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為何皇帝都喜歡主動禪位出家當和尚?

2019-11-04     天少歷史

937年,正是五代十國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段思平不堪忍受被壓迫,奮起一搏,滅了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重新統一了南詔,管轄雲南全省及四川、貴州南部,緬甸、寮國、越南北部地區。

1094年,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帝,建立大中國。大理國到此暫時滅亡了一下,史稱前理。但是高升泰一直遭到雲南其他部落的反對,再加上高升泰命不長,兩年後就病逝,臨終前迫於壓力讓其子高泰明把皇位還給段氏家族的段正淳,但高泰明其實還是實際掌權者。因此大理國在滅亡兩年後得以復國,史稱後理。

1252年,蒙古帝國命忽必烈出兵,遠征大理,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滅亡了大理國。1274年設立雲南行省,從此大理國所管轄的全部領土都歸中央。

前理和後理都各自存在157年,三百餘年的時間共有22位皇帝,其中有11位皇帝最終都出家為僧,這其中有8位是主動禪讓的,包括大名鼎鼎的段正淳,還有段正嚴(就是段譽的原型)。

為什麼大理國的皇帝都喜歡出家當和尚呢?因為大理國信仰佛教,佛教在當地特別盛行,已經成為傳統。並且大理國的政權被高氏家族掌控,在權力鬥爭中皇帝力不從心,只好選擇禪位,禪位之後出家為僧就沒有性命之憂。所以,對他們來說,出家是一條好的歸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YsF628B3uTiws8KU4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