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接收難民,如何成了一門生意?

2023-04-11     正解局

原標題:德國接收難民,如何成了一門生意?

如果要徹底擺脫「眼鏡蛇困局」,就必須下定決心,不再給任何獎勵。

正解局出品

最近,德國內政部長費瑟聲稱,難民數量不設上限,對於各地方在安置難民上遇到的困難,她聲稱無法理解。

實際上,與難民有關的一切,已經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難民,成了一門生意。

二戰後以來,德國總共經歷過三波難民潮。

第一波來自東德。

1989年11月,柏林圍牆倒塌,東德人開始大量逃亡到西德,當年就有22.5萬人,從柏林圍牆倒塌到蘇聯解體的兩年間,合計有超過200萬東德難民逃往西德。

柏林圍牆倒塌

儘管難民數量眾多,不過東德人和西德同文同種,融入社會並不困難,因此沒有給德國社會造成大問題。

第二波難民潮則是2015年。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數百萬人淪為難民。

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迎接難民,並與難民合影以示支持。

於是難民們蜂擁而入,前前後後達到上百萬,這波難民基本是中東的穆斯林,文化風俗與德國社會格格不入。

到2020年10月,德國社會難民總數約177萬,儘管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穆斯林占了絕大多數。

默克爾與難民合影

第三波難民潮則是俄烏戰爭後。

據統計,大約有一百萬烏克蘭難民進入了德國,而整個歐盟接收的烏克蘭難民數字約為300萬,也就是說,德國接收了三分之一。

如此算來,德國當前難民總數字應該在300萬左右,占總人口比例為3.5%,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於慕尼黑和漢堡兩座城市人口的總和。

3.5%看上去並不多,但實際並非如此。

德國穆斯林人口的比例為歐洲第一

因為難民數量是動態變化的,今年你是難民,但明年拿到德國身份,成功入籍了,就不是難民了,統計上自然就沒有你的名字了。

若單純算穆斯林數量,德國目前約有476萬,在歐洲國家裡排行第一。

德國之所以願意接納這麼多難民,與一種特殊的產業強相關——難民產業。

難民能被做成一項產業,簡直聞所未聞,可事實的確如此。

柏林圍牆倒塌引發的難民潮,此為德國難民產業鏈的開端。

當時,面對這麼多難民突然到來,西德政府一時間無法安置,便臨時建造了一批難民營,作為過渡。

難民營實質是建築業的一部分,承包的企業大賺了一筆。

德國某難民營旁邊等待的難民

其中一個承包商就是Korte Mrosek公司,創始人弗里德茲後來將公司改名為「歐洲家庭護理」,寓意和難民是一家人,為難民提供家一樣的關懷護理。

這家公司後來成長為德國難民產業的巨頭,擁有1500名職員,自稱安置了超過100萬名難民,理論上說,來到德國的難民越多,需要建造的難民營就越多,市場需求就越大,這可是不小的市場。

難民產業鏈不僅僅有建築需求,還有安保。

畢竟難民可是貴客,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於是就需要為難民營聘請保安,每個難民營數人到數十人不等,安保公司從中也能撈一筆。

既然難民們來了,為了融入德國社會,起碼得學習語言,也就是德語。

光學了語言也沒法融入社會,還得讓難民有技能,必須進行職業培訓,所以教培行業也能受益。

2016年時,德國政府曾經預計到2020年,光是語言培訓和職業培訓就得分別花費57億和44億歐元。

這些利益鍊表面上還算說得過去,有些就比較離譜了,比如柏林政府曾被曝出,就難民安置一事向麥肯錫進行諮詢,諮詢費23.8萬歐元。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麥肯錫的業務是商業諮詢,哪裡懂難民問題,去諮詢它,不就是明晃晃的利益輸送?

關於柏林政府向麥肯錫諮詢難民問題花費23.8萬歐元的報道

當然,最離譜的還是難民福利。

德國政府對每個難民都是有福利撥款的,只不過,人生地不熟的難民們,通常不知道怎麼申請。

這時,諸如「歐洲家庭護理」一類的難民企業,就會來幫助難民,你只需要給我一筆錢,然後把資料給我,其他的我幫你搞定,簡直就是拎包入住式服務。

至於由此造成的德國社會負擔,他們才不管。

2018年2月,德國一個10口之家的難民家庭被曝出每個月可以領到7300歐元的福利,摺合當時的人民幣約5.7萬元。

作為對比,德國中產一般每個月到手也就2000歐元出頭,夫妻倆收入加起來很難超過5000歐元。

難民們不用工作,收入卻遠高於上班族,此事迅速在德國炸開了鍋。

然而炸鍋也沒用,難民不僅是政治正確,還是救助產業的優質客戶。

以難民公司為首的德國救助產業,年產值約1萬億人民幣,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約200萬,是德國社會第一大產業。

德國超過35%的議員,都在各種救助公司里擔任兼職,利益綁定十分牢固,根本惹不起。

德國難民營分布圖

目前,德國已經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數百個難民營,遍布全國每一個州。

德國引進難民,有一個明面上的理由,就是增加勞動力。

德國由於人口不足、老齡化程度高等因素,勞動力長期不足,很多崗位沒人干。

按照2023年德國工商總會的調查,德國勞動力缺口超過200萬,超過一半的企業人手不足,嚴重拖累了經濟增長。

所以引進難民就成了解決方法之一。

這的確是一種辦法。

但也應該看到,大量難民的到來,會嚴重衝擊當地社會秩序,引發一系列問題,尤其是治安問題。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科隆之夜」。

2015年12月31日晚上,科隆火車站廣場上聚集了大量進行跨年活動的人,原本是一個歡樂的時刻,但突然闖入大量難民,對廣場上的女性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犯或搶劫。

這就是「科隆之夜」,事情發生後震驚了整個德國,起先估計作案的難民有數十人,但隨著調查的進行,最終發現直接和間接參與者多達上千人。

「科隆之夜」現場

這種驚天大案,按理說應該嚴格審理,但詭異的是,最終僅3名作案人員被判有罪,最重的不過6個月監禁,剩下的作案者均沒有被起訴。

2016年,進入下薩克森州的難民,犯罪率高達13%,也就是100個人中,就有13個是罪犯,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呢?

按照專業定義,一個地區犯罪率達到1%,也就是10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犯罪,該地區便可被認為是犯罪猖獗,而13%已經不是猖獗了,簡直是瘋狂。

即使是文化相對接近的烏克蘭難民,去年在德國也被記錄了超過3700起犯罪。

可以說,德國民間早就對難民受不了了,今年2月的一項調查顯示,51%的德國國民認為,接收的難民過多了。

為此,德國聯邦政府專門召開了內部峰會,參會者主要是地方的市長等重要行政人員,會上,有市長要求停止接收難民,並贏得了掌聲。

過半數的德國民眾認為難民過多

但峰會最終無疾而終,因為我們從上面那份民調就能看出,51%的德國民眾認為難民過多,但剩下的49%要麼認為「正合適」,要麼認為「還不夠多」。

51%對49%,並無絕對數量優勢,如果考慮質量,就更難了,反對接收難民的主要是普通人,對政策影響有限,而對政策有著強大影響力的精英群體,是高度白左化的。

更何況,他們的利益和難民綁定,少一個難民,就少一筆錢,所以不可能同意減少難民。

德國當前的困局,可以被稱為「眼鏡蛇困局」。

所謂「眼鏡蛇困局」,是指19世紀時,英國殖民者發現印度的眼鏡蛇泛濫成災,便下令捕殺眼鏡蛇,每殺一條,都能獲得獎勵。

看到有獎勵,印度人紛紛養蛇,再殺掉交給英國人,以致於英國人發現,眼鏡蛇越殺越多,陷入了兩難境地,這就是「眼鏡蛇困局」。

德國的難民產業,也是如此。

最初,德國出於人道主義目的而安置難民,但隨著一些人發現,安置難民能獲得利益,這些人便踏上了引進難民的道路,這和養蛇的本質是一樣的。

如果要徹底擺脫「眼鏡蛇困局」,就必須下定決心,不再給任何獎勵。

但這一切涉及到太多利益,而當前的德國舒爾茨政府,是由三個黨派聯合組建的,是典型的弱勢政府,更別說綠黨還會阻撓。

所以,德國政府對解決難民問題即使有心,也無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531ad26d720eda69d906face7179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