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有名校情結,很多人覺得在現在市場不景氣,行業艱難的情況下,名校畢業生也是跟普通學校畢業生一樣,只能拿極少的薪資。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譬如我現在所知的一個山東四線小城市,過了試用期的話,普通二本畢業生只能給開到4000的月薪,而985高校,比如山大的畢業生,毫無工作經驗,入職就7K。這就是名校效應。
從我帶過的這麼多實習生來看,985高校的畢業生的腦子是最活泛,也是帶起來最省心的,給他們布置1234,能給你實現5678。
當然不是說普通高校學生的行動力不強,而是他們在某些事情上的腦筋要轉的慢。我用過很多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很勤奮,但是經常是你說什麼,他去做什麼,遇到一點點變化,就不知所措,只會像我來尋求幫助,讓我哭笑不得。
看到這麼個事情,我也覺得復旦大學丟不起這個人。一個復旦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雖然是文科生,但是在2024年秋招上的卑微經歷,卻讓人感覺真是高開低走,缺乏自信。
原來她在一位學姐推薦下,去了一家小公司見了HR,HR問她期望薪資是多少,她竟然猶豫再三說了1萬。
HR當時愣住,就開始詢問她各方面的問題,這個女生以為是她報的太高,還說了一句:應屆報這麼高確實不太現實,可以還價的。
真是替HR著想,其實我挺明白,這個HR詢問問題已經明顯的表現出了興趣,因為實在太便宜了。不過他應該是沒有立刻簽人的權力,要是老闆在,肯定當場拍板了。
這個學生面試結束後,跟學姐復盤面試,學姐相當尷尬認為1萬太低,復旦丟不起這個人。
其實就算是文科,也要分學校的,復旦再差,也是全國前三檔位的文科類院校。即便拿不到好的崗位,但是薪資不會低,除非這個畢業生自行降低標準。
讓我驚訝的是,這個網友竟然還以為1萬報的高,她能接受到手5、6000的offer。很驚訝,這樣的薪資不在上海,985的畢業生都看不上,不知道為何這個復旦網友會如此的看待自己的文憑。
筆者觀點:
這個學生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覺得文科生不值錢。
只能說她對就業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含金量。名校的學生的價值不僅僅是名校光環,更多的是名校的師資、教學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技。不要談什麼理工科要比文史類更有價值。同樣都有價值,只不過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而且985的學生學習成績要比普通學生好得多,像復旦這樣的學校,高考裸分起碼要排進全省前1000名。
當然這個女生如果是藝術生或者體育生進入復旦的話,開這個價格的薪資,我就理解了。
圖源網際網路,侵刪。和你一起看教育趣聞,分享教育理念,期待您的關注、分享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