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礦業報
曹妃甸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工程建設區,也是北京產業轉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四大戰略合作功能區之一,但區內面臨活動斷裂、地面沉降、海岸與海底穩定性等重大地質問題。隨著產業聚集,人口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愈加突出。為此,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原河北省國土資源廳聯合開展了曹妃甸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取得系列成果。
解決的主要問題:查明高柳、柏各莊、老堡等活動斷層準確位置,評價了活動性;評價了曹妃甸重點區地基與地面穩定性;基本查明曹妃甸工業區圍填海工程布局與海洋水動力環境的相互影響程度,評價了甸頭、老龍溝等海底深槽和水下邊坡的穩定性;獲取了水工環地質、海洋地質等大量原始數據,為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提供了地質依據。
曹妃甸海域海洋水動力環境特徵綜合要素圖
轉化應用和有效服務:斷裂探測、海洋地質調查等成果直接提供給規劃部門,為國際生態城規劃布局、港口等重大工程規劃布局和建設、海洋功能區劃修編、智慧園區建設等提供了重要依據;圈定樂亭新寨、灤南司各莊兩處應急水源地,日最大應急開採量9萬立方米; 圈定老王莊–南堡、柳贊–京唐港兩處大型地熱田;首次研發了基於陸海一體的曹妃甸海岸帶地質環境三維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應用於曹妃甸區政務大廳面向社會服務。
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總結出適於大厚度鬆散覆蓋區活動斷裂探測的有效技術方法;探索建立了針對人類活動劇烈區的PS-InSAR遙感監測技術與傳統方法結合的地面沉降監測技術方法組合;初步構建了「星-空-地-海」多方法、多手段、多目標的地質環境綜合調查與監測示範體系;探索建立了以「四模一網一平台」為核心「3+1」層面的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監測工作模式;獲專利3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1部。
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建立了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研究團隊;2人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人才培養計劃;培養10名二級項目負責人,聯合培養20餘名研究生。
該成果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開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曹妃甸重大工程建設區活動斷裂與區域地殼穩定性、地面沉降、近岸海域水動力條件與沉積環境、工程地質、地下水、地熱能等調查評價,進行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地質環境功能區劃,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的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提供了地質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