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捷克21分波波維奇「不滿意」? 整個世界盃他可能都高興不起來

2019-09-02     楊毅侃球

千呼萬喚,美國男籃終於亮相。北京時間9月1日,男籃世界盃小組賽的第二個比賽日中,美國男籃在上海迎來了歐洲的捷克。最終,美國男籃以88比67擊敗對手,而這場21分的勝利,似乎也在向世界其他豪強宣告:想要奪走冠軍,遠沒有那麼容易。

每當提及美國男籃,很多球迷腦子裡蹦出的一個詞應該就是「夢之隊」。而他們之所以夢幻,根源自然就是陣容中擁有眾多來自NBA的球員。世界籃壇的其他球隊有那麼一位或者幾位NBA球員,球隊實力就會獲得極大提升,而美國隊自從在1992年派出NBA球員出戰國際大賽以來,除了某幾屆大賽會帶一兩位大學球員或是剛剛進入NBA的菜鳥外,其他時候基本都是清一色的NBA主力。特別是在2008年「救贖之隊」奪得奧運金牌之後,他們在過去十年當中,就一直占據著國際籃壇的統治地位。

不過,今年出征世界盃的美國男籃,在賽前並不那麼被看好。一大原因就是眾多大牌球星的先後退隊,導致球隊的實力大幅下滑。甚至在此前與澳大利亞的熱身賽中,他們還被對手擊敗,終結了國際賽場上連續78場不敗的記錄。所有的這些質疑和輕視,都壓在美國隊的肩頭,與他們一起來到了中國。

與捷克男籃的首戰,美國隊開局階段的表現似乎也在印證著之前關於他們所有的懷疑。進攻端毫無章法,球員拿到球之後就知道蒙頭朝籃下衝去。但是面對訓練有素的捷克,加上國際籃聯的防守規則,美國隊的輪番衝鋒,總能被捷克化於無形。而到了球場另外一邊,捷克在唯一一位NBA球員薩托蘭斯基的帶領下,仿佛一個技法嫻熟的外科大夫,將美國隊鬆散的防守體系「庖丁解牛」。7比11的比分,就是雙方在開場階段表現的最直觀反應。

此時,波波維奇令旗一揮,美國隊做出調整——外線防守尖兵斯瑪特替換下最有進攻發起能力的肯巴·沃克。波波維奇這一手意圖明顯,既然進攻打不開,那就索性抓防守。

說起來,別看歷屆美國隊在國際賽場上總是可以打出虎虎生風的進攻,但他們依託的根本其實是防守。由於美國男籃都是NBA球員組成的特殊原因,他們無法像其他國家隊那樣進行長時間的封閉集訓,自然也無法讓球員們形成非常優秀的化學反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陣地戰中無法操練出特別複雜和精妙的進攻套路,所以每屆美國男籃的主教練,其實都在儘可能地簡化球隊的進攻。

那麼最簡單的進攻是什麼?自然就是快攻和反擊。而快攻和反擊的源頭,則是在防守。憑藉NBA球員非凡的身體素質和天賦,他們雖然整體防守相比世界其他強隊略欠一籌,但要是論個人防守能力,絕對都是一頂一的高手。與捷克一戰,內線的邁爾斯·特納開場不久就送給捷克兩個火鍋,完全就是身體天賦的碾壓。

所以,在進攻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波波維奇派上斯瑪特的目的,也正在於此。通過斯瑪特出色的單兵防守能力,將捷克外線的進攻發起點薩托蘭斯基「鎖死」,藉此降低捷克的進攻效率,然後抓機會推反擊。

美國捷克一戰第二節,有一個球就是這種思路的典型體現。但是被斯瑪特糾纏的薩托蘭斯基沒有找到太好的進攻機會,而懷特搶回球權之後,立刻持球朝前場飛奔。塔圖姆早早拉到一側的三分線外,接到懷特的傳球之後,一個三分命中,就把比分差距拉開到兩位數。

全場比賽,捷克在美國隊的壓迫防守下,出現了15次失誤,原本在首節順暢的進攻,被美國隊切割得支離破碎。而美國男籃每次成功的防守,幾乎都可以形成反擊和得分。這樣一來一回,比分的差距自然被拉開。

這樣的方式雖然說不上華麗,但起碼務實,波波維奇也在賽後繼續強調,防守將是這支美國男籃的「主旋律」。「我說過不止一遍了,沒有哪一位教練會對自己的球隊表現感到滿意,」波波維奇說,「而我在這次比賽中,也可能會一直這樣不高興下去。對我們這支球隊來說,防守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唯有不斷地強化,並且提升在防守中的執行力,我們才有機會最終贏得勝利。」

美國男籃此前幾次世界大賽的實力,可以歸咎於他們的不重視和輕敵,但具體到球場上,那就是不能放下身段。對很多NBA球員來說,貼身防守就如同跟對手「在泥地里摔跤」一般,不夠那麼的優雅和從容。但對於如今的美國男籃,他們也沒有優雅和從容的資本。

所幸的是,有波波維奇這樣一位鐵血教頭,加上一種不算大牌的NBA球員,沒有人會不願放下身段。而與捷克首戰的勝利,為美國隊的世界盃之旅,開了一個好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StZ8GwBJleJMoPMi7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