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民謠唱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位金員外老來得子,於是對其非常縱容,後來這兒子成遠近聞名的浪蕩子,又坐吃山空敗光家業只能乞討,但在他妻子的感化下,最終改邪歸正走上了讀書的道路,由於他叫做金不換,所以這個故事就衍生了一句「浪子回頭金不換」,意為改邪歸正後的人極其可貴,甚至《左傳》也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很多時候現代人是不敢犯錯的,一次錯誤就是終身錯誤,說了髒話之後不說了也不行,打過架之後不打了也不行,要是不當明星還好,當了那以上所有都是污點,誠然如殺人之類的是罪大惡極,一定得受到法律制裁,很多正常人能夠享受的權力,在他們身上也會得到相應的縮減,但這個社會應當要有容錯率。
因為有很多像黎力這樣的人,需要一個洗心革面的機會,黎力出生於1987年的江西萍鄉栗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巴交,黎力也靦腆內向,而且家庭非常貧困,導致他雖然患有口吃,但根本沒有錢支撐他去治療,好在黎力自己清楚自己有限的背景,於是奮發想要通過學習來彌補。
所以黎力從小成績就很優異,2003年16歲的他參加高考取得了554分,以超出北京科技大學錄取分數線40分的成績,成為當年自動化專業的一員,甚至是那個貧窮的小鄉村的驕傲,他們都等著黎力出人頭地,不說回報不回報,反正能讓村裡面的人與有榮焉就行,而當時黎力也是躊躇滿志,希望自己有所作為。
但學費從何而來的問題,很快澆滅了黎力當時本就不多的意氣風發,他甚至想過乾脆不讀了,後來是父母到處借來的錢供他上了學,不過這並沒有讓黎力輕鬆一分一毫,反而使得他剛一入學就有了巨大壓力,當身邊的男同學們穿著新穎時尚乾淨的球鞋,和女孩子們商量晚上或者周末去哪裡玩的時候,黎力抓著頭髮想如何平衡學業和打工。
除了來自生活的壓力,他還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前面說到過黎力是一個口吃的男孩,每次他一開口就會引來一些笑聲,很多人未必存在惡意,但黎力常常為此覺得臉頰發燙,他為數不多的自尊心也搖搖欲墜,這導致他愈發沉默寡言,也不敢向別人說出自己家庭上的難堪之處,所以他一直沒有得到任何補助。
這兩項壓力使得他的大學生活陷入了困境,由於只能半工半讀,他的成績下滑得十分厲害,2007年本應該順利畢業的黎力,因為學分沒有修夠,而且補考還掛科,所以只能延期畢業,但之後他還是沒有能順利畢業,竟讀到了「大六」,並且還得繼續下去,加上因為沒錢錯過了一個女孩後,他患上了非常嚴重的抑鬱症和自閉症。
2009年黎力寫下了一封遺書準備自殺,但他想到他這一生,除了拖累父母之外什麼也沒幹成,死之前總要留些錢給父母養老,可他這麼久了也一直是身無分文的狀態,就萌生了搶劫銀行的想法,7月12日中午,他揣著一把水果刀出了門,在學校圖書館南側的中國銀行,先後劫持了兩人,奪取了10萬元現金,接著匆匆逃走。
不過這一場劫持實在太過青澀和拙劣,5小時後黎力就在一家超市門口被警方抓獲,2010年法院宣判,黎力以搶劫罪被處有期徒刑10年,並且罰款20000元,那時候他的父親一夜白了頭,黎力也泣不成聲悔恨不已,他說:「希望像我一樣有口吃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永遠都不要絕望。」
事實上黎力的犯罪行為情節較輕,當時沒有人受傷,搶到的錢才花了200來塊,因為他雖然成績不好,但品性一直得到同學的讚揚,又有他老家教育局、學校、鎮委員會、村委會還有2000餘村民以及一位深圳女士,紛紛寫信給他求情,所以他的量刑才沒按綁架算,他又積極償還和表達歉意,2013年該案法官尚秀雲將他調入啟明學校。
啟明學校是專門用來關押少年犯的,尚秀雲知道黎力的經歷,黎力的痛苦,所以這麼多年一直鼓勵他,也知道他還是想重返校園,想要改過自新,於是提出讓他去啟明學校當老師助理,發揮他的文化特長,輔導那裡的未成年犯學習,也能幫助他更好回到社會,後來黎力服刑結束後,回到了他的家鄉,曾給他寫過求情信的上栗中學參加高考。
2016年最後一次月考,黎力僅僅只有485分,但是2017年的高考中,黎力考了598分,上了西安交通大學,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啟,之後他立馬趕到北京向尚秀雲等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報喜,所有人都為他的改變感到興奮——是他們包容的姿態讓這個不幸誤入歧途的孩子迷途知返,進而還拯救了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