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丨任文青Andy
6月份,一天中午,有個朋友申請加我的微信。通過之後,螢幕上很快蹦出一段文字:「現在經銷商生存非常艱難,特別是我們做大品牌的,感覺做不下去了,希望能指導一下,我們如何堅守,走出困境。」
我很好奇——什麼人,上來就發這樣一段話?於是和他聊了起來。
原來他是湖北一個縣級市的經銷商,主營休食品類,代理樂事、阿爾卑斯、鹽津鋪子、喜之郎等一線品牌。60-70%的生意都來自商超,之前的生意雖然不景氣,但還算過得去。
但是今年,他的經營遭遇巨大衝擊。他告訴我,他的主要客戶,當地一個商超系統的生意下滑了50%。
為什麼會這樣?
零食折扣店在他們市場開起來了!
「上半年在瘋狂開店,現在有大概50家左右吧,還有連鎖系統要進來。做生意從沒這麼艱難過……今年,不一定能熬下去……」
零食店主要開在社區,直接影響範圍1-1.5公里,可致周邊商超、夫妻老婆店等相關品類銷售下滑30-40%。
一年多前,大家討論的還不多。但是今年以來,跟經銷商談到當下的生意,零食店已是避不開的話題了。
這背後,是零食折扣店的爆髮式增長。
我們初步統計,2021年全國零食折扣店大概2500家門店,銷售規模不到100億。2022年8000-10000家,銷售規模大約300億。預計到2023年底,全國門店數在2.2-2.5萬家之間,銷售規模將達到700-800億。
如此恐怖的增長,對本地商貿系統形成巨大衝擊。
粗略估算,中國大約有20萬快消品經銷商,在為各類傳統的終端門店供貨,如今他們正遭遇「生死時速」的考驗。
過去一段時間,新經銷密集調研了一些城市,跟頭部零食連鎖企業的創始人、投資人、零食店加盟商、店員、消費者,還有品牌商、各地的經銷商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零食硬折扣,完成了經銷和零售的一體化,加之上游廠家產能過剩必須找出路,結果就像是山上的泥石流,壓過傳統流通的盤山公路,照直衝到山谷下面去了。
這會是系統性的影響,會攪動整個鏈條,本地供應鏈會加速進化,有的人更痛,有的人還沒什麼感覺,因為這是逐步傳導的過程。
為什麼這麼說?
本篇文章,我將從三個方面,系統闡述。
1 多維透視:零食硬折扣是否會曇花一現?
2 模式拆解:零食硬折扣憑什麼搶走生意?
3 挑戰與機遇:面對變革經銷商如何應對?
多維透視
有人說零食店現在依賴資本,到處擴張。靠資本燒,不可能持久。
零食硬折扣真的會曇花一現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從三個方面來說:
第一,零食硬折扣的出現與發展。
短短兩年時間,銷售規模實現了7-8倍的增長。零食店是怎樣出現,又突然漲到這樣一個規模的?
如果簡單劃分,2010-2017算是零食硬折扣的萌芽期;2017-2023是行業加速成長期。
2010年老婆大人在浙江成立,引起一波跟風潮,但大部分都死掉了。早期它們雖然把這個模式跑通,但偏安一隅,屬於區域型的生意。
2017年零食很忙成立,湖南人在零售創新上確實有一套,加上敢闖敢拼的風格,迅速引發更多人加入這個領域,在南方省市推開。到2022年,這個業態算是徹底爆發。現在各頭部玩家都在拚命跑馬圈地,各地的小品牌也很多。這些信息網上有很多,所以不細講。
這裡說個細節:早期老婆大人做起來的時候,投資人發現了他們,想投資,但他們說不需要,因為這是個賺錢的生意,現金流非常好。
很多人對照過去幾年轟轟烈烈的各種模式創新,比如零售通、新通路、社區團購等,說零食硬折扣就是資本燒錢,不可能持久,終究曇花一現。
但有一點要注意:零食店不是新事物,從2010年算起,已經13年了,它的商業模式早就經過驗證是成功的。只不過這兩年受到資本追捧,它才爆發。
資本可能會引發泡沫,會導致各種殘局,但是零食硬折扣本身,不是資本燒出來的新事物。
第二,從經濟周期下的業態變化來看。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高速發展,並未經歷發達市場走過的周期,但周期規律永遠存在,我們要研究國外的硬折扣業態,去反觀我們當下。
講硬折扣,繞不開德國的ALDI。1913年只是一個小食品店,1948年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接管了母親的商店,經一系列調整發展起來,其創始人家族長期霸占德國首富的位置。
想了解ALDI的模式,可以看下面這本書:
該書作者曾經擔任ALDI管理委員會成員,本書幾乎是全球深入討論ALDI模式和方法的唯一書籍。
上個月我去重慶看了條馬,條馬是真正按照ALDI的方式在做。
一進去你就能感受到,完全的德式風格。
硬折扣的核心在於: 低毛利、高周轉。 表現形式為: 有限SKU、簡約裝修、中小面積、低價、自有品牌,不提供增值服務等。
ALDI是食品和日用品,屬於生活必需品,目的性消費,而零食是激發性消費。品類屬性決定了終端表現形式不同,但在追求低毛利、高周轉這個核心上,它們是一致的。
國外折扣店的興起,有一個共同的背景: 經濟周期下行,大眾對更具性價比的商品需求更大。
在歐洲市場,超過20%的零售是硬折扣,它是具有長久生命力的零售業態——中國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第三,我們從商業本身的邏輯去看。
零售的形式無論如何變化,其本質不變,就是三個詞:成本、效率、體驗。網際網路等技術的發展,人群代際的更迭,疊加三年疫情的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變了。
如今對於大眾消費來講, 除了對性價比更加看重,時間是最大的成本,便利是最重要的體驗。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專業化分工越發成熟,供應鏈效率極大提高。品類連鎖,深入社區,依託高效的供應鏈,營造更好的購物體驗,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商品。
可以說,零食硬折扣其實是,硬折扣這個大趨勢,與社區零售、品類連鎖這兩個小趨勢,疊加的產物。
零食硬折扣不會曇花一現——當然它會不斷進化。
問題是,對經銷商而言,意味著什麼?
最近我和多個品牌方人員交流,獲得的信息是: 成立專門對接該渠道的部門,或者將該職能劃歸特定部門,成為普遍的情況。
現在主要零食店連鎖企業,已經實現90%以上直采,還有少量頭部品牌還未採取積極合作的態度。行業人士判斷,等量販零食渠道份額數據,在尼爾森體現後,他們的態度會改變。
這裡面經銷商扮演了什麼角色?
早期是為這個業態做貢獻,但是當新渠道成長起來後,經銷商反而成了被短路掉的角色。
這種情況我們很熟悉,早年大賣場發展起來也是如此。很多人覺得,在終端、經銷商、品牌方三者的博弈中,經銷商總歸有生意做。
這次的零食硬折扣,還會同樣如此嗎?它跟商超大賣場有什麼不同嗎?
事實上,很不相同—— 大賣場是賒銷的邏輯,零食硬折扣是買斷的邏輯。
但要把這個事情講清楚,我們要做詳細的模式拆解,我們要問:零食硬折扣到底搶了誰的生意?它憑什麼能搶走生意?
模式拆解
你可能會說:憑什麼?憑低價!確實,目前關於零食硬折扣店,大家普遍提到的一個說法是:低價競爭,低價哪有好服務,怎麼會長久?
我的看法是, 初期低價是策略,導致低價成為整體性的結果,它的實質不是低價競爭,是總成本領先的硬折扣商業模式。
我們走訪了一圈市場,下面是我們收集到的一手信息:
主打低價,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不要盯著它的價格,要透視它背後的模式。現在主要的零食硬折扣企業,對外口徑基本是總部留10個點左右的毛利,給到門店20個點左右的毛利。
我們做了深入調研,不同零食連鎖企業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在這個上下。
事實上早期加盟零食店的加盟商,很多都掙了大錢。現在北方市場,尤其是區縣,剛進入的店鋪,經營績效非常好。
毛利低,周轉高,同樣能賺錢。
當然,加盟商虧錢肯定有,這裡的因素有很多,地段、租金成本、經營能力等。而且,任何生意做的人多了,就難掙錢。眼下資本追逐下的跑馬圈地,開店越來越多,C端價格戰,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虧錢的案例。
行業發展太快,提前從搶傳統門店的生意,進入到同行之間爭奪市場的階段——價格戰已開打。
但是回到硬折扣模式本身, 低價是結果,它本質是壓縮成本和毛利,讓利消費者,然後靠高周轉賺錢。
這是一次擾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變革。
為什麼這麼講?
我總結一個公式:
零食硬折扣連鎖 = 上游集采 + 物流配送 + 前端交付 + 消費者洞察
什麼意思?
零食折扣店,是從廠家直采,然後通過自建倉儲配送體系,將產品快速送到它的終端門店,這叫什麼? 經銷零售一體化,經銷商不是被短路了,它是被內化了。
因為它直接連接了消費者,有消費數據,它就很容易做消費分析,做消費者洞察,然後反哺它上游的選品和集采。
傳統的經銷模式,根本做不到。層層加價,多次搬運,尤其是到了終端,進場費、條碼費、店慶費等等亂七八糟的費用,包括品牌硬要推的商品,最後賣不掉的,這些都是成本,最後都需要消費者買單。
傳統渠道模式,從廠家到消費者,是跋山涉水,層層關卡,零食硬折扣連鎖,是建了一條高速公路。
真正打通這個高速路,企業的運營能力、選品能力,和供應鏈效率至關重要。零食店不是你看到的街邊店鋪那麼簡單——真正重要的是看不見的。
店鋪選址是基礎,在此不贅述。但位置相近,店鋪看起來差別不大,銷量可能差異很大。
為什麼?
首先是運營。 店員負責上架、陳列、稱重、結算,不做推薦動作,銷售靠的是商品的靜銷力。淘汰什麼貨?進什麼貨?散稱品放在框里,看每框每月的銷售,定量品看單個SKU,總部通過數據匯總分析,很容易知道哪個暢銷,哪個不好賣。
總部要做能力輸出。除了日常運營標準,督導要與門店溝通,將數據分析和洞察的結果,轉化為具體的汰換、上新動作,實現高周轉和銷售。
當然這也涉及選品能力。
零食店要保持一定的淘汰率。以月為單位,不斷都過數據對比分析做末尾淘汰的動作,以提升門店整體的動銷和周轉。
運營和選品能力非常重要,不同企業差異很大。
產品來自供應商,這就涉及一個核心—— 後端的供應鏈效率。
零食店的價格為什麼低?關鍵在於供應鏈效率。
傳統流通模式,從工廠,到品牌中心倉,到一批二批,再到終端,最後才能到消費者手中,加倍率在1.8-2之間。
零食硬折扣呢?直接從工廠,到公司的倉配中心,然後就是通過終端,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加倍率在1.3-1.4之間。
這是零食店商品價格平均比其他渠道低20-30%的原因。
銷量決定話語權,話語權關乎效率,效率又影響銷量——規模基本等同於效率。這是規模化的生意。
額外補充兩點:
連鎖品牌要擴展,就要按區域建倉,否則成本下不來,配送跟不上。這是大投入,也是行業壁壘。
供應鏈管理能力很重要。尤其是高周轉商品,不要缺貨,它影響消費者體驗,更重要的是影響單店產出。
零食硬折扣的核心是低毛利、高周轉,精細化運營、選品能力、供應鏈效率是關鍵。
它到底影響了誰的生意?
零食店主要開在社區,周邊1-1.5公里的商超、賣場、夫妻老婆店、包括部分便利店都會受到影響。我們做了初步的調研,獲得的反饋是:零食店周邊的門店,相關品類銷售下滑30-40%,腰斬,甚至干不下去的都有。
基於地域、規模、模式等不同,個體經銷商的感知不盡相同。
現在哪類經銷商受到影響比較大?
零食店主要做的品類,基本可以分為四類: 散稱零食、定量零食、酒水乳飲、冷凍冷藏。
首先,散稱品是利潤來源。這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同,認為散稱品掙錢,是因為它不透明,毛利更高。但其實,散稱品沒有品牌溢價,利潤空間本身並不大。
散稱毛利確實稍高一些,但沒有高太多——至少頭部零食硬折扣是如此。散稱品是零食店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因為它銷量更高,占到一個店銷售的50-70%。
其次,零食店在擴品,早期是水飲和零食,現在有酒水、乳飲、冷凍冷餐品等。後面肯定還會擴品,現在普遍都是開大店,150-200平,就是為後面的擴品做準備。
現在受影響最大的是主做休食的經銷商,其次是做水飲的經銷商。但是零食硬折扣的擾動,將會是系統性的,因為它把終端價格拉下來,打亂了價盤,整體水位會下降,大家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影響最終會波及整個商貿流通領域。
挑戰與機遇
在新經銷最近做的一項調研中,70%的經銷商表示,他們的商貿生意因為零食店的影響,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根據調研,我們總結了幾個確定性的結論。
第一,不管影響多大,零食硬折扣店一旦在本地開起來,它就一定會對經銷商(現在主要休食和水飲經銷商)的生意產生影響,或大或小。
第二,影響大小跟很多因素相關,比如當地商貿競爭狀態、零售格局、經銷商本身的經營狀態,零食店發展階段等。
第三,相較而言,南方的商貿生態比北方更加豐富、多元,經銷商的韌性和騰挪空間更大。
第四,北方本地供應鏈系統受到的衝擊可能剛剛開始,有些經銷商居安思危,在積極應對,有些在觀望。
零食店對本地的供應鏈系統形成了衝擊。怎麼理解這個事兒?
一縱一橫來看。
第一,縱向看模式的穿透力。
零食店在下沉市場的穿透力比便利店強很多,便利店有短保品,但是零食店保質期最少都兩三個月。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地方,零食店已經開到鄉鎮。
第二,橫向看開店的覆蓋密度。
一個店1-1.5公里之內影響最大。有人說,零食店開再多,密度總是有上限的,不可能占了所有生意。這個沒錯,問題是它的真正影響,剛才說了,除了直接搶走你客戶的生意,更重要的是衝擊了整個價盤。
零食店價格低,商超、小店為了生意也要降價,一級級傳統,為了維持生意,你微薄的利潤也沒了。
你不是一點生意沒有了,市場那麼大,零食店滲透率不可能100%,問題是生意變少了,你規模不夠,很快就到盈虧平衡點之下。
就像登山,空氣越來越稀薄,扛不住的就先倒了。
關於這一點,不同地方的不同經銷商,體感不太相同。但我們是從行業的視角在看這個問題。
當前經銷商都怎麼看,怎麼應對?下面的圖,是我們調研後的總結。
我們取兩個維度,一個是零食店開店密度,一個是經銷商的渠道廣度,這樣就分為四類情況。
每類情況的應對,可以看圖片。
這是簡單總結,每個人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去分析。
但總的來講, 單一渠道經銷商最為脆弱,相對來講,多渠道、跨品類、跨區域的經銷商會有更大的騰挪空間。
給經銷商有什麼建議?
第一,做多渠道、跨品類經營。有條件的,轉型做B2b供應鏈平台。
多渠道、跨品類,為自己爭取騰挪空間,守住盈虧平衡線。
一個地級市也就兩個B2b平台商的容量。從本次我們講的零食硬折扣的衝擊,倒逼本地供應鏈整合升級的視角來看,是一致的。
第二,深入了解零食硬折扣這個模式,不要抗拒,結合自身情況,看是否可以從中找到機會。
這分兩種情況。
1. 給零食折扣店供貨。
頭部零食連鎖企業,比較難,區域經銷 商機會不大。但也有機會點,比如水乳飲品類,在獲得廠家的費用補貼後,經銷商有價格優勢,合作的可能性比較大。另外就是,發票流程導致品牌和零食店直接交易有障礙,需要經銷商短期墊資,經銷商做中間的服務商。
地方性連鎖品牌供貨機會大,但這裡有風險提示:接下來競爭加劇,注意結款情況,一定控制風險。
2. 自己下場做零食店。
現在這種情況,自己從0到1開始不建議了,看了之前的分析,你知道看似很容易的事情,實際上門檻極高。
剩下的就是選擇加盟,這個一定要做充分調研,當地的競爭格局、單店投入產出比、加盟品牌的實力和支持等等。
商貿流通行業本來就在洗牌,零食硬折扣的發展,一定會加速這個進程。因為 系統性的、資本化的供應鏈系統,依託零食硬折扣穿透力,形成對本地供應鏈的擠壓。
但同時,我想講,也不要過度放大這個影響。
首先,我們講了任何業態都不可能是100%的滲透率,總有生意需要經銷商來做——只是誰來做的問題。
其次,本地商貿的生存空間,接下來可能會呈現越來越緊,然後慢慢放鬆的狀態。
被資本加註的事物,在加速成長、膨脹之後,緊隨而來的往往是泡沫破裂。
現在各個頭部零食店品牌跑馬圈地,合縱連橫,在很多地方已經貼身肉搏了。接下來一到兩年,兼并整合,破產倒閉,加盟商血虧的事情肯定有。也就是泡沫破裂之後,這個業態逐漸會進入成熟、平穩發展的階段。
但是, 硬折扣這個經銷零售一體化的模式一定會存在,而且經過它洗禮後,本地供應鏈系統會倒逼越來越高效。
要想辦法成為本地高效供應鏈的一環。
有的經銷商可能說,這些方式我來不及了。坦率地說,有些經銷商一定是會被淘汰的。
很冷酷,但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寫在最後
2022年以來,零食硬折扣加速狂飆,有人看到的是低價銷售、有人看到的是加盟虧錢,但從行業的視角來看,它真正的影響在於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衝擊——中國現代食品加工行業,正在進行一場供給側改革。
零食折扣店為何如此瘋狂?
不擁抱不行,擁抱又不得不面對價盤受衝擊,傳統經銷網絡難以維持的局面,品牌商左右為難。
各個品牌都是怎樣應對的?它對產業鏈影響幾何?
經銷商又該往哪裡走?未來的挑戰是什麼?機會又在哪裡?
2023年10月9日—11日,「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將在深圳舉辦,在10月10日上午,我們組織了「零食與折扣店」主題平行論壇。
屆時零食/折扣店品牌、快消廠家高管、經銷商大咖、行業深度觀察者等,將齊聚一堂,圍繞「硬折扣」相關話題,深度交流,共同探討,碰撞觀點,歡迎您的加入!
會上我們將發布《2023中國快消品零食硬折扣發展白皮書》,新經銷站在快消產業的視角,通過系統的調查和研究,分析品牌商與零食硬折扣的合作態勢,解讀零食硬折扣對本地商貿系統的衝擊,幫助品牌商和經銷商客觀、全面和深入地把握行業趨勢,應對挑戰,發掘增長機會。
如有意向參與本次大會,可私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