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九道彎》是繼《人世間》之後,我相對滿意的年代劇了。
劇名呼應導演前作《情滿四合院》,也在說中國人情感生活的曲折。
九道彎,是居所,也有情感曲折之意。
前四集的故事主線是男主楊樹茂桃花朵朵開。白富美史小娜喜歡楊樹茂,款姐趙亞靜喜歡楊樹茂,書香門第小姐姐葉菲也喜歡楊樹茂。
乍一看,它像一部所有美女都愛我的男頻爽文。仔細看,你就會發現這些感情都會難以逃脫生活的鐵錘。
前四集《情滿九道彎》讓我眼前一亮,源自它的現實主義鋒芒。
楊樹茂的桃花運,也是他的困境。
造成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因愛結婚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婚戀觀。
先說史小娜。
即便史小娜和楊樹茂情投意合,他們卻很難在一起。
傳統婚戀觀講究門當戶對,楊家是普通工人家庭,史家是有錢人家。除了階層差距,兩家還有過節。
第三集就為兩人的愛情悲劇埋伏筆,楊家對史家做過不義之事。
此外,史小娜不滿葉菲和楊樹茂親近,說她是姐姐,用林妹妹自比。這一細節也能看出她們難以結婚。
《紅樓夢》中,嫁給寶玉的是寶姐姐,而不是林妹妹。
再說趙亞靜。
趙亞靜是楊家人最認可的兒媳婦。
有顏有錢有愛——她是倒追楊樹茂第一人。
趙亞靜住在九道彎的大雜院,原生家庭還不如楊家。然而,趙亞靜抓住時代風口,在廣州打工,搖身一變成為月入幾千元的款姐。
在當下,月入幾千元是窮人。劇中有大量細節證明幾千元在1979年的分量。楊樹茂當醬菜廠工人,月入二十多元。
那時候,有6元一瓶的茅台,謝老轉還說這相當於他半個月工資了。
楊樹茂和趙亞靜最大的隔閡是,楊樹茂對她沒有男女之情。
按照羅伯特·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看,楊樹茂和趙亞靜也很難在一起。
該理論認為愛情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部分組成。趙亞靜和楊樹茂缺少親密和激情,她唯一擁有的好牌是承諾,而這個承諾來自楊家父母,而不是楊樹茂本人。
諷刺的是,楊樹茂和史小娜符合愛情三角理論的全部要求。然而他們卻很難在一起。
發現了吧?
史小娜和趙亞靜有明顯的對比關係。史小娜代表楊樹茂的個人意志, 趙亞靜則是楊家對楊樹茂強加的家族意志。
兩人都無法成為楊樹茂的官配,這也能以小見大,看出中國婚戀關係的複雜。中國人認為完美的婚姻是要達到某種平衡,既要自己喜歡,也要家人同意。
看似簡單,其實難度極高。
就劇中的設定,能基本符合這個要求的,只有葉菲。
最後說說葉菲。
葉菲,是楊樹茂三姐楊樹影的同學。她會送楊樹茂上學,兩人姐弟情深。
彈幕上總有人說葉菲有綠茶味,有些道理。
有一個細節就能看出葉菲不希望楊樹茂和史小娜在一起。她慫恿史小娜帶楊樹茂去史家。
史家和楊家有過節,史小娜不清楚,葉菲年齡大一點,她可能是清楚的(只做推測)。
葉菲應該知道史家不同意兩人在一起,她卻要建議史小娜對父母坦白,看似嗑CP,實則棒打鴛鴦。
葉菲嘴上說楊樹茂是她弟弟,其實卻把他當男友。最明顯的細節是,第四集葉菲回家換衣服,對楊樹茂說,她要和許建國交往。
和異性見面,卻還要問楊樹茂的意思。這是姐弟間能交流的話題?
這裡面隱藏的信息是,你是我喜歡的男人,我和異性一起玩兒 ,要看看你怎麼想。
說完楊樹茂的桃花,再來聊聊楊樹茂這個人。
毫無疑問,編劇給了楊樹茂王炸配置,喜歡打架,從未有過敗績。
或許有人問,為什麼喜歡打架是王炸配置呢?
這就是《情滿九道彎》的生花妙筆了。
阿城做過《文化不是味精》的演講,提到一個觀點,建國後到八十年代,中國的主流風氣是不要文化,要武化。
文化強調君子動口不動手,武化強調能動手儘量別吵吵。
或許有人不明白,為何武化能大規模流行,人類的理性在哪裡?禮儀之邦的尊嚴在哪裡?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勞倫斯發現,攻擊性是人類的本能。武化的社會環境,極大地釋放了國人的攻擊本能。
而文化是反本能的,這就註定文化容易失靈。
值得一提的是,爬行腦控制人類的本能,比如說食、色、攻擊性。
而大腦皮質負責理性。其中負責人類決策,抑制衝動的區域是前額葉皮質,而這是大腦最後發育的區域。
女性在25歲就能發育完成,而男性通常在30歲左右才能完全成熟(可見女性比男性早熟)。
這也解釋了,在那段諱莫如深的歲月中,暴力的參與者為何是男孩,而不是中老年人。
這類人可以是《人世間》中的駱士賓、水自流,可以是《我們的日子》里的楊大山,自然也是《情滿九道彎》里的楊樹茂。
我們在《情滿九道彎》中,也能看到大量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情節。
賈書記想侵犯史小娜,楊樹茂揍他。
劉士寬糾纏史小娜,楊樹茂揍他。
謝老轉與村民不和,楊樹茂為他出頭,依舊是揍人。
在那個特殊時代,沒有用說理來解決問題的環境,於是,大家都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
除了武力值強悍,楊樹茂還有不錯的文化素養。劇中提到,他在上學時就有學霸光環。
這一點非常重要。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從此以後,中國社會的主流趨勢,也逐漸從武化逐漸轉向文化。不打架的楊樹茂積極考大學,是順應潮流,也是明智之舉。
不可否認,他考大學的原動力是為了縮小自己和史小娜的差距。
最後,再聊聊劇中引起爭議的服裝吧。
比如說第3集,楊樹茂凌晨三點去書店排隊,他穿秋衣配外套。楊媽還特意強調夜裡冷。
而後,白天的楊樹茂會多加一件毛衣。
劇中的時間是越來越暖的春天。
葉菲的衣風時髦多樣,她上班時,衣服換得特別勤,上學後會出現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常穿一件衣服的情況。
我不知道,這是在暗示葉菲沒有收入,買不到新衣服,還是在說葉菲上學了,沒心思穿漂亮衣服了?
即便這兩種都不是,菲姐穿得也有點多吧——這是體寒能解釋的嗎?
我特別喜歡觀察劇中人的服飾,因為服飾恐怕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有階層屬性的產物了。
心理學大佬詹姆斯(如果不是拖延症,他能成為心理學的開創祖師),服裝和我們的靈魂,身體一樣重要。
「人由三部分構成,即靈魂、身體和穿的衣服。這並不是一個玩笑,我們欣賞自己的衣服,並通過衣服來識別自己。」
人靠衣裝,不是虛言。
有時間我會從服裝的角度分析《情滿九道彎》吧。
就前四集的內容來看,《情滿九道彎》能稱得上京版《人世間》。
《人世間》的優點它有,缺點也一模一樣。
比如說,天寒地凍,雪花飄飄,然而,劇中人說話時卻沒有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