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橋區教育督導教研協作區學科骨幹教師工作室啟動
1月12日,宿州市埇橋區教育督導教研第三協作區學科骨幹教師工作室在楊莊鎮中心學校啟動,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體局局長劉運遠參加活動並講話,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副局長郭慶,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副局長武小舟,區教體局副局長蔣何峰以及相關股室負責人參加啟動儀式。
劉運遠表示,近一段時間,教育督導教研協作區各種活動,以教育科研為內容、以骨幹教師為依託、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教師成長為目的,錨定「區域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協作發展、優質均衡」目標,橫向發力,強化優質帶動、資源共享,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激發教師教研積極性和內驅力,相互融合,共同提升,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推動埇橋教育高質量發展。
劉運遠要求,教研協作區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融合發展,突出「優」的引領,推進「名」的示範,發揮「享」的合力,實現「特」的效果,取得「衡」的成效,秉承「常」的希望,切實利用好教育督導教研協作區的平台,做強做大優質資源,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完善共享機制,發揮引領、示範、輻射作用,推進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融合交流,更好地發展農村教育,推進農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全區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武小舟強調,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學科骨幹教師工作室是教研協作區集教學、研究、培訓於一體的教研共同體。要聚焦教研教改,貼近教師需求、教學實際,著力解決教師的工學矛盾,堅持精益求精,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堅持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導向,提升教研項目的內涵和質量,使廣大教師不僅站穩講台、站好講台,而且要讓老師在講台上綻放光彩,全面提升全區教育教學的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與核心要素,埇橋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教研協作區是破解農村學校教研難題,促進教研活動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埇橋區教體局根據全區教育實際,分成5個教育督導教研協作區,開展教學觀摩、班主任培訓、跟崗研修、校干培訓等系列主題教研活動,促進城鄉教育融合發展,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埇橋區教育督導教研第三協作區是由楊莊、欄杆、褚蘭、解集、曹村等5個相鄰鄉鎮組織的東北區域教研共同體,一年來,召開工作例會6次,組織教研活動6次,教育教學觀摩1次,培訓活動1次,師德演講比賽1次,鄉鎮督學責任區開展督導28次。為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帶動、輻射作用,推動學科教研活動高效開展,加快中小學優秀教學教研人才的專業成長,促進高素質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第三協作區根據實際組建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初中語文、初中數學、初中英語、初中政史地、初中物化生,中小學藝體等8個骨幹教師工作室,由47名骨幹教師組成。主要職責是研究制定協作區學科教學教研計劃和具體活動方案,開展協作區學科教研活動,為教師發展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指導,組織開展專題或課題研究,協助協作區進行教研活動管理,對內凝聚、帶動,向外輻射、示範,加強協作區教師隊伍建設。
學科骨幹教師工作室如何打造教師教學教研合作共同體,如何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骨幹教師自我提升的發展平台?埇橋區教體局教研室主任朱祖慶介紹說:「要有合理的定位,包含兩個方面:建立優秀教師合作互助機制,互相幫助,互相取長補短,互相激發智慧、碰撞思想;工作室要成為優秀教師加油站孵化器,工作室成員成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探索者和引領者。要貼近教育教學實際,在充分了解教師在教學中缺少什麼、需要什麼,針對教學的真實情況,緊盯目標導向,找准工作著力點,精心策劃活動主題,科學化、有序化、規範化推進各項教研活動有效實施,把每個學科工作室打造成學習型、研究型、合作型團隊。」
啟動儀式上,第三協作區相關鄉鎮中心校校長宣讀了《埇橋區督導教研第三協作區關於成立骨幹教師工作室的通知》《埇橋區督導教研第三協作區學科骨幹教師工作室及召集人職責》《埇橋區督導教研第三協作區骨幹教師工作室聯絡人及職責》等文件。安徽省鄉村小學語文首席教師、時村鎮中心學校教師李玉香分享了安徽省鄉村首席教師工作室工作歷程和感受,第三協作區學科骨幹教師工作室成員參加了活動。
(高繼周 許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c11d63c7cc949c3e4237fb4dfe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