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上的少數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頭大患,印象中匈奴是最早入侵中原的少數民族。事實上,在匈奴之前,還有一個民族與華夏的祖先們打過很多年的仗,這個民族還有一個可怕的名字——鬼方。
早在夏朝時,鬼方就已經生活在漠南和河套地區。他們屬於印歐人種,是白種人,以鹿為圖騰,跟華夏子民有很大的區別。夏商兩朝都和鬼方打過交道,其中商朝的武丁大帝,沉重打擊過鬼方,在歷史留下了第一次與鬼方的戰爭。
武丁大帝是商朝一個有名的君主,距今大約有3100年。他是商朝第23位君主,也是商朝中興的關鍵人物。商朝時期,中原王朝的形勢比漢朝還要嚴峻得多。因為商朝的疆域只有中原一帶,廣大的南方還是蠻夷居住的地區。北方的鬼方和西北羌人都對中原構成很大威脅。
武丁還有一個比他更出名的老婆婦好,是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女統帥,為商朝立下赫赫戰功,是中華歷代巾幗英雄們的楷模。
武丁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擊敗鬼方,命令他們居住在陝西北部地區。近年來,在延安附近的李家崖等地區,發現了鬼方的遺址,證明他們與商朝的關係確實比較緊密。
等到商被周所滅,鬼方又開始蠢蠢欲動。周武王的孫子周康王時,鬼方又一次威脅到中原。周康王兩次出征鬼方,斬首和俘虜了兩萬多人。鬼方再次表示臣服,但也有一部分逃往了北方。
鬼方屢次被中原民族打敗,心裡始終不服氣,最後在周幽王身上報復了回去。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國王,以烽火戲諸侯而出名,拿軍國大事開玩笑,結果把自己的性命給作掉了。殺死周幽王的正是鬼方的一部犬戎,他們攻破鎬京,滅亡了西周。
從那以後,鬼方與中原的關係更加密切,據民間傳說,秦宣太后,即羋月之母,和馬超都是鬼方與秦漢混血的後人。這個民族已經慢慢融入了漢族。
而另一部分,被周康王打跑的鬼方,逃到了貝加爾湖至巴爾喀什湖一帶。蘇武在漠北牧羊還遇到了他們,此時他們被稱為丁零。
丁零人臣服於匈奴,因而又被帶回到中國北方,與漢朝作戰。等到匈奴被南方的漢朝打得一蹶不振時,丁零趁機聯合烏桓、烏孫等部落,從北面攻擊匈奴,取得大勝。
也許是對中原有著深刻的戰敗記憶,丁零人一直盤踞在草原北方,不願意與漢族接壤。打跑匈奴後,他們也沒有南下搶占地盤,而是讓柔然占了便宜。丁零人跟著柔然帝國,又改名為高車。
柔然被北魏擊敗,退出草原的角逐,突厥又成為新的草原之主。高車則遷到新疆吐魯番,在反抗突厥的過程中,成立了回紇聯盟部落。與唐朝多次夾擊突厥,成為西域的一個強國,並改名為回鶻。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鬼方被中原王朝打敗後,一直頑強地生存在蒙古草原的北部,一次又一次地被草原霸主征服,反抗,再征服,再反抗。最後在新疆紮下了根,成為現代維吾爾族的祖先。
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匈奴突厥等等,包括後面的蒙古,真正的純種民族其實很少。都是強大後併入大大小小各個民族,對外可以聲稱是一個民族,實則內部關係複雜,領頭的民族吃了大敗仗,核心武力被消滅後,被征服民族就會揭竿而起,把原來的主人踩在腳下。等到下一個強大民族再次統一草原,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從某種角度可以說,鬼方是草原民族的祖先,他們是第一個與中原王朝對抗的民族,此後再也不願直接與中原為敵。回鶻與唐朝的關係總的來說,還是可以的。
安史之亂時,回鶻還出兵幫唐朝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過朝廷沒錢支付這幫僱傭兵的報酬,只好讓他們自己搶。
回鶻也由此看出了大唐的虛弱,經常找藉口來敲詐,強買強賣,用劣馬來換上等絲綢等物,劣馬還總是不足數。直到回鶻滅亡,這筆帳唐朝也沒還清。
鬼方的延續可能不止回鶻一家,據稱在德國還有鬼方的傳承。南美洲的亞馬遜女戰士也有可能是鬼方後人。因為他們的風俗習慣、圖騰崇拜,與鬼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參考資料:《鬼方獫狁考》、《周易·既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93586e14927370b069c79615d96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