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回顧黨的百年奮鬥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就在於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全新的視野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面對「中國之問」,「兩個結合」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長期走在世界前列。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如何趕上時代、加快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這一「中國之問」,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求索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成功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實踐新要求,堅持「兩個結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兩個結合」築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根基和文化根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都具有中國具體實際的根據,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立足中國國情,順應世界大勢,回應人民意願,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支持擁護,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2022年6月22日拍攝的四川眉山三蘇祠(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面對「世界之問」,「兩個結合」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近代以來,現代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嚮往。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艱辛的探索,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鑑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徵。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過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進步開創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面對「人民之問」,「兩個結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價值取向,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堅持人民至上,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出發點。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的十八以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民本思想,提出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人民之問,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成績優異的答卷。從「人民有所呼」問題入手,到「改革有所應」的全面推進;從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到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從「一個也不能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致力於「一個也不能掉隊」的共同富裕;從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到「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生態文明建設,到「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一系列重大成就,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還存在不少「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必須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逐步地解決好這些突出問題。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價值取向,立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兩個結合」,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中更好地回答「人民之問」,從而匯聚起全體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這是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拍攝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2022年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面對「時代之問」,「兩個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我們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提供了科學指引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的科學理論。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時代大局來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對關係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怎麼了?應該怎麼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國際格局演變的規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解決全球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難題作出了積極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既科學回答了中國的「時代之問」,也為應對世界的「時代之問」提供了中國方案。這一思想讓我們進一步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動,能夠科學、從容地應對前進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
作者: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