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發燒、咳嗽、咽喉腫痛時,以前去到醫院常用抗菌素治療,現在伴隨著醫療機構對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嚴格管理,藥店對該類藥物也實行處方管制。於是很多患者自行購買牛黃解毒片、板藍根片、雙黃連口服液、藍芩口服液服用,且效果屢見不鮮,認為這類藥清熱、解毒、消炎,所以經常將這類藥與西藥中的抗菌素等同,稱之為中藥里的「抗菌素」,可代替西藥里的抗菌素放心使用,那麼,這樣的做法對嗎?
清熱解毒類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瀉火作用,症見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或吐衄發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適用於火熱偏盛於三焦、臟腑、五官,症見目赤腫痛,口舌生瘡,耳鳴耳聾,牙痛,牙齦紅腫,咽喉腫痛,瘡瘍初期紅腫熱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等。代表藥有黃連、黃芩、石膏、連翹、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蒲公英等。
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按作用不同分為以下幾種:清上焦頭目實火者,代表中成藥有上清丸;清三焦火者,代表中成藥有牛黃解毒片等;清肝膽火者,代表中成藥有龍膽瀉肝丸等;清胃火者,代表中成藥有清胃黃連丸等;清心火者,代表中成藥有導赤丸等;清肺火者,代表中成藥有清肺抑火片等。
研究證明清熱解毒類中成藥抗菌、消炎、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原體作用,但主要是通過消除外來致病因素、全面調動機體防禦能力來達到祛邪扶正、標本兼治的目的,對於部分症狀較輕的感染,比如細菌、病毒感染早期,以熱毒症為臨床表現者,直接使用清熱解毒藥不僅能改善症狀,而且部分清熱解毒藥與抗菌素有協同作用,聯合應用能增強抗菌作用,緩解細菌耐藥性,減少抗菌素濫用所帶來的傷害。
但是,正確使用這類藥物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雖然清熱解毒藥有一定抑制細菌、病菌的作用,但作用緩和,抗菌能力和抗菌譜遠不能和抗菌素相比,如果遇到嚴重感染,單純使用反而會造成病情遷延不愈,致使病情加重。
二、該類藥物大多苦寒,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導致腹痛、腹脹、腹瀉,脾胃虛寒瀉泄者、大便溏泄及痰濕盛者忌用。
三、注意中西藥聯用禁忌
1.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牛黃消炎丸、清寧片、清胃黃連丸、止嗽化痰丸等含有大黃、石膏成分的中成藥不能與下列西藥合用:(1)抗生素(四環素族、紅黴素、灰黃黴素、制黴菌素、林可黴素等)(2)苷類(洋地黃、地高辛、可待因等)(3)異煙肼、利福平(4)酶製劑(多酶片、胃蛋白酶、胰酶)(5)維生素B1、維生素B6。
作用機制為:(1)形成絡合物,降低溶解度,影響吸收; (2)增強作用和毒性;(3)產生沉澱,使療效降低。
2. 含槲皮素成分的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清瘟解毒丸、銀柴沖劑、桑菊感冒片、感冒清熱沖劑不能與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氫氧化鋁製劑、鈣製劑、亞鐵製劑等合用,易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3.含有人工牛黃成分的中成藥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小兒至寶錠等不能與西藥水合氯醛、嗎啡、苯巴比妥合用,易對中樞產生抑制。
4.含雄黃(砷)成分的中成藥牛黃解毒丸、牛黃千金散、牛黃抱龍丸、安宮牛黃丸、六神丸等不能與(1)亞鐵鹽、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2)酶製劑合用,易產生沉澱、增加毒性、降低藥效。
總之,清熱解毒藥不僅不能替代抗菌素使用,而且中藥的使用強調的是辨證論治,「是藥三分毒」,所以辯證非常關鍵,辯證清楚才能對症用藥,切不可盲目使用!
參考文獻:
[1]華冬梅. 淺談中西藥聯用及配伍禁忌[A]. 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2012年「全國醫院藥學(藥事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院藥學雜誌編輯部,2012:2.
[2]傅喆暾,馬明華,張鳴.中西藥聯用的配伍禁忌[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1,4(10):95.
[3]普岳華,蔣凌雲.中西藥聯用配伍禁忌的探討[J].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11,32(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