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023最好的十部國劇排名:《狂飆》沒進前六,《三體》不是第一

2023-11-25     電影番茄

原標題:給2023最好的十部國劇排名:《狂飆》沒進前六,《三體》不是第一

在番茄君看來,2023是優秀國劇井噴的一年。

從年初到年末,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到兩部爆款劇席捲全網。

今年的劇,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是口碑上,爆款劇幾乎部部口碑爆棚,豆瓣8分往上已是常態。

其次是類型上,做到了百花齊放,從懸疑到科幻,從動畫到愛情,幾乎做到了全覆蓋。

最後是熱度上,不少國劇憑藉各種話題刷爆社媒,很多不知名的演員憑藉有特點的角色一夜爆火已不是天方夜譚。

所以,這份2023年優質國劇片單,番茄君要挑選難度不小。

經過反覆比對,以豆瓣分數為參考,結合網友們的看法,今年國劇十佳終於新鮮出爐。

話不多說,我們從第十部開始看起:

第十名:《父輩的榮耀》(豆瓣8.3)

年代劇,總能催生出各種「神劇」。

尤其是當年代劇紮根東北這片擁有天然故事屬性的土壤,總能讓劇本身,散發出別樣的光芒。

從之前的《人世間》到今年的《漫長的季節》,無不如此,這部《父輩的榮耀》亦是。

雖然在熱度上,《父輩的榮耀》或許沒有前兩部這麼出名,但這並不代表它不優秀。

這部劇以顧長山為主的家庭為窗口,講述了一個在上世紀90年代末關於東北家族和傳承的故事。

東北是一片熱土,大背景和東北人骨子裡的豪放性格,總讓這片土地既飽含無奈的悲涼,又孕育新生的希望。

顧長山一家人即是如此。

一方面,全劇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刻畫了老顧一家人關於家和親情的羈絆。

「父輩的榮耀」,在個體方面的意義,其實就是指明了,血緣並不是衡量親情的唯一標準,就像鳳勤始終把顧長山、那存花視為最親的人。

而顧家幾個孩子,在面臨困難時所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也是這種親情最有力的反饋。

另一方面,劇又不僅限於這個「小家」,而是結合大東北時代變遷的背景,將顧家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講述了東北人身上堅韌意志和責任擔當精神的傳承。

靠山吃山的老百姓,在面臨時代大變局中的選擇,異常艱辛卻又充滿勇氣。

從「離鄉到返鄉」,從林一代到林二代三代,這裡有林業人的驕傲,也有大東北父輩的傳承。

雖然年代劇的故事路線大抵如此,但它總能戳中人性中最為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劇中看到自己,看到過去,看到未來。

第九名:《蓮花樓》豆瓣8.5

這些年,武俠劇逐漸被仙俠古偶劇替代。

但今年,一部開分8分的武俠劇,走進了觀眾視野,引起了一片歡呼,它就是《蓮花樓》。

之所以能打動老粉絲,吸引新觀眾,做到「老少通吃」,是因為它做到了當下幾乎所有武俠劇,都無法做到的兩點。

第一,是保持傳統的武俠氣質。

劇中時刻強調著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武俠精神,同時,又用充分的懸疑和故事細節作為補充,有一種看當代《陸小鳳傳奇》的感覺。

喜歡老派武俠的觀眾,能從《蓮花樓》中看到一種久違的復古感,曾經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港產武俠神經,就此被撥動。

第二,是它融合了舊的武俠模式和新時代的視角,極有「反套路」之感。

過去的武俠,不是體現英雄成長之路,就是呈現大人物出人頭地的開掛過程。

所以老派武俠,在故事和劇情上都是「向上」的,主人公被逼著不斷挑戰自我,衝破世俗,才能展現出武俠的意義。

但《蓮花樓》不同,它的主線劇情有點「喪」,一句話概括,就是「一代大俠決定去死」。

這種走向,融合在主角李蓮花的身世和情感中,也是編劇極其討巧的行文技巧,以至於最後,留給觀眾的,是一層「意難平」。

可正是這樣的波瀾不驚和淺唱低吟,才讓《蓮花樓》的武俠氣質,與當下年輕人的認知深度契合。

有時候,瀟洒淡然的人生,也未嘗不是一種成功。

第八名:《繁城之下》豆瓣8.5

今年的騰訊X劇場,連戰連捷,春夏秋每一季,都有一部難得的好劇播出。

先是《漫長的季節》,隨後有《歡顏》,而這部《繁城之下》,又掀起了大眾的觀劇熱度。

《繁城之下》背景在明朝,是典型的古代懸疑罪案劇。

可相比其他古裝懸疑,《繁城之下》又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它不是一部簡單的古裝警匪片,而是一部節奏極快,內核極有深度的寫實佳作。

架空戲看多了,當看帶入真正明史的劇,總有一種不真實感,可《繁城之下》的許多細節,卻和真實絲絲入扣。

主角宋辰,靈感來自唐寅,宋對唐,辰對寅,結尾那首「杏花歌」,也化自唐寅的《桃花庵歌》。

廟堂官員貪腐,衙門小吏廢公,朝堂之上黨派林立,民間地主巧取豪奪。

如果說其他古裝劇,在用上帝視角紀錄達官顯貴的深宮生活,那《繁城之下》則用顯微鏡,招進了庶民的柴米油鹽。

借著普通視角,引入懸疑故事,前三集一集一命,揭開了塵封二十年的滅門舊案。

你以為它講小民生活,它卻說起了命案故事;你以為它主打犯罪,它卻開始暗喻世道人心。

《繁城之下》整部劇充滿了細節,案子,人物,但這些皆為工具,主角所在的蠹縣,既是在大明身上切下的小小一角,也是一個微縮版的大明王朝。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劇中的「繁城」是極大的諷刺,背後呈現的,卻是整個被蠹食的系統。

正義與邪惡的交疊,催生出的是對系統之惡的考量,一時間觀眾甚至分不清,它到底在揭露罪惡,講述人性,還是診斷沉疴,借古諷今。

只是,所有看完這部劇的觀眾,心中都會有一種忿忿不平。

第七名:《狂飆》豆瓣8.5

《狂飆》之前,從未有一部罪案劇,能掀起這麼大的收視狂潮,甚至裡面的每一個配角和小人物,都跟著劇集的火熱而沾光。

高葉拿下七個代言,瘋驢子開啟了直播帶貨,這一切的一切,都從側面證明了《狂飆》的熱度。

《狂飆》的火,並不是偶然。它以罪案為殼,以掃黑為餌,用一個反派大佬成長史的故事,帶出了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以及他對正邪,對系統,對社會的一體兩面。

這是《狂飆》真正吸引力的來源。

好劇不僅僅好在故事,有時候更好在人物,在張頌文的表演下,高啟強這個人物,不僅帶有爽文小說中大男主的天然魅力,更有紮實的現實倒影。

以至於,雖然他的身份是反派,但看完整部劇,不少觀眾會對他的遭遇和經歷報以同情。

早年的高啟強,讓很多人看到了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而他之所以轉變,就在於那幾個關鍵的人生節點,做了錯誤的選擇。

從觀眾的視角看《狂飆》,不僅有欣賞感,更有參與感。

演員帶火了劇,劇又用熱度回饋演員,就像劇中賈斌的角色一樣,誰都沒想到,一個喜劇人,演起大反派也這麼生動形象。

《狂飆》也用自身證明,一部劇火不火,觀眾愛不愛看,跟演員的名氣和流量關係不大。

只要全身心投入表演,創作出過人的作品,並將選擇權交給觀眾,觀眾的眼睛,便永遠雪亮。

第六名:《破事精英》豆瓣8.6

《破事精英》是近十年間,少有的,成功的現代情景喜劇

導演韋正在情景喜劇的執導上,他依舊有著過人的能力和喜劇嗅覺。

去年第一季7.8分,今年第二季8.5分,《破事精英》完成逆襲,靠的不僅僅是口碑,更是實力。

到了第二季,《破事精英》不僅在人物成長和弧光上下足了功夫,對現實的隱喻、思考、譏諷和調侃的力度,也大大加強。

幾乎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都能關照到普通打工人的真實狀態,比如第一集反映領導之難,第三集講職場戀愛,第六集揶揄甲方乙方,第九集調侃拜金主義……

慢慢的會發現,《破事精英》的野心變大了,格局變廣了。

很多劇情內容,不僅僅在講職場,更是充滿了對現狀和未來的反思。

看《破事精英》,有一種看當代職場版《武林外傳》的感覺,這些性格豐富,或沉悶或搞怪的人物背後,或許是跟我們一樣,一個個普通的打工人。

而他們每天誇張的生活,映射到現實中,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天的經歷?

國劇缺情景喜劇,但《破事精英》好像給國產情景喜劇帶來了希望。

第五名:《古相思曲》豆瓣8.6

國劇苦古偶久矣,所以番茄君一看到古偶劇,就先入為主地將其打入「低質」冷宮。

可今年,有一部古偶劇,卻脫穎而出,成了眾人追捧的對象,尤其對年輕觀眾吸引力十足,它就是《古相思曲》。

《古相思曲》是真正用心在做劇,故事的靈感來源於UP主,就連導演知竹,兩位編輯鶴唳雲端、戴超超,還有部分演員都是UP主。

《古相思曲》對我們現行的古偶劇,是一種顛覆。

這種顛覆,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用一個舊的殼子,套了一個新的故事。

故事依舊是穿越,但穿越和穿越,區別可大了。

男主無意間穿越到自己的小說中,與反派妖后陸鳶見面,沒想到,剛剛見面就是結局,陸鳶捲入宮斗,為保護男主犧牲,小說內容竟也因此改寫。

於是男主不斷穿越,但每次穿越,卻都要比第一次穿越的時間點早十幾年。

發現沒,《古相思曲》開局便是結局。

這種巧妙的劇作方式中,再也沒有大圓滿的結局,反而那種悵然若失的遺憾,無比迷人。

其次,是有玩遊戲一般的沉浸體驗。

從劇集敘事的角度來看,如果分別帶入男主和女主,會各有不同的體驗。

比如帶入男主,第一次穿越是新奇,到後面是熟悉,無能為力;但帶入女主,第一次等待男主穿越,則是無奈和悲涼,到後面反而變得輕鬆,有趣。

整部劇,正放是女主視角,倒放是男主視角,但無論怎麼看,對於兩位主人公來說,都是一次註定的溯洄而上,都是完成陌生的初見,和淒涼的訣別。

有網友用八個字評價這部劇:你的過去,我的未來。

番茄君認為,十分精準,雖然在製作上、表演上,它有些許瑕疵,但它透出的真誠,卻足夠打動所有人,甚至讓觀眾對「古偶」這個類型,燃起新的希望。

第四名:《曾少年之小時候》豆瓣8.6

今年有兩部名叫《曾少年》的劇。

一部是張一山關曉彤的《曾少年》,另一部就是這部《曾少年之小時候》。

青春劇炸場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但這部劇又瞬間將80後和90後的回憶拉了進來。

在青春劇盛行的那些年,各種狗血橋段層出不窮,下限越來越低,劇情越來越離譜,以至於「青春」成了爛劇的代名詞。

可《曾少年之小時候》偏偏沒有這些套路,它以最為真誠的方式,用主角謝喬的經歷,將整部劇串了起來。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四合院中長大的三個少年,這些小演員給人一種踏實的親和力。

劇中有對青春煩惱的具體描述,有那些年我們心中天大的「煩惱」,從人際關係到升學壓力,從同學交往到家庭問題,不一而足,生動鮮活。

也有對少男少女情感的細膩描寫,它的平和、溫柔、真誠和耐心,足以讓每一個真正對青春有記憶的觀眾久久回味。

其實,普通人的青春並不誇張,也不難拍。

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劇情的刺激,而丟掉真正應該紀錄的東西,《曾少年之小時候》恰恰抓住了這一點。

這也是它在一眾劇中脫穎而出,十分耀眼的原因。

第三名:《去有風的地方》豆瓣8.7

這是整個2023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劇。

在它上線之前,從未有人想到,一部旅遊向的綜藝風的劇,能火遍全國,而且能拿到8.7的豆瓣高口碑。

整部劇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跟著劉亦菲去旅遊。

少女經歷閨蜜猝死,決定帶著她的遺志,辭掉工作去往雲南,因此經歷了一段治癒的旅程,這就是劇情的全部。

嚴格來說,它甚至沒有什麼戲劇衝突和劇情走向,不過是劉亦菲飾演的許紅豆騎騎馬,看看風景,做做蛋糕,聊聊天。

但為什麼,這種劇都能火?

因為它精準戳中了,在高壓力快節奏狂內卷社會生活的打工人,對「閒適」的追求。

想要閒下來,太難了。

誰不希望跟神仙姐姐一樣,在美好的地方,有一段美好的邂逅,經歷一段治癒的旅程,於是吸引力就開始了。

整部劇不需要特意設計,從劉亦菲到風景,從民俗到文化,美就對了,慢就好了。

《去有風的地方》主打養眼,就連融進去一些鄉村振興和光榮理想之類的價值觀,也變得易於被大眾接受。

有時候,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故事。

有時候,不刻意不懸浮,也能走進觀眾的心靈。

第二名:《三體》豆瓣8.7

這些年,中國科幻的大門到底打沒打開的討論,似乎已經終結了。

取而代之的,是科幻,到底要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目前為止,兩個方向已經明確。

第一個,是郭帆為代表的《流浪地球》,硬科幻方向。

第二個,就是這部劇版《三體》為代表的,還原向。

作為《三體》這部小說改編的作品,這部《三體》並不是那麼完美。

番茄君承認,8.7的高分里,有動畫版和網飛版「抬了一手」。

但這版《三體》,也有它可取的地方。

當葉文潔出場的時候,番茄君是十分驚訝的,因為無論是王子文還是陳瑾,幾乎就是從書中走出來的「統帥」。

而且,這一版《三體》最為聰明的地方就在於,它不像動畫版那樣胡改亂改,而是始終忠於大劉的原著,按照原著的節奏,呈現整個《三體》的故事和世界觀。

就連在片場,演員們也是原著不離手。

片中也有不少經典名場面和名台詞的還原。

這些台詞是最為凝練的表達,只要聽到,原著粉都能起一層雞皮疙瘩,顯然《三體》做到了。

在一些具體場景的呈現上,雖然無法完全還原《三體》原著那種宏大的世界觀和精緻的細節,但依舊足夠讓觀眾滿意。

紅岸基地、人列計算機……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劇組甚至跑到了真正粒子對撞機的實驗地取景。

就連實驗報告,也是完全還原,這樣的真誠讓人感動。

這讓《三體》既有了大,也有小。

宇宙之大的宏偉,和細枝末節的照顧,讓觀眾仿佛跟著角色一起進入了那個奇妙的三體宇宙,去看,去聽,去欣賞為自己閃爍的宇宙。

劇版《三體》的成功,給中國科幻又打開了一扇門,給中國科幻粉絲,又多了一層希望。

這之後,大家對科幻這個類型,又會多幾分期盼,而對國劇的認知,也會提高到另一個層級和檔次。

第一名:《漫長的季節》豆瓣9.4

前面說,東北具有天然劇作的土壤,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背景,都發生在東北。

這份榜單的第一,就來自東北,《漫長的季節》也是這份榜單中,唯一一部九分劇

番茄君曾對東北的影視劇有過全面的闡述。

伴隨著老工業基地的興衰,東北的劇中,總有一種苦中作樂的幽默,大潮退去的無奈,和繁華不在的落寞。

但這一層感情里,卻永遠飽含激情和希望,這也是東北劇內涵深刻的原因之一。

《漫長的季節》便是如此,劇中幾個獨立的個體,各個都經歷著現實中失敗的人生。

遭遇下崗的王響,中年落魄的龔彪,是很多真實人生的映射。

時代大潮中,小人物的命運似乎無關緊要,他們掙扎求生的過程,即便以平鋪直敘的方式記錄下來,都足以令人共情。

而《漫長的季節》好就好在,它將這種共情,融入到角色命運里,融入到一代東北人對父輩母輩的回憶中。

人的一生,大抵不會經歷什麼兇殺案,但這並不代表,平淡的一生就不值得被呈現。

《漫長的季節》所有的類型,都只是導演貼上去的標籤,他歸根結底講述的,是困境中的人性,是苦難里的人生。

即便身處陰溝,也要仰望星光。

即便將頭埋入塵埃求生,也要給夢想鑲上金邊。

當兩個范偉在火車上互相回望,那一刻,整部劇的真諦才呼之欲出。

只要有人種下希望,那往前看,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東北總會越來越好,所有人,也總會越來越好。

以上,就是番茄君對2023年優質劇的總結。

從未有哪一年,國劇能在類型、故事、題材和製作方式上,有這樣全方位的突破。

2023年,註定是特殊的一年,因為這些電視劇的陪伴,我們才不那麼孤單。

期待2024年,我們對國產電視劇,也再次充滿希望。

國劇,總會越來越好的。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c4172529dcd2954ff7c52b96c5bc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