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天的第一片黃頁飄落枝頭,蘭州迎來了一年當中色彩斑斕的季節——秋季。在這樣天高雲淡、氣候舒爽的時節,蘭州人總是願意抽出時間登高賞景,或是找一處小院聊聊天、喝喝茶、拍拍照,度過慢節奏的一天,皋蘭山農家樂成為了市民首當其衝的選擇。順著蘭山盤山公路一路向上,就來到了城關區頭營村,村裡的馬路平坦整潔,院落乾淨整潔,漫步在村子裡,耳邊充盈著歡快的鳥語,眼裡到處都是斑斕的秋色……
今年以來,城關區頭營村堅持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重點工作,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聚焦「村莊美、產業興、治理好、鄉風和、百姓富、集體強」六項內容,著力打造村美院凈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近年來,頭營村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休閒旅遊等特色文旅產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一說到農家樂,蘭州人的第一個反應肯定是上蘭山。」據頭營村黨支部書記張有榮介紹,頭營村因為擁有較獨特的地理優勢,在農家樂等服務業經營方面已經有很紮實的基礎。
「吸引客人來,環境首先要好。」張有榮說。頭營村把提升環境面貌作為首要任務,加大投入力度,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房建設管控和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為重點任務,全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積極開展村莊綠化、庭院美化、殘垣斷壁拆除清理,發動農戶在房前屋後種花草樹木,實現家裡門外靚起來、房前屋後綠起來、村莊環境美起來,農家樂的生意也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自2009年開始新農村建設,頭營村通過統一規劃、設計和農民自建,136戶人家中有121戶拿到了農家樂的經營許可證,並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通過退耕還林,開發配套的停車場等措施,將規模化經營農家樂變成了村民們的一項產業,村民們一年的人均純收入可達到2萬元。
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消費者對於農家樂的需求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陳誠是頭營村村民,他經營著一家名為山里花園餐廳的農家樂,他說:「最開始的時候,客人們來到農家樂就是喝喝茶、打打牌、吃吃飯,農家樂之間的差別雖有但不大,導致我們剛開始經營農家樂的時候只能開小半年,秋天氣溫降低了以後就關門了,半年多沒有收入。」
從2019年開始,頭營村農家樂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再加上配套設施落後、資金投入斷檔等問題,頭營村像陳誠一樣碰到經營瓶頸的經營戶越來越多。於是,頭營村積極協調街道、區金融辦、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向銀行申請專項貸款,幫助農家樂經營戶改造提升和個性化發展。
2022年到2023年一年時間,頭營村以「合作社+農戶+第三方企業」的聯合運營模式,有60餘戶農家樂在各方支持下完成提升改造,通過優勢分析,打造不同風格的農家小院,不少農家樂成了網紅打卡地,不光吸引了更多人的光顧,還在網絡上成功出圈,引得大批遊客慕名前來。同時,農家樂里還融入了民宿、團建、娛樂等多種體驗模式,這些都成為了頭營村吸引客人、留住客人的秘訣之一。
記者在陳誠經營的農家樂里看到,改造升級後,小院主打田園風格,從門頭開始,一草一木,一步一景,讓人忍不住流連拍照,院內小橋流水、藤椅鈴鐺都充滿巧思,到了晚上,燈帶將小院亮化成又一番風景,讓遊客在這待一整天都覺得不夠。
「這裡和我三年前來變化還是挺大的,以前都是幾號幾號院,現在光是每一個農家樂的名字就很有特色,室內還有暖氣,體驗感真的非常好。」遊客李女士說,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上山來過周末了,三次選了不同的農家樂,體驗感都挺棒的。
「我通過社交媒體分享小院的視頻,點贊的人很多。我們也不再只能做半年生意,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我們還會相應推出不同的菜品,讓大家每個季節來都有不一樣的體驗。下一步,我還打算做一個手沖茶的區域,把養生的元素融入進來,爭取吸引到更遠地方的遊客前來體驗。」陳誠笑著說。
據了解,頭營村網紅農家樂更新疊代,深受遊客歡迎,村民收入穩步提升。2023年,頭營村已經成功吸引了200萬遊客來到這裡,營業額突破1600萬,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88萬元。
「頭營村不僅是城關區的頭營村,還是蘭州的、甘肅的、中國的頭營村。」張有榮信心滿滿地說道。目前,頭營村通過旅遊導視系統建設,成功打造出一條頭營和美鄉村特色旅遊線路,為鄉村產業發展和成功創建省市級和美鄉村奠定堅實基礎。下一步,頭營村還將持續深入推進和美鄉村創建工作,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努力建設業興民富集體強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安娜 文/圖
編輯丨金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