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服務已涵蓋救援、防疫、重大賽事保障等多個方面

2023-09-08     天下泉城

原標題:濟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服務已涵蓋救援、防疫、重大賽事保障等多個方面

濟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服務已涵蓋救援、防疫、重大賽事保障等多個方面

9月8日,在第24個「世界急救日」到來之際,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應急救護培訓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等有關情況。濟南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司春峰介紹,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濟南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濟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服務已涵蓋救援、防疫、重大賽事保障等多個方面。

已在人員密集場所配置

AED等急救設備385台

司春峰介紹,濟南市紅十字會全面實施「紅十字『救』在身邊」行動計劃,著力打造「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進萬家」「四心連一線」品牌,探索利用騰訊會議、釘釘會議、「救在身邊——紅十字應急救護服務平台」等載體,開展網絡直播培訓,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滿足了不同社會群體需求。創新推進應急救護知識普及、救護技能培訓、救護設施配置等工作。應急救護培訓「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已實現救護培訓公益性普及850萬人次,救護員培訓6.5萬多人次;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配置AED等急救設備385台。濟南市紅十字會組建的隊伍代表省紅十字會參加了第六屆全國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獲全國二等獎,取得山東省參加全國總決賽歷史最好成績。

濟南市紅十字會以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為主體,組建了由1100餘名志願者組成的5支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組織隊員考取了國際水肺潛水員、中國登山協會山地救援員等專業資質一百餘項,具備了山地、災害事故救援和城市搶險等多方面的專業能力,建立了與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市消防特勤支隊、省地震監測中心等部門的救援協助聯動機制。參與了泉城馬拉松、華山湖馬拉松、大明湖龍舟賽等國際國內賽事應急保障工作;參加了2018年泰安森林火災、2019年「利奇馬」颱風、2021年河南水災等重大災害救援任務。今年,京津冀水災發生後,市紅十字系統兩支救援隊聞令而動,連夜趕赴災區進行救援,10多天的時間,轉移受困群眾780人,投送救災物資4500件,消殺總面積18.3萬平方米。目前,濟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服務已涵蓋救援、防疫、重大賽事保障等多個方面。近日,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承擔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主辦的尼泊爾緊急搜救培訓班的考察培訓任務。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做了精心準備,向19名尼泊爾同行傳授了災害事故現場危險識別、地震現場建築物倒塌和高空繩索救援技術,雙方隊員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濟南市救援隊員精湛的技藝、良好的表現,得到了總會、省紅十字會和外國友人的高度評價,在對外合作交流中,講好了紅十字故事,傳播了紅十字聲音,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已建立由198名專兼職人員組成的

高水平的救護培訓師資隊伍

救護師資是紅十字應急救護工作開展的基礎性保障。近年來,濟南市紅十字會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制定了《關於建立健全紅十字救護師資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完善了《應急救護師資管理辦法(試行)》,建立起了由198名專兼職人員組成的高水平的救護培訓師資隊伍。開展推選「最美救護員」活動,及時發現、宣傳成功的自救互救案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導更多的人參加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章丘區三年級小學生趙源堃,運用在學校紅十字應急救護課堂上學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挽救因荔枝核窒息的母親,成為校園「最美救護員」。歷城區救護員龐石磊一周內兩次成功運用AED救護兩名心跳驟停群眾,成為群眾身邊的「急救英雄」。目前已有6名救護員被評為濟南市「最美救護員」。制定了《濟南市紅十字會參與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出台了《濟南市紅十字系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意見》。與市應急管理局就協同發展公益救援、搭建更高效的公益救援平台保持常態溝通,納入市政府應急救援體系,為紅十字會參與災害事故救援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將應急救護科普宣傳融入了文明典範城市創建、基層黨群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強基工程建設。藉助室外電子媒體資源,利用17塊LED戶外大屏、500餘塊辦公樓電視屏和2500輛公交車載電視播放應急救護公益廣告。每年「世界急救日」,市、縣(區)兩級紅十字會都精心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採用張貼標識、發放明白紙、舉辦公益講座、現場觀摩、模擬演練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了社會各界群眾對應急救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營造了「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濃厚社會氛圍。

下一步,濟南市紅十字會將繼續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斷加強救護救援能力建設,在拓展救護培訓的工作面和覆蓋面下功夫,讓更多的人熟悉應急救護知識,掌握應急救護技能,為守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使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貢獻自身的力量。

記者:楊天

編輯:石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76518d9fd94b989520af8e607cfbe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