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和什麼樣的人結婚,主要看「隱藏人格」

2021-02-01     遇言不止

原標題:你會和什麼樣的人結婚,主要看「隱藏人格」

自性追求完整的動力,勝於追求幸福的動力。

你愛上的是對方,

還是Ta身上的「另一面」自己?

曾聽過這樣一個來訪者的故事。

說得是,一個乖巧傳統的女性,卻找了個花心愛玩,還有點不著調的丈夫。

婚後的生活並不好過——丈夫不僅本性不改,還變本加厲,最終出軌。

跟大家想的一樣,她選擇了離婚。

但奇怪的是,離婚後的她卻抑制不住對丈夫的依戀,甚至想找他復合。

她的原話是:好像前夫就是有種 魔力,冥冥中吸引著她。

隨著了解的深入,諮詢師發現,不止是前夫,而是前夫這類人都很吸引她。

後來在一次催眠中,她終於說出了心聲:

在小時候,她就意識到父母太強勢了——不聽話的話,就沒有好臉色看。

她只能順從父母,這形成了她的 「正人格」

但人活於世上,怎麼會沒有自由意志呢?

於是她內心深處渴望的 「自主」,甚至希望隨心所欲、掌控關係的那部分,一直被壓抑到潛意識深處,變成了與主人格相反的 「負人格」

直至有天,她遇到一個有自己「負人格」特質的人——她的前夫,心裡立刻油然產生一種 親近、依賴的感覺。

因為 這個人,正好活出了自己缺少且一直追尋的那一部分。

通過與前夫的親密,她能觸碰到內心被壓抑的部分、感受到完整。

這正是 武志紅老師所認為的:

「人格與負人格,是A與-A的關係。

A與-A相伴相生,當你在A中表現得越極端,就越容易被-A那面影響、被-A特質的人吸引。

為了追尋人格完整,你會在潛意識中靠近那些跟正人格截然相反的部分。」

而這個追尋人格完整的力量之強,超出了你的想像。

榮格認為, 自性追求完整的動力,勝於追求幸福的動力。

所以,即使那位女士意識上知道自己跟前夫一起會受傷、會痛苦,她依然會被這種魔力吸引。

你的「負人格」是什麼?

負人格在心理學中,是個很重要的概念。

它由榮格在1917年出版的 《潛意識心理學》中提出,在書中,他把 自我中被隱藏在潛意識內、未能充分發展的陰暗面,稱為負人格。

經多年發展,負人格理論為臨床心理學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我在諮詢室見過很多壓抑著負人格的來訪者:

平時很平和,但偶爾的想法卻充滿了 「破壞欲」,覺得自己真不應該;

對朋友很大方,但對家人卻略 「自私」,分不清哪個才是真我;

「貪戀」那個死性不改的渣男/女,懷疑自己鬼迷心竅;

偶爾厭倦平穩的工作,對 「多變」的生活產生嚮往,然後嘲笑自己不現實...

這些 穩定、專一、寬厚的來訪者,在被負人格短暫地蓋過了正人格、接管了他們的意識層面時,對自我產生了困惑。

但是,這些困惑是很有價值的。

因為,正人格越明顯,代表著與之相伴相生的 「負人格」被壓抑得越深。

這會導向兩個結果:

一是, 你活成了世俗上的「好人」,但時常感覺空虛

二是, 你會被很多貼近你「負人格」的人/事吸引,作出錯誤的選擇

案例中的來訪者,就是很典型的第二種。

當人格不能 「活出完整」,人就無法獨立。

她壓抑和缺失的「壞」,讓她在別人身上追尋 「替代性滿足」。

但是,當我們自己也有時,就不必被誰填補。

因此,武志紅和 看見心理團隊研發了專業的 【負人格測試】。

它將幫助你了解,你正人格的對立面是什麼樣的。

它決定了你會被誰吸引、對世事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只有當你看見它時,你才能完整地了解自己,明白「我」為什麼會這樣選、那些反差的感受從何而來,就不會再走「彎路」。

其次, 我們總結了很多整合人格的方法,能幫助你圓滿自身的力量。

當你能系統地接納、整合自我時,真實的人生才隨之開啟。

那麼--

你的正人格是什麼?

你的負人格又是什麼?

如何整合它們,讓它們真正發揮優勢?

19.9元,揭秘你的負人格

- 適測人群 -

想了解自己人格的人

常常感到內心衝突、矛盾的人

有時無法理解自己行為的人

想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人

覺得自己有「多面性」的人

- 報告內容 -

1、 了解你的正面人格

2、 了解你的負面人格

3、 整合正負人格的建議

19.9元,揭秘你的負人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_jdXXcBMMueE88vbS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