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成立9年,僅融資一輪的「什麼值得買」成功登陸A股,其唯一的投資機構是華創資本。據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回憶,當時雙方對公司的定位及發展理念一致,投資很快就敲定了。吳海燕帶領華創向「什麼值得買」投資了1億元,上市當天,「什麼值得買」總市值21.82億元。吳海燕是如何看中這支「電商導購第一股」的呢?
不怕跨界投資 只擔心單槍匹馬
2006年,唐寧成立華創資本,他將招聘人選瞄準在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人群,吳海燕是其中之一。那年,吳海燕21歲,就讀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設計的課題是同位素分離研究。據說,參與者要有物理學的世界觀、和設計加速器的能力。
從理工科跨入華創做投資,吳海燕覺得壓力並沒有很大,「各行各業,不都要學習嗎」。唯一有一點讓吳海燕覺得特殊的是,自己總是處於獨立的狀態,「我常常一個人出差,也沒人監督,但你要有優質的獨立交付能力。」
入行頭六年,吳海燕几乎一直處在「低潮和自我懷疑」的迷境中。儘管吳海燕在2006、2007年一口氣為5、6家公司募到下一輪投資,但在她眼裡,這一切不過是機械重複,自己漸漸找不到意義在何處。
這時候,唐寧給了吳海燕一枚「指南針」,「把手弄髒,參與到公司裡面去,建立對行業和行業里的人的真正了解,就能創造非常大的價值」
吳海燕受到極大啟發,曾一度到敦煌網,做了兩年業務。期間,她積極參與公司每一次會議,觀察董事會怎麼問問題,創業者怎麼回答、怎麼思考、怎麼討論戰略。最後,吳海燕將電商及其上下遊了解地清清楚楚。
不僅如此,吳海燕漸漸形成了創業者的視角,「從創業角度去看事情。並不完全從風口的角度去看事情,而是怎麼做一個創業者,怎麼真正讓一個創業公司從零到產生,並成長起來。把一個有價值的企業做出來了,產生社會價值,也就產生了財務價值。這是我們早年一直實踐的。」
為什麼投資「什麼值得買」
「什麼值得買」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集導購、媒體、工具、社區屬性於一體的購物門戶。
在跟華創接觸之前,「什麼值得買」的創始隋國棟其實已經與一家投資機構達成協議,占股20%。然而,事情發生了反轉。最後簽字的階段,這家投資機構臨時要求再加一個購股權。這是隋國棟第一次與投資機構接觸,卻沒有留下好印象。
直到2015年,隋國棟經朋友認識,與吳海燕開始接觸。彼時,「什麼值得買」已經小有名氣,可觀的用戶量、社區活躍度、內容數量等都證明了其模式的可行性和自身的造血能力。吳海燕對電商的精通讓隋國棟對VC的印象逐漸好轉,很快雙方就達成了一致。「什麼值得買」獲得了來自華創的1億人民幣A輪融資。
據吳海燕會議, 「但值得買並不是to VC的公司,它可能是社區裡面唯一一出生就自帶商業模式的,本身就有造血能力,能夠自我正向滾動。只是資本可以給他們做更多嘗試的勇氣和可能性。」這些便是當時她願意重金投入的原因。
吳海燕曾經回答過關於做VC 的意義,「我們在做的事情,其實離改變一個行業,特別的近。」「這個行業,因為你的價值判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吳海燕一直希望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