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少去三地」,去得越多,福氣越少

2023-11-17     十點讀書

原標題:「人過五十,少去三地」,去得越多,福氣越少

作者 | 逍遙子

來源 | 老子道德經 (ID:LZDDJ-1)

《西遊記》中有一句對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我們常能從書中見古人說「洞天福地」,似乎只要尋到,便能一生福運不斷。

但現實生活中,相比於虛無縹緲的福地,我們卻常能遇見不少險地。

這些地方往往蘊藏著許多看不見的風險,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災禍。

俗話說:「人過五十,少去三地。」

五十以後,這三個險地要少去,否則福氣會越來越少。

《世說新語》中說:「人到中年,你才能真正領悟到人生的意義。」

誠然如此,我們這前半生,總是為了金錢忙碌,為了名利奔波。

尤其是人到中年,左手扛事業、右手擔家庭,更不敢有一絲懈怠。

殊不知,如果你一直執著於拿健康換錢,不久以後便會拿錢恢復健康。

之前曾有個新聞:

一人失魂落魄行走在醫院的過道里不斷地撒錢,原來是這人得了不治之症。

他哭著說:「我都快沒命了,要這些錢又有什麼用?」

俗話說:「官大壓運,財大傷身。」

名與利,你受得起才叫福報,受不起便是無福。

人到中年,若是依舊逗留於名利路上,便容易被其驅使,損耗自己的健康,耽誤自己的幸福。

古人云:「溫飽無慮是幸事,無病無災即福澤。」

人到中年,千好萬好,健康最好。

不論生活怎樣,都要把健康放在首位。

要規律作息,勞逸結合,注意飲食,對自己負責。

也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使父母老有所依,使子女少有所靠,給予他們最長情的陪伴。

有兩位大和尚圍坐在一起講話,一開始他們的身邊站著一群護法神。

沒過多久,護法神陸續離去,轉而前來的,是一群妖魔鬼怪。

一位剛剛邁入修行的小和尚見狀十分好奇,便問住持:「住持,那兩位師傅修的是什麼禪?」

住持說:「不是什麼厲害的法門,護法神在的時候,他們在討論佛法;

護法神離開的時候,他們在議論他人是非,因此引來了妖魔鬼怪。」

古人云:「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時候躲也躲不開。

然而上天讓我們長著一張嘴,兩隻耳,就是要我們少說多聽。

因為一句惡言,一段是非,都能夠招來妖魔鬼怪,使心不得清凈。

正所謂:「養人先養德,修身先修心。」

人到中年,要管好自己的嘴,少斷是非,不議人短。

只有少操別人的心,才能避開無謂的瑣事,外在的得失也不會影響內心的寧靜。

如此,心境平和下,才能坦然地接納一切,才能制心於一處、繼續前行。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怪圈:總以為費盡心力得到了那些嚮往已久的東西,就會幸福、就能滿足。

但當在真正得到之後,卻總有更龐大的慾望接踵而來,也就越來越累。

而這樣的疲憊,正源於一個人精神上的貧乏。

真正的快樂,從不是慾望裹挾下的低級消遣,而是精神上更高級的享受。

特殊年代,木心曾因言獲罪被關入防空洞。

期間,他三根手指被折斷,所有的作品被銷毀。

命運雖然對他極其刁難,但木心在黑暗裡抬頭看星光。

在獄中,他在省下寫檢查的紙張上寫滿了他的創作的詩歌與小說。

還在紙上偷偷畫上琴鍵,在無聲的鍵盤上進行彈奏。

他說:「能寫,活著才有意義。」

多年後,有人看見他出獄時的摸樣,驚嘆道:「你不會覺得這個人像坐過牢的。」

精神如果一片荒蕪,生命也會隨之變得俗氣不堪。

很認同一句話:

「一個人活了多少歲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看他怎樣度過這些歲月的。」

人生已然到了後半程,我們應當在剩下的生命里,追求值得追求的趣味,擁有該擁有的修養與品位。

給自己的精神多一分豐盈,你才能在這千篇一律的日子裡,不被庸俗同化,不被苦難所擊倒。

古人云:「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福人與福地都是相輔相成的。

人生所有的福氣都得從自己身上挖掘。

所以人到中年,與其企盼福氣,不如遠離險地,把自己變成福人。

修一健康之神體、懷一寧靜之心靈、養一高貴之精神。

如此,面對往後的生活就能有充足的底氣,不懼萬物來襲。

作者 | 逍遙子,來源:老子道德經 (ID: LZDDJ-1),弘揚中華道家文化,替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百萬道家愛好者的聚集地!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 亞楠,電台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8eeab21bf22c7d5a3f71ef3616430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