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日終於揭曉了,獲獎者分別是詹姆斯·皮伯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戴狄爾·魁若茲(Didier Queloz)
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
詹姆斯大神獲獎的原因是他提出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的理論。對於熱愛科幻小說《三體》的小夥伴們一定對這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不陌生——「宇宙將為你閃爍」。
不過今天我們重點要和各位電影和天文雙料愛好者介紹的是另外兩位大神:米歇爾·麥耶和戴狄爾·魁若茲,就是下面照片裡面的兩位。
年輕有為的戴迪爾和老當益壯的米歇爾,圖片來源:www.eso.org
這兩位行星學家所領導的瑞士團隊在1995年宣布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旋轉的行星——飛馬座51b,利用新發展起來的探測方式,他們開創了所謂系外行星研究的新領域,因此也摘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雖然在三年前,也就是1992年,通過使用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爾‧弗雷(Dale Frail)在室女座中發現了兩顆圍繞著脈衝星旋轉的行星,這是人類所發行的第一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可惜的是他們圍繞的並非類太陽恆星。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人類對於外星生命的探索,請來科技館觀看球幕影片《浩瀚蒼穹》吧。
這部影片是2018年中國科技館引進並自主翻譯和配音的8K解析度球幕影片,配合全新升級的8K解析度雷射數字放映系統,可以在直徑30米的球幕影院內為小夥伴們呈現出壯美和瑰麗的廣袤宇宙。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一窺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歷程,並能一覽那些地外行星的面貌。
影片截圖,1988年仙王座伽馬恆星周圍存在行星的線索(在2003年被證實),1992年室女座中發現的圍繞著脈衝星旋轉的行星,1995年發現的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地外行星——飛馬座51b
影片截圖,像木星一樣的飛馬座51b
影片簡介:
數千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裡就是宇宙的中心。得益於我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以及對探索的渴望,我們現在知道,如我們的地球一樣的行星在宇宙中十分普遍。太陽也只是我們銀河系中數以千億顆恆星中十分普通的一顆。通過世界上最強大的望遠鏡,我們能夠探索更為寬廣的宇宙。我們迄今所發現的事實已經遠遠超過了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們最瘋狂的期望。大多數恆星都擁有行星——事實證明它們比我們此前認為的更普遍。無數個極富多樣性的世界就在這浩瀚蒼穹之中,等待著被人們發現。縱使有這些發現,但卻仍然有一個問題尚未揭曉:在那浩瀚蒼穹中是否存在生命?
影片播放日期:10月8日-27日的雙休日及節假日
影片播放時間:15:50
影片播放地點:中國科學技術館球幕影院
中國科技館影院管理部:趙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