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者不能朝左睡?醫生提醒:若想養護心臟,要注意這4點

2022-06-22     搬磚大師

原標題:心臟病患者不能朝左睡?醫生提醒:若想養護心臟,要注意這4點

導語:心臟病現在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頭號殺手」。為了提醒人們注意心臟健康,世界心臟聯合會設立了「世界心臟日」。

世界心臟日的永恆主題是「健康的心臟,幸福的生活」,這意味著鼓勵每個人採取積極的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呼籲人們摒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讓每個人都有一顆健康的心,讓他們更好地享受生活。

數據顯示,我國心臟病併發症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2020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據估計,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3.3億。

01

心臟病患者不能朝左睡?

心臟病患者不宜左側臥

心臟位於胸部左右肺之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認為睡覺時儘量不要睡到左邊,否則會導致心臟問題,心臟病患者應該多注意這一點。

對於心肺功能不全的人,我們確實需要多加註意,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睡在身體左側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血容量大幅增加,所以心臟病患者應該多加註意。

除了心臟病患者,普通人不需要如此關注。心臟並不像預期的那麼脆弱。

02

醫生提醒:若想養護心臟,要注意這4點

1.戒煙戒酒

在心臟維護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及時遠離煙酒,你的心臟功能會得到很大改善。

現在很多人長期酗酒。大量飲酒容易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致癌。如果你能遠離煙酒,減輕心臟負擔,自然就能達到促進心臟健康的目的。因此,如果你想保持心臟健康,你應該在平時戒煙和戒酒。

2.堅持鍛鍊

堅持有氧運動,如散步、瑜伽和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地降低靜息心率。堅持大約三個月可以顯著提高心率。

此外,更重要的是,科學鍛鍊有助於刺激身體建立側支循環,並為堵塞的血管找到新的「通道」。

例如,當冠狀動脈突然被血栓堵塞時,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但如果其他正常血管能夠伸出援手,在冠狀動脈逐漸狹窄和閉塞時建立側支循環,則可以更好地保證血流暢通,幫助心肌血供,挽救生命。

3.保持好心情

為了保持你的心臟健康,你可以在平時做更多的事情。例如,保持良好的態度有助於心臟的維護。

許多人總是興奮、緊張或經常生氣。這些情緒波動會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當人們過度興奮時,只有在心臟受到刺激後,他們才會在胸前區感覺到輕微的疼痛。如果你能保持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這對延年益壽是有益的。

4.控制血脂

如果人體內的血脂過高,血液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就會長期阻塞,導致心血管疾病。平時,血脂水平應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03

關於飲食,生活中常吃這3種食物,心臟自然會感謝你

蓮子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蓮子有點涼,甜,澀。補心益腎健脾。

此外,蓮子中富含的生物鹼具有強心作用,有助於緩解心律失常問題。此外,它們還有助於清熱明火,增強心臟功能。

牛油果

近年來,牛油果的營養價值已被人們所認識。牛油果富含各種礦物質、鉀和鎂等營養物質。這兩種物質都對身體健康和心臟健康有益。

此外,牛油果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這是我們常說的高品質脂肪,對健康無害。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較多的膠體活性物質,能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具有預防血栓形成、疏通血管的作用。

由於黑木耳具有獨特的止血和血液循環的雙向調節作用,因此它也被稱為天然抗凝劑,對心血管疾病和心臟問題的預防和治療非常有益。

04

閱讀拓展:如何提高睡眠質量?

改變睡眠環境

獲得高質量的睡眠並不困難,但可以通過改變睡眠環境來實現。許多人經常失眠的原因是睡眠環境不舒服。除了周圍有很多噪音外,光線可能非常明亮。此外,如果你不根據天氣選擇合適的被子,有時太熱,有時太冷,這會降低睡眠質量。

晚飯後不要馬上上床睡覺

有些人飯後很快就會感到睏倦,所以他們躺在床上玩手機,直到飯後感到睏倦。雖然這種生活方式非常隨意舒適,但飯後立即躺下睡覺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還會降低睡眠質量。

腸胃需要持續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和蠕動。即使他們進入睡眠狀態,也無法實現100%的深度睡眠。因此,建議你不要在晚飯後立即入睡。你可以下樓散步,兩到三個小時後上床睡覺。

睡覺前不要太激動

如果你在睡覺前過於興奮,很難平靜下來入睡。因此,我們應該減少過度的情緒變化,睡前保持穩定的心態。

睡覺前不要運動太多

一些人認為睡前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人們的疲勞感,使其更容易入睡。然而,如果睡前運動過多,會導致大腦中控制肌肉活動的神經細胞處於非常強烈的興奮狀態,這不利於提高睡眠質量。

結語: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血管疾病也逐漸呈現了一個年輕化的趨勢,所以疾病的預防也需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希望大家都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好預防工作,這對保護心臟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65006b4872e76356a6b6bc53875e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