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湖南這款名酒可惜了,曾經很多人喜歡,如今名字無人識
湖南,一個幾乎沒有短板的省份。張家界風景冠絕天下;人才輩出,曾國藩,左宗棠,張大千,沈從文,人才種類之多中華第一;湖南衛視是娛樂行業龍頭;湖南人可謂是「武能治國平天下,文能安邦守四方」.
不僅風光人物了得,「湘菜」更憑藉鮮明熱辣的口感占領全國餐桌。
湖南菜的點睛之筆就是他的「鴨子,」醬板鴨,土匪鴨,絕味鴨脖,湘西炒血鴨,湘式烤鴨,芷江鴨能給你上一桌口味不同的全鴨宴。炒鴨子大塊大塊的砍成坨坨,鴨血和鴨肉混著炒,血肉不分離,沒有一隻鴨子能飛出湖南人的嘴。
配料加的也隨意,想加什麼加什麼,糯米粑粑霍著炒更有口感。
湖南人大塊吃肉,喝烈酒干狠事,敢想敢幹做,作風比北方人還豪邁。
「刀剛火辣」的湖南人在吃香喝辣的時候沒有烈酒還說得過去嗎?少了53度都不好意思拿上桌喝。
湖南是產糧大省,在濕潤溫暖的氣候下可以一年種兩季水稻,穀物豐富,品質優秀,湖南酒品種繁多,酒質優良。比如「馥郁香型」的代表酒鬼酒,白沙液,邵陽大麴酒,瀏陽河小曲酒,武陵酒。
現在聽起來似乎是武陵酒最生僻,實際上在多年以前,武陵酒是湖南唯一一個可以和茅台對抗的白酒,深受名人的喜愛,為什麼如今名氣還不如邵陽大曲,瀏陽河酒?
武陵酒的發展史可謂是大起大落,它產於湖南常德市,沒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在眾多百年老酒中算是「小伙子」。
當年是作為茅台酒的「代餐」出現,計劃經濟時代,茅台酒在湖南的配額只有1000斤,供不應求。那時候的茅台也沒有這麼貴,「等待」怎麼能是湖南人干出來的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行動迅速的湖南人很快找到了大哥「茅台酒廠」
向他學習釀酒技術,茅台廠也大方分享,過幾年以後,1972年,武陵酒誕生了!
隨後在1981年的評酒會上以醬香細膩,口感醇厚,甜綿爽凈征服了評委的舌頭,以0.54分的戰績險勝茅台,被評為「中國十七大名酒之一。」
隨後在1989年的評酒會上又以醬酒第一名的好成績力挫茅台。此時的茅台心裡一定萬馬奔騰。
就這輝煌的戰績,為何在短短几年間就退出了歷史的C位,令人唏噓。雖然「大樹底下好乘涼」,借著茅台的聲望,武陵酒也建立了自己的聲望,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茅台酒一度遭受了冷遇,醬香酒處於低谷時期,武陵酒也難逃時代的車輪。
在困境中茅台頂住了壓力,武陵酒卻因幾次易主,先後被湘泉集團,瀘州老窖,聯想,衡水老白乾接手,動盪的掌舵人註定了他的市場策略會出現偏頗,武陵酒調低了市場定位,自降身價,當醬酒市場回暖以後,高端市場已經再難覓武陵酒的身影。湖南這款名酒可惜了,曾經很多人喜歡,如今名字無人識。
而在它所處的價格區間,有很多酒可以選擇,競爭異常激烈,曾經高處不勝寒,如今低谷滿秋霜,進退兩難的武陵酒終於把一手好牌打爛。
武陵酒至今還是在尷尬的地位徘徊,曾經的無名酒也將通過新媒體的宣傳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比如以下這幾款
玉堂春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生來在大街前.....」玉堂春蘇三的藝名,山西洪洞縣的這款酒採用數仗之深的廣勝寺泉水,選取優質高粱,豌豆,大麥作為原料,用地缸發酵得出的清香型白酒,酒體柔順,尾香醇厚,這款酒的外形柔美,讓人想起當年那個多情坎坷的蘇三。
緣得酒
貴州的緣得仿台酒是最近二十年新進醬酒,在本地已經積攢了很好的口碑,產於赤水河邊的茅台鎮核心產區,在用料和工藝方面採用了茅台的技術。
經過9次蒸煮,8次加曲,7次取酒,5年貯藏,最終形成了口味香醇,餘味悠長,口齒留香的酒液。跟隨時代的步伐,此酒也希望別更多的酒友看到。
口子窖
產於安徽淮北的這款41度兼香型白酒,採用高粱,大理糯米,小麥,玉米等作為原料,多次蒸煮和堆料,在安徽濕潤溫熱的環境下嗎,自然發酵的釀酒微生物將酒凝練變純粹。
「大浪淘沙始見金」要在一個行業立於不敗之需要足夠的智慧,可以說說你知道的酒的故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