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根據省教育廳相關要求,我市初三學生將於4月13日到校報到並進行「開學第一課」,14日正式上課。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各校將對開學條件進行全面排查,確保各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各校的返校復學工作方案將提前一周報至市教育系統工作專班備案。各校正式開學前,要繼續按照線上教學工作有關要求開展網絡教學,並按「一校一策」制訂開學方案和應急預案,紮實做好開學前各項準備工作。
此外,全市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小學,幼兒園的開學時間,將視疫情防控情況另行確定,正式開學前學生不得提前返校。
初三學生開學前請這樣準備
我市多數中小學為非寄宿制學校,初三走讀生開學前要做哪些準備?開學後咋上課?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結合我市此前出台的2020年春季開學工作流程(非寄宿制學校)及之前在市實驗中學厚載門校區進行的開學演練,對家長進行提醒。
返校準備
按照要求,我市非寄宿制學校走讀生在開學前要做好以下準備:返校當天及前16天以上的「釘釘」健康打卡記錄、「洛康碼」、承諾書、入學通知書等,以上資料由班主任在微信群中通知後,家長按要求準備、列印、填寫。學生入校前可自備口罩,也可購買學校提供的價格不高於市場價的平價口罩,入校時統一戴。
錯峰入校
在具體入校時間上,各校將實施錯峰、錯層次、錯區域有序返校。
以市實驗中學厚載門校區為例,全校初三學生在開學當日將按照班級實行分批錯峰入校,下課、放學時間按照入校時間間隔以此類推。為提高學生通行效率,該校在開學演練當天啟動了自行車通道和步行通道。學生分別按1.5米的間隔排隊提交相關材料後,防疫人員對書包、車輛等進行消毒;學生通過校門口的紅外線測溫設備時,安裝在智能閘機上的攝像頭會自動對其進行人臉識別,一旁的電腦螢幕上則出現學生身份信息及體溫並自動備份記錄。
一旦有師生體溫超標或非本校人員,智能閘機會暫時關閉,系統自動報警並將信息發送至學校相關負責人手機上,學生會被立即轉移至隔離觀察間,由校醫、駐校醫生進行研判。體溫正常的學生,智能閘機自動放行,整個過程只需三四秒。
課堂安排
按照要求,全市初三開學後第一周將實行小班化、半日制教學:學生每天只用在校學習半天,每班不超過30人。課堂上教師儘量不在學生間穿梭,對於學生的疑問,可通過講解或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的方式解決。
我市多數中小學每班學生為50人至55人,如何實行小班化教學?市實驗中學是這樣做的:該校將一個班50名學生平均分成A、B兩班,每班25人,課桌間距均在1米以上;主課老師在A班授課時,助教老師在B班引導學生通過螢幕直播方式學習,次日兩個班輪換,下午學生可在家進行自主學習。
若學校不具備直播授課條件,可採取第一天下午、第二天上午為一組的授課模式,組織學生隔天輪流上課。
開學後,各校要統籌上課及課間時間,每節課不超過40分鐘,上午、下午原各30分鐘的大課間可統籌分配至各課間,課間不得少於15分鐘。下課後,在廁所、洗手池、水房等區域,學校要安排專人維持秩序,學生如廁時應間隔1.5米排隊依次入內。活動時,學生儘量不下樓、不串班、不扎堆。若學生弄壞口罩,老師應及時使用學校應急儲備物資為學生更換。(記者 焦琳 通訊員 杜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