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向好

2024-10-09     環球時報新媒體

圖片說明: 圖片新聞: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 趙覺珵 李炫旻 本報駐新加坡、德國特約記者 辛 斌 青 木 柳玉鵬

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果斷出手,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美國CNBC網站稱,中方承諾繼續採取一系列提振經濟的行動。連日來,中國股市的強勢回升、中國經濟的強勁前景持續引發世界熱議。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刊文稱,剛過去的中國「十一」假期及其前後的一段時間對觀察中國經濟至關重要。A股在節前暴漲5天後,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繼續大漲;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商和中介在假期迎來「看房潮」;旅遊業全面復甦。8日上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充滿信心」。

專家:堅持長短期結合的舉措

8日的國新辦發布會在10時舉行,但有記者提前一個半小時就到達現場。BBC形容,這場發布會是當天的「重頭戲」,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較為罕見地派出5名高級官員出席。發布會前,一些媒體同行在與《環球時報》記者交流時表示,他們十分關注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具體內容以及擴大有效投資領域的後續措施。也有外媒記者說,他們希望聽到更多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舉措。

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發布會期間,「兩重」和「兩新」成為高頻詞。「兩重」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則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據介紹,在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具體舉措中,「兩重」和「兩新」都是進一步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側重擴大有效投資,後者旨在提振消費。

鄭柵潔8日表示,目前,今年7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經全部下達,用於「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經全部下達到項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表示,支持「兩重」建設是黨中央著眼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美聯社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8日公布了提振經濟措施的具體內容。據介紹,中方擬在本月底按程序提前下達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鄭柵潔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不僅有利於釋放需求潛力,更有利於促進節能降碳、推動全面綠色轉型。目前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配套實施細則全面出台、資金全面下達、政策全面啟動,乘用車零售量大幅回升,家電銷售額由降轉升。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加大支持「兩重」「兩新」的作用,在於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能夠為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朱克力說,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當前及中長期的中國經濟發展意義深遠,不僅是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有效應對,更是對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布局,有望進一步提高市場信心,激發經濟活力。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清彬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並非短期的、臨時性舉措,而是堅持長短期結合,並旨在做好今明兩年政策的銜接。根據李清彬的預測,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實時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及時研究新的增量政策,做好政策預研儲備。預計後續將根據經濟運行實際需要,持續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境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

8日,A股大幅高開,其中上證指數一度漲超10%,之後有所回落。最終,上證指數收漲4.59%,報3489.78點;深證成指收漲9.17%;創業板指收漲17.25%。當天,滬深兩市成交額3451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路透社稱,A股8日延續了強勁的漲勢,但香港恒生指數下跌。「可能存在一些獲利回吐的現象,」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市場情緒並沒有太大不同,實際上是,一個市場(指A股)關閉了很多天,而另一個市場(指港股)在持續交易。」一名中銀國際的策略師說,由於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得到遏制,「市場可能仍將保持樂觀並走高」。英國經濟學人智庫一名經濟學家對BBC稱,從8日的發布會看,中方支持增長的政策立場沒有改變。

「中國政策轉向引發難以置信的股市反彈。」美國《紐約時報》8日稱,中國的散戶投資者湧向在線交易平台,這股情緒也蔓延至海外投資者。一名新加坡獨立投資者在YouTube上開設了一個頻道,他說,自己的收件箱裡全是尋求諮詢建議的請求。「人們的想法是,『如果我沒有參與中國股市,那就意味著我在賠錢。』一切都像野火一樣蔓延。」

新加坡《聯合早報》8日援引彭博社報道的數據稱,境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與中國股票相關的ETF「大規模吸金」。截至4日當周,流入美國上市的新興市場及特定國家ETF的總金額達59.6億美元,創下了逾一年來的最高紀錄。其中,投資中國股票的5個主要ETF吸金約49億美元,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路透社稱,一家巴黎分析公司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市場交易的20多個專注於中國股票的ETF在一周之內實現兩位數的回報率,表現優於其他3000多個ETF。

德國《經濟周刊》8日說,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及華中地區執行董事馬銘博評論稱,中方9月底宣布的計劃似乎具有很好的協調性,針對房地產行業推出的措施有可能在中期刺激消費,「德國企業普遍歡迎(中國的)經濟計劃」。

「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前景產生積極影響」

據《聯合早報》報道,鄭柵潔8日表示,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充滿信心,對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鄭柵潔在發布會上說,從發展態勢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潛力大、經濟韌性強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隨著各項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特別是增量政策出台實施,近期市場預期明顯改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較快,股票市場回暖上漲,「十一」假期市場消費旺盛。

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節假期期間,全國國內出遊7.65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1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7.9%。「從假期數據觀察中國市場的信心。」BBC8日刊文稱,黃金周期間,中國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1%。餐飲方面,美團公司的數據顯示,假期前5天餐飲堂食消費日均同比增長33.4%。「消費的提升,對中國經濟來說尤為重要。」報道說。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8日刊發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巴塔查里亞的文章稱,中國新措施帶來的實際效果可能需要一兩年才能顯現,但至少在理論上,中國人民銀行下調貸款利率以及相關刺激措施所產生的影響應該會蔓延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可能將激活建築活動,提高消費支出,增加對資本貨物的需求。「我們對(中國)央行的新舉措將產生何種影響拭目以待,但中國強勁的經濟前景將對提振消費者信心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前景產生積極影響。」

儘管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一些問題,不過巴塔查里亞寫道,自1990年以來,中國的GDP增長水平一直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其經濟前景依舊相對樂觀。事實上,中國為自身設定的5%增長目標仍遠高於其他大多數國家,七國集團絕大部分成員的年增長率預計都將低於 2%,但它們占據中國出口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因此其疲軟的經濟前景會拖累中國經濟。不過今後幾年,中國將越來越多地受益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其他一些機構牽頭開展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將受益於與金磚國家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往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868ef16af82f79ec39eb658a504e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