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1年前考入哈佛受萬人追捧,曾許諾回國效力,現在卻加入美國籍

2020-05-04   職引官

她是名噪一時的哈佛女孩,曾說為國效力,現在卻脫離國籍定居美國

21年前,能夠從國內考到國外的學生少之又少,更別說是哈佛這樣的名校了。然而在成都外國語學校讀書的劉亦婷卻憑藉著自己優秀的成績和履歷考上了哈佛大學,並且一舉拿下哈佛的全額獎學金。學業上的成功讓劉亦婷立馬進入大眾的視線,更有很多人說,如果不是她的成功和出名,中國大學生大舉進攻世界名校的衝鋒,可能會推遲好多年。

讓劉亦婷被大眾銘記的不止是她的出色學業,還有她赤誠的愛國之心。在她的日記中,記錄了一段文字。短短一段幾句話卻可以看出她被中國當時貧困落後的現狀深深刺痛的傷感,以及迫切希望祖國富裕起來,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奉獻祖國的偉大精神。然而曾許下報效祖國的豪言壯志的她,如今怎麼樣了?這些年在劉亦婷身上都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從她的母親寫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劉亦婷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嚴格教育。這本書也一度成為很多父母望子成龍的育兒寶典。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是劉亦婷母親的自述,後半部分是劉亦婷的日記。從這些筆跡里,我們可以看到劉亦婷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是有目標性的,可以說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已經開始給她灌輸學習的內容了。當然這其中的某些方法過於嚴厲,引發了網友的爭論和懷疑。

比如,在劉亦婷出生15天就有意識地給孩子增加詞彙,通過多給孩子講話,讓她6個月就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詞語。在劉亦婷小時候,為了鍛鍊她的意志力,不惜讓孩子雙手握冰,直到感覺手心有針刺的痛感才可以鬆開。試想,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這樣對孩子的狠勁真不是一般父母可以做到的。在劉亦婷學跳繩時,正值學校開展體育比賽之際,劉亦婷的母親為了讓她拿下第一名,每天放學後,都要求她先進行跳繩訓練,直到拿下名次。

從小對劉亦婷的嚴格教育,讓劉亦婷的成長看起來順風順水,但其實內部的艱辛只有劉亦婷自己知道。不僅是上學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就連課外的生活也被父母要求著,參加一些活動,說是可以為考取名校做準備。劉亦婷的父母成功了嗎?其實大多數人覺得是成功的,成功把女兒送進了哈佛的大門。在劉亦婷去見哈佛面試官前,劉亦婷的繼父給她講了很多國際時事,讓她和其他的孩子拉開了差距,獲得了面試官的讚賞。

可以看到劉亦婷父母下的每一步棋,都發揮了它的作用,所以整個棋盤都美到無可挑剔。在哈佛大學給劉亦婷發的錄取通知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相信你會對哈佛和中國作出貢獻。」然而,如今的劉亦婷卻讓我們不由得發出《傷仲永》中的感嘆——泯然眾人矣。在她從哈佛大學畢業後,自己在美國的創業屢敗屢戰。嫁給了一位白人律師,獲得了美國綠卡。沒有回國實現自己年少立下的為國奉獻的豪言壯志,而是選擇在美國過著安逸的生活。

也許看到這,很多人表示可惜。明明是轟動一時的學霸,如今卻忘記了自己當年的夢想,過著普通人的生活,甘於平凡。但是這也是劉亦婷自己的選擇,也許她也想讓自己休息一下,離開從小就逃不掉的「魔爪「。當然這種違背初心,放棄中國國籍的行為,不值得我們學習。

小編在這裡也提醒想要效仿劉亦婷父母的家長們,這種過於極端的教育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像劉亦婷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有目的性地培養孩子,他們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把孩子送進哈佛大學的校門。讓孩子成為他們手中的木偶,操控孩子的人生,在這樣的壓力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會少了很多同齡人的快樂。當然,這種功利化的教育也並非沒有效果。如果不是父母的逼迫學習,劉亦婷也不會有考上哈佛的能力。從她畢業後考取哈佛商學院落選的經歷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劉亦婷並不是天賦型選手,她能夠考取哈佛,也是父母教育的一大成功之處。

對於劉亦婷父母的教育方法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不管怎樣,只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三觀正,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人,就已經是教育的成功了。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用強求和別人一樣,只要可以成為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