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濃煙、明晃晃的。5月1日凌晨2點多,在梅大高速上,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新亞洲學校八(7)班學生饒芯瑜眼看著十幾輛車從眼前疾馳而過。然後,撞擊聲、爆炸聲、呼喊聲、哭聲爭相湧進她的耳中。
「不要往前開了!」她和家人喊破了喉嚨,也無人停車。她年過六旬的外公黃建度跨過了護欄,「逆行」走到塌方區域前一兩百米處,跪了下來。這才阻攔了車輛,阻止悲劇的持續發生。饒芯瑜看到塌方處爬上來了一對父子,她沖回車上,拿出了自己的校服外套給孩子蓋上,天下起了毛毛雨,孩子躺在她的校服上,她給孩子撐著傘,撐了近1個小時。
饒芯瑜(左一)黃建度(右三)
「不要往前開了」
5月1日凌晨2點多,一輛7座商務車正在梅大高速公路行駛著,司機是饒芯瑜的爸爸饒先生。車上坐著饒先生的母親、岳父母、妻子和兩個孩子。眼前路面上,突然有一塊黑色的區域,饒先生以為是積水,想變道在左側快車道後快速通過。臨近「積水區域」,他猛踩了一腳油門,但卻「感覺車飛了起來」。落地後,一聲巨響,車胎爆了。這時在後排熟睡的饒芯瑜突然感受到劇烈的晃動,耳邊響起了媽媽和外婆的尖叫聲。她懵了,以為車撞上護欄了,跟著家人下車查看,媽媽不讓她和弟弟靠得太前,之後,她被告知是車道塌陷了。他們一家人可能是塌方發生後第一個通過的,也可能是唯一一個通過的。
他們趕緊打求救電話,並翻過欄杆、逆行前往塌方區域前一兩百米處,一家人打開了手機里的閃光燈,揮舞著,扯著嗓子喊,「不要往前開了」,想要攔停後面的車輛,但沒人停車。十幾輛車從饒芯瑜眼前疾馳而過,掉進塌方區域。撞擊聲、爆炸聲、呼喊聲、哭聲此起彼伏。見此情形,饒芯瑜的外公一下子跪了下去,想要攔停車輛。饒芯瑜當時很害怕,「當時天很黑,很怕沒有人看到外公,直接開過來,發生危險。」
攔停的司機打開車窗,探出了頭來罵。等聽到解釋後,車裡下來一位阿姨,直直地跪了下去,說「謝謝」。「當下,我深深感受到了外公的勇敢和無私,他不顧自己安危救下那些差點遇難的人,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瞬間,都令我感到敬佩!」饒芯瑜說。
聽著塌陷下方傳來的呼救聲,饒芯瑜止不住地顫抖。終於,她看到從塌方下爬上來兩個人,一個穿著白色T恤的叔叔左臂被血跡染紅。「另一位叔叔懷裡抱著一個小孩,媽媽連忙過去幫他抱住孩子,他借了我們的手機打電話。」那位叔叔接通後的第一句話,讓饒芯瑜至今難忘,「他對他父親說:『爸,媽沒了』。」聽到這句話後,饒芯瑜難受,替他感到惋惜與傷心。她發了好久的呆,是她媽媽將她的思緒拉回,讓她趕快幫忙。她沖回了車上,將自己的校服外套鋪在了小孩的身上。小孩頭部受了傷,嘴角吐了血,腳上只剩下一隻鞋,「很難受的樣子」。天下起了毛毛雨,饒芯瑜站在小孩的旁邊,替他撐著傘,撐了近1個小時。「即使很害怕,但我還是承擔了下來。」她說。
「一切好像一場夢」
隨後,救援人員到場,饒芯瑜的親戚也接走了他們一家人。回家的路程中,一家人感嘆於剛剛的驚險。饒芯瑜只覺得「很累,好睏,好想睡覺」。不一會兒,她睡著了,再醒來已到家門口。她突然覺得幾個小時發生的一切好像一場夢,夢裡經歷了「生死」,但好在一睜開眼,家人都在身邊。
這件事,被饒芯瑜記在了日記本里,外公勇敢的形象,讓她覺得「我的外公,是超級英雄」。一直以來,外公在她眼裡都是疼愛子女、淳樸善良的人。外公從小就教她樂於助人,這一次,外公用自己的行動,教會了她樂於助人的道理,沒有話語,只有行動。「十分感謝父母和長輩教會了我要樂於助人。他們的善良、熱心幫助他人的場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希望這份幸福,與我們一家的善良能一直傳遞下去……」
饒芯瑜的日記(一)
饒芯瑜的日記(二)
事後,有記者採訪饒芯瑜的外公黃建度,他對記者說,「幫我們全家拍個合影吧,我們很幸運。」他們在家門口拍了一張照片,7人站在門前,門兩側有用石牌刻的楹聯,分別是「德正清和」「馨月雅逸」,門匾上刻著「德馨樓」。從德馨樓走出來的一家人,在事發當晚無法入睡,他們用身軀攔下了許多車,救下了許多人。
饒芯瑜是深圳青年的一個縮影
說到青春
我們身邊
總不缺「閃閃發光」的
熱血青年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跟隨小晚一起把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
#01
在這次梅大高速塌陷事故中,
還有一位英雄——來自深圳的司機劉永縉。
他福建龍岩人,長年在深圳開車。
一般遇到這樣的事,人
都會本能地遠離事故現場,
走到安全地帶。
然而劉永縉卻逆行而上,
徒手救出6個人,
網友說:他是平凡中的真英雄。
#02
顏寧這個名字
深圳人並不陌生
她是深圳「頂流」
她也是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
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教授
顏寧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章丘
2000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
2004年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
2005至200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
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7年,年僅30歲的顏寧
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
2022年,顏寧宣布離美歸國
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
顏寧
#03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教授袁丁
及其合作研究者
利用全球先進空間太陽望遠鏡——
太陽動力學天文台
首次觀測到電磁波(光)的動態傳播
相關成果以《具備時間解析度的太陽日冕中磁流體動力學波稜鏡效應》為題
發表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通訊》上
他們證實太陽日冕的特殊結構
可作為電磁信號的放大器
太陽、行星等大型天體
可作為電磁信號的放大器
實現星際間通訊或者能量傳輸
袁丁
#04
2018年,張楚楚、李欣蔚、胡凱文
三位深圳初中生
「異想天開」要在梅林山和銀湖山
中間搭一座生態廊橋
如今
這座生態廊橋已經成為現實
隨著鯤鵬徑一號橋順利貫通
梅林山、銀湖山就此連接
該橋是深圳「山海連城」計劃
主幹遊憩步道實施落地的首座標誌性工程
為梅林山和銀湖山的生物提供了安全通道
修復了生態斷點
#05
今年1月
一名來自加納的國際友人Fel Thommy
記錄了他在深圳地鐵上
偶遇一位「小孩哥」的經歷
視頻中「小孩哥」不僅全英文對話無壓力
還知道加納當地的公園
甚至還向國外網友
介紹了深圳地鐵直通大梅沙
對交通及環境帶來的好處!
不少國外網友驚嘆深圳的教育
他就是來自深圳荔園小學的
姜俊宇同學
#06
一場大雨
讓沒有防備的交警變成了「澆警」
由於降雨過大,路面出現擁堵
交警朱志堅來不及做任何防雨措施
就站到雨中疏導交通
他表示,當時確實沒想這麼多
只想著趕緊把「打結」的交通給疏通了就行
#07
2024年5月1日在大梅沙
兩名十歲男孩
在沒有家長陪同下到大梅沙玩水
其中一名發生溺水
救生隊員張歡發現及時下水
速度之快跑出了「殘影」
成功救起孩童
#08
來自深圳的快遞小哥秦文沖
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這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
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
2016年底,秦文沖從武警部隊退伍
憑著一股衝勁兒
秦文衝來到深圳
成為了一名快遞員
在疫情時,他沖在運輸一線;
在閒暇時,他經常到偏遠山區資助困難學生;
他還在雨里,救了一名被車撞的外賣小哥。
經過不斷拼搏,去年9月
他升任順豐速運同樂大件營業點的主管
從給別人送快遞變成了教別人送快遞
近日
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公布
深圳位居榜首
深圳青年充滿活力與創造力
他們勇於拼搏,敢於挑戰自我
擁有開放的思維和廣闊的視野
他們在奮鬥中追求夢想
以堅韌和智慧書寫著青春的華章
展現出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他們是深圳的希望與未來
更是時代的驕傲與脊樑
在他們的身上
我看見了奮鬥的模樣
也是青春的模樣
他們的青春
不也正是我們的青春嗎?
采寫 | 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
來源| 深圳晚報綜合(南方+、央視新聞、新聞晨報)
編輯 | 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