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離開紫禁城時,拿走大量國寶,後來多數被自己開銷揮霍所變賣

2019-09-26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溥儀是中國最後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在1912年,即將年滿6歲的溥儀,在隆裕皇太后的主持下,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位,結束了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雖然退位了,當時的民國政府還是允許溥儀暫居紫禁城,而且每年還要撥給溥儀400萬兩的生活費,他在紫禁城的小朝廷中,仍然過著皇帝的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大,溥儀受到他的英國老師莊士敦的影響,非常想要出國留學,而且他也越發擔心自己在紫禁城的處境,覺得自己當時已經身處險境了,離開紫禁城的想法他一直都有。而且紫禁城內的開銷也很大,溥儀的小朝廷每年總開支都不少於360萬兩,這些錢都是靠當時的國民政府撥款,有時候國民政府還會有拖欠。

為了自己的開銷和留學夢,他就開始打起了故宮中寶物的主意。雖然溥儀下台了,但他仍將故宮中的珍寶視為「朕所有」,肆意侵吞。甚至公然刊登出了出售古玩珍寶的招商廣告,這則廣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包括一些大銀行,甚至是外國駐華使館的洋人。之後溥儀就開始拍賣國寶了,具體賣了多少,也沒有人完全統計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前去競拍的人都是滿載而歸,收穫頗豐。

在1924年,馮玉祥臨陣倒戈,率軍發動兵變,將溥儀從紫禁城趕了出去。雖然不能在紫禁城生活了,但溥儀後來也沒有太多的傷感,因為他早期已經把故宮中很多的奇珍異寶偷偷運出去了,並且已經安全轉移到了天津的日租界,這些寶物可以保證他一生榮華富貴了。

從紫禁城出來之後,溥儀就被日本人護送到了天津。在天津的這段經歷,讓溥儀徹底改變了,他完全擺脫了在紫禁城的束縛,花錢如流水,被西方的文化徹底腐蝕了。他不再想要出國留學,而是有了更極端的想法,就是復辟。

在天津租界裡,洋人對溥儀的各種阿諛奉承,更讓溥儀有些飄飄然。在天津的幾年時間,他積極的與各類軍閥接觸,無論軍閥大小,溥儀都會通過送出古玩珍寶,來拉攏、收買軍閥。甚至到最後,對復辟已經接近痴狂的程度,只要有人口頭答應支持他,溥儀就會毫不猶豫的滿足對方的各種要求,送出古董字畫更是常事。

一個叫劉鳳池的小軍閥,其實自身已經沒有勢力了,但在見到溥儀之後,就胡亂吹噓了自己的本事,並且建議溥儀拿出些古玩字畫、瓷器、玉器等給他,然後他聲稱自己會去聯絡各路軍閥,來支持溥儀復辟之事。溥儀聽到復辟一詞,立刻激動不已,又拿出很多奇珍異寶給了劉鳳池,讓他去聯絡軍閥。其實這個人從未給溥儀實質性的回報,就是一直騙錢的,但溥儀卻是對他寄予厚望。

溥儀在天津多年,揮霍的國寶不盡其數,後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溥儀就趕緊把他在傀儡政府「皇宮」中所藏的那批國寶運出來,他把最值錢的一批晉、唐、宋、元的書法名畫挑了出來,為了能把名畫塞入木箱中,甚至把原有的楠木盒和所有的花綾包袱皮一概扔掉。這些溥儀看不上的古董,後來被守衛「皇宮」的禁衛軍和宮內人員洗劫了一番。

而他帶走的最珍貴的寶物,也被蘇聯所截下。在溥儀收拾好東西,準備坐飛機前往日本的時候,被蘇聯紅軍所俘虜,並將其押回到蘇聯。當時的蘇聯國家安全總部官員認為,直接扣押這批奇珍異寶並不合法,會遭到輿論的非議。所以就選擇了智取,派人說服溥儀,將這批寶物免費贈與蘇聯政府。溥儀為了能達到留在蘇聯的目的,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但打臉的是,溥儀最終也沒能留在蘇聯,而這批國寶卻一直留在了那裡。

​溥儀的一生充滿著大起大落,他一生的經歷,比之前任何一位清朝皇帝的經歷都要豐富,從皇帝變為老百姓,他也是頭一個。但為了自己的利益,變賣國寶一事,確實是令人不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R1Vcm0BJleJMoPMVz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