在變暖,北極也不例外。

大部分科學家將海狸的工程視為有益的。苔原上的海狸水壩形成的池塘讓周圍的一切更加欣欣向榮,水壩池塘為一系列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包括昆蟲、青蛙和鳴禽。你瞧,池塘里探出頭的小墩墩就是海狸的小屋。

但當地漁民有些擔憂。

漁民們擔心海狸的水壩可能對當地人賴以生存的魚類遷徙構成威脅,海狸發展的有點太快了——比如,在鮑德溫半島的漁民眼皮底下,海狸水壩的數量從 2010 年的 94 座,到 2019 年飆升到了 409 座。

捕魚變得困難了——漁民的小船被水壩攔住了。

雖然給漁民添了搬船的麻煩,但魚類的數量並沒減少。海狸水壩不會阻礙魚類的遷徙——當地最重要的漁類產品北極鮭魚,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生活在海洋中,但在苔原溪流中產卵和越冬,海狸水壩的位置、高度、密度對它們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甚至,海狸水壩更對有利於魚類——為幼年鮭魚創造更良好的棲息地。

寫在最後

只要環境允許,這些大號的齧齒動物確實繁殖能力超強。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北美海狸在歐洲也有一塊根據地:1937 年在芬蘭放生了 7 只,此後,這 7 只海狸在 64 年內擴大到 12000 只,嘖嘖嘖。

在我國,布爾根河狸自然保護區在2013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想一睹海狸水壩的朋友就去那裡吧。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 _-)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ecb10a960882afed8610cae5e0368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