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石

2023-11-16     宣講家網

原標題:時評: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石

「今年,我們的甜瓜收入達80萬元,至少帶動200戶村民增收。」在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改平家庭農場裡,海則灘鎮柳樹灣村村民高改平正在為甜瓜新建大棚。2022年,高改平被靖邊縣委組織部納入村幹部後備力量,進行重點培養。近年來,榆林市堅持縣域統籌、政策引導、資源下沉,由市縣組織部門牽頭,實施村幹部後備力量培養工程。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的力量不容小覷,尤其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人才的儲備為後續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切實的底氣。因此,如何有效儲備人才?儲備哪些方面的人才?又該怎樣將他們留下來,讓他們為鄉村振興事業持續發力?這是需要不斷加強籌劃和完善的。筆者認為,要想讓專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鋒軍」和「壓艙石」,就要在「首」「末」兩端將工作走穩壓實。

鄉村振興擁有持久性、深遠性、關鍵性的時代地位,與之配套的人才工程也應當從這個定位發力。「首」端發力,即是在人才培養上下好功夫。一方面,要高屋建瓴,激活培養體系內生動力。我國人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培養機制等是與時俱進的。同樣,鄉村振興也應當從學科建設上播種好人才資源的「種子」。可以以點帶面,選取試點院校,派駐專家定點指導,完善課程體系,重視相關領域基礎科學研究,提升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質量,走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進階一步,將底子打實、立足長遠、充分發揮教育源頭革新的「複利」效應。另一方面,校企、校村聯合,做好對口導向培養。可以政府牽頭,設置調研課題,以調研結果、問題為導向,向高校要人才,向人才要方法,向方法要發展;同時,聯繫鄉村企業家、科研專家,增加實踐類、分享類的課程設置,學生們介紹鄉村振興的相關情況,讓他們能夠提前了解和主動接受自己將來所要面臨的工作環境,借鑑「科技小院」經驗,踐行好「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培養思路。

「末」端發力,堅決避免人才工作「虎頭蛇尾」。基層人才留用的關鍵所在就是要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工作套路,要建立長效機制。一是以實踐為主要導向,科學考核。對相關人才的選用,不僅要進行專業知識的考核,更要對他們進行實際操作的考評。規劃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管理打分標準,對人才的工作態度、服務精神、專業實操等方面進行評定,選用真正想要投身於鄉村振興事業中來,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專業人才。如此,就幫助鄉村振興工作實現了人才的選拔,但還需要加大功夫留住這些出類拔萃的人才。二是有效保障,打通發展道路。要以「品牌意識」來對待同樣重要的人才工作。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讓他們的住房、醫療及老人看病、小孩上學等問題都有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要讓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看到發展的希望,人才留用絕不能一留了之,保障人才自身發展,推動人才良性流動,以此促幫帶、促交流、促宣傳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應有之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需要不斷努力夯實人才的基石,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李博雯 秦皇島市昌黎縣葛條港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ea33989f63d5a92f84b8680e9a8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