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姓卡拉馬佐夫。因為我要掉進深淵裡去的話,乾脆頭朝下,腳朝上,痛痛快快地掉下去,甚至於正因為用這種屈辱的姿勢掉下去,我還會自鳴得意,認為這很美。而且正是在這種恥辱中我還會突然唱起《歡樂頌》。就算我應該受到詛咒,就算我下流而又卑鄙吧,但是也讓我親吻一下我的上帝所穿的衣飾的下擺吧;就算我同時也緊跟著魔鬼,但是,主啊,我畢竟也是你的兒子呀,我愛你,並且感到歡樂,沒有這歡樂,世界便不能存在,同時也不成其為世界了。」
「因為上帝給我猜的只是一些啞謎。這裡,兩岸可以合攏,這裡,所有的矛盾可以同時並存。……你儘量去猜吧!但願你能出淤泥而不染。」
「理智上認為可恥,可是心裏面卻常常認為它很美。所多瑪城 (聖經中的罪惡之城)里有美?請相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美就在所多瑪城。」
—— 《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藏仲倫譯
該服從於現實的污濁法則,接受這個世界上就是有罪且無恥的人總是生活得更好嗎?合理的世界是否值得相信其存在,神又何如,實然和應然之間的縫隙如何跨越,一個人內心向著真理和身體臣服於罪惡,這一切是否可以共存?
一個世紀過去,現實中每每遇到相似的困境,總會重新意識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早已提出了這些問題,他對矛盾的表達和豐富的人物內心描摹, 是超越了時代局限的;在一個世紀後也仍有層出不窮的藝術加工及改編一次又一次賦予 《卡拉馬佐夫兄弟》新的色彩。
「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
路加福音 11:27
伴隨著神聖又驚悚的路加福音男聲重唱,舞台正中的費堯爾多如同被什麼人步步緊逼一般,神色驚恐地慢慢後退。然而沒有幾步後退的空間,掙扎也是白費工夫,費堯多爾少頃便成了停屍台上的一具屍體。
這便是韓國原創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的開頭。
作為對一部長篇巨製小說的改編,音樂劇版本省略了第一部中複雜的劇情鋪陳,為最核心的人物內心掙扎讓步,劇情直接從父親老費堯多爾的橫死切入,而兄弟之間本就存在的矛盾和猜忌也從這一刻開始無從遁形。
角色設置上,不同於俄語版對格露莘卡及卡捷琳娜·伊萬諾夫娜角色的保留,韓版僅保留了暴風的中心: 即父親費堯多爾、長子德米特里、次子伊萬、小兒子阿遼沙及私生子斯乜爾加科夫。
這樣的編排,對於沒有閱讀過原著的觀眾來說也許難以一窺故事的全貌,但恰恰給了觀眾以新的視角和思路理解卡拉馬佐夫家族的故事。
韓國原創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孵化始於 2016的一檔綜藝,歷經了兩次showcase的打磨和檢驗後,終於在 2018年2月第一次登上劇場的舞台,首演開始便備受關注,三輪開票更是衝上預售一位,因其原作本身涵蓋的深刻話題和舞台呈現效果的衝擊力引起了討論。
憑藉著首演延續的人氣, 韓國原創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於20~21年進行了多輪再演, 20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200周年之際更是在 Naver公演平台進行了線上演出,收穫廣泛好評。
優美流暢的現場鋼琴伴奏,教會色彩濃烈、風格獨樹一幟的編曲,簡潔清晰、立場分明的舞台分割,100分鐘的演出時間內近20首高能量歌曲的演唱……這些足以說明 韓國原創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好評不是空穴來風。特別是在樂曲的編寫部分,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讀者也許知道,前蘇聯文學評論家巴赫金曾評價陀氏的長篇小說具有音樂中「復調」一般的特點,而原著中這種人物間對話式的價值觀碰撞的描寫,回歸到音樂作品中時,更加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例如,伊萬和阿遼沙就神的存在而爭論的《你相信什麼》,而四兄弟和父親的鬼魂圍繞著停屍台互相猜忌指責的《一派胡言》更是在多聲部的重唱中將劇情推向了最頂峰。值得留意的是,《一派胡言》中由誰向誰陳詞、又由誰高唱「一派胡言」均有巧妙的安排,可以說是對小說音樂性近乎完美的表達。
不得不承認的是,韓國原創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在音樂劇市場上的成功, 除了離不開對原著中精彩核心的改編,也與對觀眾喜聞樂見的戲劇元素的精準把握不無關係。
特別是在四兄弟的服化設計上,風流硬朗的軍官服、屬於懷疑且陰鬱的大學生的金屬邊眼鏡、教堂修士的黑色長袍和十字架,以及斯乜爾加科夫兼具瘋癲和純真的外形設計,使人物在靈魂的表達之上也兼具男性角色的吸引力,與歌曲一起,打造了視聽的雙豐收。
中文版海報
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文版即將於6月登陸上海大劇院,這一次,他們的內心風暴又將如何吹起,心裡盼望著正直,卻又沉淪於罪惡之美的人如何相互拉扯,且看吧。
-劇終-
孫季如
well now they know
本文落筆於
落筆於2022年3月
除海報外,配圖為劇照
經授權使用
文中譯名參考榮如德譯本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評·史晶歆和《形行·春剎》 | 從身體到「人」
評·「躍動她影在西岸」|一次女性議題下的中法舞蹈創作聚焦
評·《公眾》和《群像》 | 段妮在「西岸」完成的「第一次」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致2022年 | 在「前行」的時代,遇見最好的一代人
評·上話版《紅樓夢》 | 清風舞台上,隔與遠的夢
評·舞台劇《傾城之戀》 | 看戲,還是「看戲」?
評·進念二十面體·《魅》 | 鋼琴與說書,如幻似真的魔法
評·進念·二十面體《建築城市》 | 好的實驗,是在挑戰觀演體驗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烏鎮戲劇節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上話·新文本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