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3000億,他,藏不住了!

2023-12-12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年收3000億,他,藏不住了!

「狼來了怕什麼?打死了吃肉啊!」

文 | 華商韜略

全國工商聯9月12日發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營收超過3000億的企業隊伍中,多了三個新面孔,它們分別是比亞迪、寧德時代,以及——

您可能都沒聽過的:河北敬業集團。

【買成第一】

敬業是做鋼鐵的。

鋼鐵行業流傳一個段子,「世界鋼鐵排名,中國第一、中國河北第二、河北唐山第三、美國第四」。

段子真實反映了河北鋼企的格局,在河北民企100強榜上,超過一半都是鋼企。

中國大基建旺盛時期,鋼鐵行業可以算是黃金產業,但伴隨基本建設尤其房地產的削減,整個行業早已是困難比機會大,而且內卷嚴重,甚至煉鋼不如賣白菜。

截至8月31日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36家上市鋼企總營收達10918億,但總歸母凈利潤只有72億。

因為行業不夠景氣,而且很難再回曾經高光,最近這些年,很多民企都在撤離或退出鋼鐵業,更有不少中小企業直接關門。

但敬業,卻成了一個特殊存在:它不但在眾人撤退時大膽擴張,而且是在最困難的過去3年持續大擴張。

2019年敬業集團的銷售收入為1274億;2020年,它成為河北第一家突破2000億的民企;2021年8月,它首登《財富》世界500強榜單;2022年,它的全年銷售收入達3074億元,成為河北第一民企。

對,你沒看錯,就是在最困難的3年,它一年一個千億台階,而且是在同樣困難的鋼鐵行業。

它的總部遠離唐山,位於脫貧不久的石家莊平山縣,沒有鋼鐵基因,最初是從罐頭廠起家。它的一年一個千億台階,卻是靠買買買來實現的。

2020年3月,敬業以5300萬英鎊完成對英國鋼鐵公司100%股權的收購,一躍變為跨國鋼企。4月,接管雲南永昌鋼鐵公司;9月,拿下廣東泰都鋼鐵公司。

2022年10月25日,敬業收購了廣東粵北聯合鋼鐵公司;今年8月30日,它又拿下河北華西特鋼。

而且,從外界報道看,這種逆勢大擴張,是敬業創始人李趕坡早就有準備的戰爭。

2020年初全球陰霾籠罩,李趕坡卻對敬業管理層說:「全球經濟大危機,是敬業再次發展的大好時機。敬業人要經常提醒自己:「良機在哪裡,找到了嗎?抓住了嗎?」

而此時的敬業已經抓住了一個 「良機」:2019年,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英國鋼鐵,因陷入嚴重經營和財務危機,被迫申請破產並尋找全球買家,李趕坡吃下了它。

而此時的李趕坡,在中國企業界,幾乎還是個陌生人。

【無中生有】

1984年,一個「商品書記」的故事在河北省口耳相傳:贊皇縣院頭村支部書記米秋喜,帶領農民辦罐頭廠致富。

時年35歲,已是河北平山縣南甸工委書記的李趕坡,知道事情之後,激動地放棄了大家都覺得前程大好的仕途,決心親自複製罐頭廠傳奇。

次年,他賣房子、賣自行車、賣縫紉機,四處借款,最終湊齊2萬元,真的干出一個罐頭廠,一年左右就將其做到400多名員工,一年交稅20萬元。

1988年,罐頭廠做得風生水起的李趕坡,偶然得知常用藥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楊酸有搞頭,兩個月調研後,他大喜過望:整個國內只有五家生產廠,產量低,價格高,供不應求。

於是,他又決定進軍化工,建水楊酸工廠,並且靠一個個「無中生有」大獲成功。

當他馬不停蹄地為化工廠找了人和地,卻差400萬元巨額啟動資金,跑遍了平山縣所有銀行、信用社甚至村子,一分錢也借不到,他「無中生有」,找到經營水楊酸的河北省化工進出口公司,告訴對方,自己啥都有了,就還缺點錢,然後獲得了50萬元貸款。

但拿到「救命錢」的李趕坡,卻並沒急著讓工廠投產。

他先建了1300平方米的3層樓,然後又做了八九個直徑8米、高10米的原料儲罐,轟動一時。之前不相信他能把廠蓋起來的人一看,原來老李真是做「大買賣」的!

成了平山縣「熱搜」級人物後,李趕坡再去貸款就容易多了,構思中的平山縣化工廠這才正式進入了籌建階段。但李趕坡還是沒著急開工,並乾了另外一件事:

1988年11月4日,中國化工界最權威的《中國化工報》上,一則平山縣化工廠水楊酸訂貨會廣告,「炸翻」了整個行業。上面赫然寫著:

「建成年產一千噸水楊酸生產線一套」。

當時全國水楊酸年產量不過5000噸,聞所未聞的1000噸震撼了無數行業買家。他們慌忙從全國各地趕來,石家莊燕春飯店的訂貨包間擠滿了人,一天就訂出800噸。

但這其實是一場「空城計」,甚至可以說是「騙局」。

年產一千噸水楊酸生產線不但並沒建成,甚至連設備都還沒有配齊。

後來,李趕坡得意地說,這場「實彈偵察」行動讓自己摸清行情、了解客戶、提高知名度。

把這幾個關鍵弄清楚,搞踏實,還未開工就先有了訂單之後,此前不急的李趕坡開始抓緊干。

1990年,他的工廠正式投產,果然供不應求。

1993年工廠已實現了8500萬元產值、4000多噸產能。

1995年,全國近20家水楊酸企業讓市場變得飽和,每噸水楊酸從17000元腰斬到不足萬元。李趕坡覺得,打價格戰大家都沒飯吃,那就索性靠著生產優勢,「吃」了大家。

他提出「打敗江蘇,壟斷全國」的口號,在水楊酸大本營基地南京租倉庫設直銷處,低成本直達市場,接連干趴了幾個主力玩家;同時,他接連兼并收購虧損企業,持續擴大規模。

沒用幾年,李趕坡就一家獨大,干出25000噸產能,而且干成了全球最大水楊酸生產商。

【兩次危機】

1995年,已經是當地成功企業家的李趕坡,再次不滿足。

他闖入體量更大的鋼鐵行業,但卻很快見識了這一典型周期性行業殘酷的一面。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襲來,大宗產品大量積壓。敬業集團的水楊酸、生鐵等主力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客戶給不出現款,資金流面臨斷裂。

李趕坡把自己關進房間,三天三夜反覆研讀相關資料,做夢都在思考脫困方法。最終總結出危機的三大表現:生產資料過剩、勞動力和技術人員充足、銀行多次降息。

他眼前一亮:這哪裡是危機,物價低、利息低且人員充足,正是大幹特乾的大好時機!

然後,他走出房間,大幹特干。

他以「無庫存經營,無欠款經營」原則,大幅讓利出售,清掉庫存、收回現金,而且大膽算著另外一筆帳:「看似每噸生鐵少賣了50元,但回收的950元現金,甚至可以購回價值2000元的原材料。」

他大膽提出「大幹九八年,產值翻一番」,然後趁著危機,只用4000萬資金、1年時間,就新上了煉鐵高爐等10個項目。

2000年,敬業產值果然由1.5億元增加到3億元。

2003年後鋼鐵市場上漲,敬業繼續融資擴張,2008年鋼鐵產能就達到500萬噸。

危機,真的被敬業變成了大幹特乾的時機。

但也就在此時,一場更大的危機,悄然而至。

2008年初,一個鐵礦石銷售老總打來電話,要降價1/3賣鐵礦石給敬業,敬業內部還很高興。結果不久,鐵礦石一路跌到白菜價。

隨後,海嘯般的全球金融危機令市場需求嚴重萎縮,全國鋼材庫存猛增10倍,價格腰斬。

更慘的是,鋼鐵市場上行時,銀行、經銷商爭著把錢往企業里送。市場癱瘓時,貨越多風險越大。於是,銀行要求還貸、經銷商要求還款的聲音,迅速包圍了敬業。

不到半個月,十幾億元從敬業帳戶流出。倒閉、跑路謠言四起,更讓敬業站在懸崖邊上。

李趕坡立馬召集所有高層開會,指出敬業要活,不但要活,還要發展!

首要是重建員工信心、銀行及客戶信任,緩解資金問題。

相比大企業,敬業每噸進口礦成本要低200元左右;相比小企業,敬業裝備精良、抵禦風險能力強,有國內最先進的螺紋鋼生產線和全國較高水平的中板生產線。

李趕坡因此認定,財務問題還是要從業務問題解決,辦法就是:拚命保生產、穩產量、降成本,爭取比同行更快跑過危機。

2008年10月9日,敬業召開「反危機保敬業」動員大會,以調節產量、銷售突破、尋找低價貨源、降成本等措施,鼓勵每個部門、每位員工站在反危機一線。

2009年初,李趕坡手持身份證出現在經銷商大會上:

「請大家驗明正身,我李趕坡不會跑!」

他以雙方利益共生關係,勸經銷商不要短視,還指出中國鋼鐵市場很大且有增長空間,敬業要朝著1000萬噸目標邁進,「馬上就有錢可賺!」

會後,李趕坡帶著幾十家經銷商參觀廠區,看到生產有條不紊,有經銷商感嘆道「只要李趕坡在,敬業精神就倒不了」。幾乎所有經銷商,都選擇了暫緩提取貨款。

同樣策略下,銀行信任也建立起來,高達140億的資金「槓桿」最後平穩落地。

穩定了內憂外患,敬業又抽調約500名員工組成直銷團隊,在原有經銷商區域外尋找新市場。並成立重點工程辦,專職開發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國內重點直銷大客戶。

也就在此期間,四萬億救市政策出台,中國基建報復性反彈。

2009年3月,鋼材市場開始上漲。4月,敬業已在全國設立了46個直銷處,並大展拳腳。

2011年,產能順利翻倍達到1000萬噸的敬業,成為真正的實力玩家。

李趕坡常說:「狼來了怕什麼?打死了吃肉啊!」

敬業,再次吃上了「危機肉」。

【平山」許三多「】

今年1月8日,第18屆中國鋼鐵產業鏈市場峰會上,李趕坡提出了極為悲觀的判斷:目前鋼鐵行業的殘酷競爭前所未有,低迷不會是三五年,而是長期。

他認為部分鋼企將倒下出局,想存活必須在區域、鋼材品種等布局和管理水平上「拼刺刀」。

為此,敬業拚命降本增效,原料庫存降到「不耽誤生產就行」的最低水平,產品、中間品庫存「一點都不能有」。

7月18日,李趕坡又強調「敬業的任何厂部子公司不能出現虧損」。

不過,李趕坡有句話:「主觀不倒,目標必達。」

他一方面對大環境悲觀,一方面卻對自己更樂觀。

他為敬業指出了「五條路線」:即尋找全球市場、原料來源,延伸到鋼材加工的下游產業鏈、拓寬汽車大梁鋼等產品種類;大力發展粉末冶金、3D列印等增材製造,布局廢鋼回收加工,開闢新增長點和長遠布局。

曾在貧困地區擔任基層幹部的李趕坡,深刻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創業時,他想得最多的是當英雄、干大事,而且對什麼是英雄有著清晰的定義:

「最低目標,是超過全國最強者。別人達到的,你達到這不是英雄,要超過任何人才是英雄。」

曾有人問,集團為什麼取名敬業?

李趕坡像憨厚的「許三多」一樣回答:「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無論幹什麼事,我都很用心、很賣力、很敬業。辦了企業,我希望員工也能敬業,就給企業取了這個名字。」

敬業能在既無港口又無鐵路,僅有六米寬人車混行小路的偏遠山區小鎮,建起千億級集團,靠的也是敬業:比別人都強的,甚至瘋狂的敬業。

李趕坡多次向高管提出,敬業就是要結果,以積極的態度、最高的標準、瘋狂的行動去創造條件、完成工作。

他回憶辦化工廠時,僅有6萬元卻要攻克400萬元項目,「能成嗎?能!時運順,早成;時運不順,晚成;不成不罷休!」

2018年12月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李趕坡還對「反危機」做了總結:「只有危機才能淘汰不良企業,所以經濟危機是優秀企業發展的大好機會。」

他認為,企業順勢可為,逆勢也可為。不怕逆風,就怕沒風。因此,他練就了「不成不罷休」的鋼鐵決心和無懼危機、利用危機的「火眼金睛」。

然後,他轉身抓住了機會,把英國鋼鐵收入囊中。

吃下這個被視為英國驕傲的「老鋼鐵」,要面對跨國併購的複雜門檻,投入上百億改造資金,甚至英國脫歐、對英國工人的就業承諾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項目「打水漂」。

敬業盡調團隊也認為:投資比較大,成本有些高。

但李趕坡卻提出,不能只盯著難點和劣勢,而要從更高維度的戰略角度去看:英國鋼鐵的大量專利、穩定的高端客戶群及國際產業鏈地位等,有利於敬業彌補其鋼軌、型材產品種類缺失,並進一步擴產能、走出去。

「英鋼會成為敬業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簽訂收購協議後,李趕坡「破釜沉舟」,發出《告全體英鋼人書》:「企業搞不好,你們可以跳槽,而我投了巨資搞不好,就只有跳樓了!」

隨後,敬業積極提產能、降成本、減浪費、削非生產性支出……先保命,再做大做強。最終,在外界「敬業這步棋賭對了嗎?」的質疑中,英國鋼鐵竟僅用一年就扭虧為盈。

這一壯舉,引發了業內外極大震撼。國家發改委發文,點贊敬業「使百年老廠重煥生機」。

中國鋼鐵行業的「老大哥」寶武集團,更反思道:「河北民營企業家李趕坡年屆七十,仍趕著上坡,成為海外併購的主角。而我們說了多年,卻成了看客,這是精神的落後!」

【參考資料】

[1]《從0到世界500強——敬業集團成長啟示錄》中外管理

[2]《水楊酸未產先銷,李趕坡「葫蘆里賣的什麼藥」?》敬業集團

[3]《一家罐頭廠憑什麼做成了世界500強鋼鐵巨頭》財富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b35595f6a40181f06a6a6e1e608b0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