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陽智能張傳衛:綠色發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2024-06-25     上海證券報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明陽智能從風電抗颱風技術領創,到海上大兆瓦機組引領,再到深遠海漂浮式風機領航,一次又一次實現自我超越,掀起一輪又一輪海上風電技術創新浪潮。這些創新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明陽智能是如何理解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專訪了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明陽智能從風電抗颱風技術領創,到海上大兆瓦機組引領,再到深遠海漂浮式風機領航,一次又一次實現自我超越,掀起一輪又一輪海上風電技術創新浪潮。這些創新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明陽智能是如何理解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期專訪了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

上證報:明陽智能創新研發的海上風電先進技術,已成為驅動風電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能。從行業角度出發,明陽智能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

張傳衛: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推進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這一新的生產力理論,深刻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係,讓企業在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時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抓手。

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綠色發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自公司成立以來,「明陽人」埋頭苦幹,銳意創新,始終專注於新能源技術、模式和應用產品創新,穩居全球海上風電市占率和創新排名第一,先後攻克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有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走在全球行業前列,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上證報:作為傍海而生、向海圖強的新能源裝備全球領軍企業,明陽智能是如何通過堅持創新和科技引領構築「護城河」的?

張傳衛:創新是第一動力。公司堅持技術至上,創新驅動。公司已布局中山、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國矽谷、德國漢堡六大創新研發中心,擁有2000餘名科技人才。公司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海上風電裝備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同時建成並投運了從材料到部件到整機的風能實驗室、氫能實驗室、光伏實驗室及海洋能源研究院和電氫氨醇研究院等。公司參與制定國際國內行業標準200餘項,擁有近2000項專利及軟體著作權,獲得超過100種機型的設計與型式認證,在全球海上風電領域排名第一。

風機零部件質量決定風機質量。公司不斷強化自主化水平和產業鏈控制力,已具備葉片、齒輪箱、變頻器、變槳控制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各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設計、製造能力,以及進行一體化建模與模型驗證研究的能力。通過多年積累,公司已成為行業內掌握颱風風場實際運行數據最多的公司,也是抗颱風風機中的「第一品牌」。目前,公司有超過2000颱風機在颱風區域運行。

上證報:未來隨著面向深遠海的技術創新和場景應用得到進一步突破,風電企業有望激活新的利潤增長點。明陽智能在深遠海領域有哪些布局和發展規劃?

張傳衛:明陽智能不斷推動海洋能源技術高端化、產業集群化和應用場景化,成為全球海洋經濟藍色場景領導者。明陽智能已實現全球首台「風漁融合一體化」裝備下海,全球首台30MW純氫燃氣輪機下線,全球首個「海洋智慧大腦」AI平台上線,新型直流輸電關鍵技術及應用通過國家科技成果鑑定。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有效降低綠電成本,助力公司培育新的盈利點。

特別是圍繞深遠海的立體融合高質量發展,我們推出的全球首台雙轉子海洋能源島,可實現深遠海的經濟性開發和場景突破,打造「海上風電+制氫+牧場」的示範融合開發模式。未來,我們還將以智慧能源應用場景創造牽引需求,向產業集群化、價值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價值創造延伸,構建從跨越到超越發展的新動能。

上證報:基於「間接出海+全球布局」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公司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呢?

張傳衛:風好正是揚帆時。作為全球化發展的風電企業,公司始終秉持「智慧能源,普惠全球」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國際化進程。30餘年來,「明陽造」高端清潔能源裝備投運遍布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800多個風力、光伏發電項目全球累計裝機60GW。

公司還與全球夥伴攜手打造低碳發展的標杆合作模式。2023年9 月 ,公司與全球最大的私營海水淡化公司ACWA Power建立全方位戰略合作關係,為ACWA Power在全球開發的項目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公司還攜手全球化工巨頭攜手開發、建設和運營首個中德海上風電場項目,助力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實現100%綠電供應。公司以全球化的戰略眼光,汲取國際領先的技術,為風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79c977d228b3b3fab0a9715fb87b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