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車間建起來 崗位送到家門口

2019-11-06     當代廣西

貧困戶在桂林市臨桂區南邊山鎮永忠村委的永記豆製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生產線工作。趙積亮 攝

2019年,桂林市臨桂區利用臨桂工商企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引導扶貧車間創建。「綻放」在臨桂城鎮鄉村的扶貧車間為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打開脫貧增收的大門,目前,臨桂區已掛牌扶貧車間36個,吸納貧困勞動力237人,正在籌建掛牌13個,扶貧車間的數量和質量均居桂林市前列。

深入走訪調研,嚴格篩選企業

臨桂區現有規模以上企業65家,工業基礎雄厚。為掌握好扶貧車間創建的第一手資料,臨桂區委、區政府領導積極開展走訪調研活動,深入有幫扶意願且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開展扶貧車間創建宣傳發動工作,實施「訂單式」幫扶,福達集團、萊茵生物、溫氏集團等上市企業成為了臨桂區首批創建對象。福達集團是一家總資產近100億元的上市公司,實力雄厚。為方便貧困戶就業,臨桂區選址移民安置點時,就規劃在福達集團旁。如今入住的41戶149人中,有27個貧困戶在福達集團實現就業。溫氏、萊茵等本地龍頭企業也加入扶貧車間創建,發揮他們在農產品種養、加工等領域的優勢,與貧困戶、貧困村開展簽約幫扶。截至目前,臨桂區全年創建49個扶貧車間的目標均已落實到具體企業,這批企業全部完成掛牌後,有望吸納超過500名貧困戶就業。

因地制宜打造,類型豐富多樣

臨桂區根據工廠式、居家式、種養式、貿易流通式、鄉村旅遊式等5種扶貧車間創建類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引導企業創建扶貧車間,實現了5種扶貧車間類型的全覆蓋。南邊山鎮、兩江鎮、茶洞鎮利用竹木製品加工特色產業,建立了8個竹木製品加工工廠式扶貧車間;五通鎮利用茶葉、香菇、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產業,建立了5個種植式扶貧車間;宛田瑤族鄉、中庸鎮利用自然旅遊資源優勢,建立了在水一汸景區和紅溪景區2個鄉村旅遊式扶貧車間等等。臨桂區還出台政策措施,認真做好扶貧車間所在企業的服務工作。針對扶貧車間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難題,臨桂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並牽頭自然資源、供電等部門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用地、用電等難題……在多部門的共同「澆灌」下,各扶貧車間猶如一朵朵「扶貧之花」嬌艷綻放。

積極轉變觀念,推動上崗就業

如何讓貧困戶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狀況,轉變觀念「洗腳上田」,成為產業工人,是擺在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幫扶聯繫人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創建扶貧車間過程中,扶貧一線工作人員勇於擔當,通過一次次耐心細緻的思想動員,讓貧困戶卸下思想包袱,大膽面對新的工作。宛田鄉中江村地處大山深處,信息閉塞,村民觀念落後,貧困戶謝桂鳳的丈夫因傷不能幹重體力活,全家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了她身上。村裡給她推薦了一份工作:到40公里外的養老院做護理工。謝桂鳳拒絕了,她擔心家裡無人料理,同時認為這是服侍人的工作,會被大家看不起。第一書記于海波得知情況後,多次到她家中耐心細緻地開導她。2019年初,謝桂鳳終於來到了臨桂鎮幸福家園養老院從事護理工作,每月能穩定拿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家裡的生活越過越好。與謝桂鳳一樣,中江村轉變觀念的6名貧困戶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引導下走出大山,實現就業,月均增收2500元左右。

精心培育壯大,結出累累碩果

如何讓扶貧車間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臨桂區多方發力、精心培育,傾力讓「扶貧之花」結出「脫貧之果」,也使扶貧車間所在企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福達集團在吸收27名臨桂區貧困戶務工的基礎上,還吸納了外縣區貧困戶16人,使這些貧困戶月均增收3200元以上。目前,該扶貧車間正力爭入列臨桂區計劃創建的2個就業扶貧示範車間之一。不僅如此,臨桂區正緊鑼密鼓地籌劃在30個貧困村每村至少籌建一個扶貧車間,隨著黃沙秘境大峽谷、宛田鄉大邁羅漢果合作社等13個扶貧車間近期掛牌,臨桂區「自我加壓」創建的49個扶貧車間將全部「上線運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9eP24BMH2_cNUgg3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