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了20年「國漫衰落代表」,上美影終於搬出豆瓣9.6的年度國漫

2023-01-05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被罵了20年「國漫衰落代表」,上美影終於搬出豆瓣9.6的年度國漫

每當聊起國漫,那一定離不開一個身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這是一家上世紀50年代成立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曾是國產動畫在世界舞台最閃亮的標誌,旗下《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小蝌蚪找媽媽》等等佳作直至今天也都是國漫界難以逾越的高峰,乃至讓鄰國的動畫大師們(手塚治虫和宮崎駿等等)沉醉其中。

但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隨著改制的發生,以及大環境的變化,上美影的出品已經越來越難以與「精品」掛鉤,乃至讓宮崎駿說出了那句經典的怒斥:我對中國動畫失望至極。

「失望」不是沒有理由的,畢竟回望過去20年,上美影似乎已經不再具備生產力,基本只能靠著老IP刷存在感(如黑貓警長、阿凡提、葫蘆娃等等),且重製出來的畫風也是劃一的「低幼」,評分和口碑也是理所當然的慘不忍睹。

可以說,上美影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國漫衰落」歷史,而對於不少漫迷來說,上美影早已是日薄西山的老東西,國漫的另一輪崛起也不太可能與它有任何關係。

然而現實就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就在剛剛過去的元旦節日上美影居然給我們搞了一回「大事情」。

這家老牌動畫製片廠召集了10位導演,並在不同的製作團隊加持下帶來了一部由8部奇幻動畫短片組成的國漫。

它的名字叫做《中國奇譚》,目前該系列更新至第2集,豆瓣開分一舉衝上9.6,在不少漫迷眼中它已然鎖定「年度國漫」,乃至「一集封神」的讚譽。

當然,「神作」或許會有不少的主觀成分,但論「佳作」,《中國奇譚》是不遑多讓的。而這一系列國漫的存在,也讓我們看到了上美影的生命力煥發,讓我們對國漫的未來發展多了不少的樂觀期待。

好了廢話不多,立馬給你們講解《中國奇譚》的精妙所在。

《中國奇譚》究竟有多棒?

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中國風」?

這是一個最近幾年來深受無數人追捧的文化現象,而對於一般大眾來說他們給出的回答基本是「漢服」、「古建築」、「水墨畫風」等等表觀上的呈現。

所以從大眾層面來說,《中國奇譚》必然是一部「國風力」爆炸的國漫。

比如第一集的故事就發生在由彩色水墨構建的世界中。微風搖曳的青草地、光影婆娑的竹林、煙霧繚繞的蒼綠山間、夕陽下山時的陰暗幽深的景色...

乃至是戰鬥的場景也都全由手繪的水墨畫作所構成,而這般驚艷的視覺衝擊讓我不禁想起曾在2020年引起全網轟動的《霧山五行》。

當然,《中國奇譚》在武打方面的技術力表現或許及不上《霧山五行》,但作為單元劇系列,該作的多元化風格也是後者不能媲美的。

來到第二集的時候,畫風就頓時幾乎成了黑白水墨畫。一座座由不規則線條構成的大山,搭配上大片留白,這就是常見於國畫的對山林景象的詮釋,而借著不同光影的調動,該集故事也從開始時的祥和逐漸走向了陰暗和恐怖。

如上就是《中國奇譚》前兩集在視覺維度上對「中國風」的詮釋,而隨著後續集數的上映,更多元的在視覺上的國風衝擊也會如約而至。

不過在我看來,「視覺國風」也只是開胃菜,該系列最核心的國風詮釋還得屬「奇譚」。

《中國奇譚》,顧名思義就是一部紮根中國傳統奇幻文化的作品,而我們的傳統奇幻必然離不開鬼神。

從《山海經》到《西遊記》再到《聊齋志異》等等亂力怪神的故事數不勝數,在體現中國古人在鬼神維度的瘋狂想像力的同時,這系列鬼神故事也憑藉「深度紮根老百姓生活」的特徵,成為了能夠無懼時光沖刷的存在,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被經典以待。

所以在我看來,鬼神文化本身就是中國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能否將一個鬼神故事改編得足夠漂亮,那自然是對製作人關於國風理解的大考驗了。

上美影很清楚這個事情,他們花費了大量精力去進行神鬼故事的篩選和改編,然後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妙故事,而它們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一句話:紮根傳統,映射當下。

它們通通源生於千百年前的神鬼故事,但內涵卻又指向了當下,在觀看過程中也無時不有著荒誕的趣味和美感。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以《西遊記》為背景來創作的,但區別於將重心放在唐僧師徒身上的常規改編,製作人將主角光環賦予了一位不知名的豬妖。

他只是某妖怪大王的嘍囉小兵,沒有任何強大的法力,有的也只是任勞任怨的蠻勁,而在平常日子裡他也享受著巡山時的摸魚,經常在無人的草地上歇息。

同時他擁有一群友愛的家人,一位老母親和一堆弟弟妹妹,老母親經常為他能夠得到大王任用而驕傲萬分,但豬妖自己卻不是滋味。

為啥會「不是滋味」?理由有二:一是無止境壓榨,二是毫無尊重可言。

是的,豬妖的設定就像極了現實中的社畜們,而這一集也講了一個滿載現實荒謬的「刻板印象與階層固化」的故事。

因為五天後唐僧師徒會途經此地,妖怪大王便勒令小兵們做好迎戰和烹飪唐僧的準備,而自此之後豬妖男主也就被卷進了一場荒誕至極的工作籌備。

在倒數第4天的時候,熊教頭命令豬妖等小兵製造1000支箭,而豬妖接令後不僅專心致志地完成工作,且在原要求的基礎上對箭矢進行優秀的改良---在尾部加入羽毛,讓箭矢的飛行能夠更穩定。

雖然這番操作是以犧牲同伴「烏鴉妖怪」的羽毛為代價的,但改造後的傑出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只是熊教頭一點都不領情,甚至還當眾折斷豬妖的作品,認為他的這番「改良」是在違抗軍令。

倒數第3天,豬妖和烏鴉被安排去擦大鍋,他們使盡渾身解數,但奈何大鍋的老油已經堆積百年,一般方法已經難以對付了。

就在這時熊教頭突然出現並怒斥了兩個小兵,他反手抓起豬妖,借著豬妖身上的豬鬃毛來了一場生動的刷鍋教學,隨後還喚來旁邊的牛頭護衛接力,豬妖也在瘋狂摩擦下燃起了黑煙,一旁的烏鴉那是看得瞪大雙眼。

倒數第二天豬妖和烏鴉被安排去砍柴,一天之內要砍滿1000斤。這對於兩隻瘦弱小妖來說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他倆打起人類主意,在恐嚇和盜竊之後終於湊齊千斤木材。然而這堆來之不易的木材卻在狼大人的一聲「大王改了主意,唐僧要烤著吃」後,就被一把火燒掉。

而豬妖也被安排去砍伐兩千斤20年以內的胡桃木了。至於烏鴉則被狼大人識破擅闖機關重地,當晚就被拉去就地正法。

隨後經過一整宿的努力,小兵們也只湊到了200斤,逃不掉熊教頭的怒斥。

可以看到,以豬妖為代表的小兵們壓根就沒有尊嚴可言,上頭對他們的壓榨是無止境的,同時也不會對他們的成果予以任何認定,哪怕朝令夕改也會強迫小兵去服從,在上頭眼中,小兵們就像是一個個冰冷的機器,任由他們無情地蹂躪。

這狀態雖然毫無人道可言,但對於過去的豬妖來說也是心甘情願的,因為這種生活就是他認知中的唯一選擇。

不過事情在倒數一天的時候發生了改變,剛通宵砍完木材的豬妖被安排去人類集市買香料,且在過程中通過說書先生知道了唐僧眾人的大義形象,知道了孫大聖和豬八戒原本都是妖怪,只是得到唐僧幫助從而走上西天取經的康莊大道。

這一刻一個念頭在豬妖心上發芽了,原來妖怪並不一定就得活得卑微,他們一樣能夠獲得改變現狀,實現階層躍遷的機會。帶著這份想法,豬妖在回去的時候順道回了一趟家裡,並向老母親敘說了自己想到外面去闖一闖,想見識一下天地的遼闊。

只是這念頭在說出之後就被立即撲滅了,豬母親讓他別胡思亂想,跟隨大王修煉成精才是正道。

時間終於來到決戰當天。此刻的豬妖正與夥伴一同等候唐僧師徒的上釣,也從熊教頭的口中知道烏鴉已經死亡的事實。他先是一愣,然後借著尿遁想去陷阱地一探究竟,他想搞清楚烏鴉為此丟掉性命的東西究竟是何方神聖。

然而豬妖的行為終究被狼大人發現了,並開啟了一輪追擊。

最後得益於唐僧師徒的出現,狼大人方才放棄追逐,但在下一刻豬妖卻被大聖的一棍子給擊倒在地了。

難道說豬妖就此命喪此地?

在最後的最後,通過大聖旁白知道,原來大聖早已看透一切,也明白豬妖的良善之心,所以他只是輕輕擊暈豬妖,想著在剷除掉其餘一眾妖怪之後,讓豬妖重獲新生。

從結局來看是「喜人」的,饒有著「傳承繼續,打破禁錮」的理想主義意味,我們甚至能夠預見到得到自由的豬妖將會在未來幫助更多「同類」,自此讓「妖怪」這一刻板印象徹底湮滅。

但這個結局又有那麼一點「草莽」的,畢竟通過故事我們知道妖怪們的行為背後都有著「身不由己」的力量,他們會這樣做,全因為他們以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且只能如此---嘍囉小兵和家人認為得到大王工作就算有頭有面,而強壯如熊教頭也得服從沒有三十年以上的修煉資格就不能勝任擦拭大王盔甲的工作。

說白了,《小妖怪的夏天》其實講了一個有關規訓的故事,而在這個被規訓的妖怪秩序之中,最最最大的刻板印象其實就來源於妖怪們自身對自身的認識。除了站在頂部策劃一切的那幾隻妖怪外,其餘妖怪其實難說有自由意志,他們就像古時候的婦女們遭受條條框框的約束,甚至連本人也都認為嚴令遵守才是妖之為妖的價值。

所以對絕大多數妖怪來說,他們只是勤勤懇懇地做好手頭上的工作。

是,他們曾對「吃上唐僧肉」的大餅吶喊過,但那也只是妖怪大王灌輸給他們的一種恰似「消費主義」的信念而已,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加心甘情願地被壓榨。

所以我說這個結局是有點「草莽」的,因為良善和無辜的妖絕不只有豬妖一個,他只是比較幸運被大聖看到了,而大聖意識不到其它妖怪的無辜並將他們通通清除的行為,其實也是一種刻板印象的詮釋了。

這就是《小妖怪的夏天》這一集的不完美之處,如果製作人能再勇敢些玩點陰暗,讓豬妖真在最後被大聖一棍子殺死,那該劇關於「刻板印象」的內涵詮釋就能再被拔高一個層次,讓豬妖用自身的悲劇詮釋出「偏見打破」的困境---包括身邊朋友和親人、自己的認識、乃至自己想要擁抱的新社會都無時不有著偏見歧視。

這自然是一種悲,但它能闡述出較比《哪吒之魔童降世》申公豹的「人們的偏見是一座大山」和《無間道》劉建明吶喊的那句「我只是想做一個好人」都要深刻和無解的悲情。

而這種極度悲情也會讓我們認識到「偏見」的殘忍性,從而催生出同理心的又一次建立,這就是「悲劇」的價值意義了。

當然,第一集的不完美也只差在一個結局的走向,沒有了前面超90%的精妙的故事發展,也不可能讓你我去探討結局的優劣。所以綜合來說,這也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佳作。

《鵝鵝鵝》

如果說《小妖怪的夏天》是借傳統神話的皮來演繹當代社畜和階層固化的原創新故事,那《鵝鵝鵝》就是一部一比一還原古代志怪小說的作品,故事原型為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的《鵝籠書生》。

當然,該故事的挑選也是因為它能照進現實,且製作人注入的「小心思」也是相當精彩的。

故事講述某貨郎因為要送兩隻鵝到鄰村,故獨自一人走入鵝山。這是一座在當地傳言不吉利的山,貨郎在出發時也被獵人勸告過,但或許出於不迷信和抄近路,貨郎背起鵝籠便毅然決然走進了鵝山,並遭遇了一場超自然災難。

在鵝山的某個轉角,貨郎突然遇見一名瘸腿的神秘男子,他五官似狐狸,也曾在那麼一瞬間被貨郎看到了真身。貨郎慌忙逃命,但奈何山路已經被狐妖鎖死了。

但耐人尋味的是,狐妖並沒有立即奪走貨郎性命,反倒要求他背自己去對面的山頂。

未待貨郎答應,狐妖便已鑽進鵝籠,並指揮著貨郎搖搖曳曳走向目的地。

來到山頂後,鵝籠里的東西突然間全消失不見,只剩下一條小鵝毛了。再一個突然間,狐妖出現在樹底下,而那兩隻鵝也似乎被狐妖吞進了肚子。

那目的地去到了,吃也吃飽了,狐妖該放過貨郎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狐妖還進一步用法術去「玩弄」貨郎。注意了,這裡的「玩弄」是打引號的,因為說到底狐妖也只是在展現某些殘酷的真實。

狐妖先是從嘴巴掏出一盒酒具,他想要用酒水來感謝貨郎的幫助。

在一杯過後,狐妖又從嘴巴抽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一隻由兔子幻化成的美女。隨後在兔妖的款待下狐妖很快就醉倒在地了。

這時候兔妖向貨郎做了個「噓聲」手勢,接著又從自己的嘴巴抽出了一名由豬妖變成的心上人。是的,你們沒看錯,兔妖當著狐妖的臉出軌了。隨後兔妖和豬妖也在貨郎面前卿卿我我起來。

突然間狐妖有起床的跡象,兔妖見狀立馬來到跟前陪睡,此兩妖有再度安靜了下來。

獨自一人的豬妖見狀又心生一計,他趁著兔妖看不見又從嘴巴抽出了另一個心上人,一隻由白鵝變成的女子。

此女子相當貌美,甚至喚起了貨郎的春心,而待到豬妖醉倒在地後,鵝娘也向貨郎表達了心意,她說:她想變成一隻鵝住進鵝籠,由你帶她去山外看看。

那時候正巧是夕陽時分,映襯著暖紅色的陽光,兩人的相聚也煞是浪漫。但貨郎猶豫了,因為他害怕「鵝再有鵝」,他恐懼剛拋棄豬妖的鵝娘會繼續見異思遷。

但良辰美景和美女佳人的誘惑又豈是常人能把持的?只在片刻之後貨郎又篤定下來,答應了鵝娘的訴求,並準備上前擁抱對方。在這一刻貨郎又再度獲得了「鵝」。

但幸福來得突然,消逝得也是異常之快。不待片刻,狐妖要起床了,而感知到此事的豬妖和兔妖也立馬將自己的心上人吞吃進肚子,只消片刻一切又重回最初,而狐妖也在一鞠躬之後便和貨郎道別了。

獨留在原地的貨郎陷入了呆滯,此刻他的內心那是一個悲情至極,因為在剛剛他失去了「三隻鵝」。

在我看來,《鵝鵝鵝》的故事設計是相當精巧的,它有兩條線:一條明,一條暗。

明線說的就是《鵝籠先生》的原著故事,講述在狐妖、兔妖、豬妖、鵝妖等一眾妖怪展示下的「人心叵測,世事變化無常」的故事。

而對該故事的最好概括就來自於蒲松齡在《短禾行》中留下的一句話:「世態漁洋已道盡,人間何事不鵝籠」。

作為後世改編的作品,製作人確實將原著的精粹給呈現了,但在此基礎上又注入了相當精妙的小心思---區別於原著中鵝籠先生的「客觀審視」,只是作為第三者去遍歷妖怪們的慾望遊戲。《鵝鵝鵝》將貨郎寫進了遊戲,甚至讓他成為了唯一的輸家。

動畫中的一切都是狐妖的安排,他的目的就是讓貨郎愛上鵝娘,然後又在下一刻狠心將鵝娘撤掉,他是要用一種「將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的刺激,讓貨郎經歷一把真正的悲劇。

那貨郎的結局又是怎樣呢?其實開篇的一句話已經道出了答案:這裡是鵝山,是你「失蹤」的地方。

是的,經此一役後,貨郎已經徹底失蹤(死亡)了。

在我看來,狐妖的把戲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考驗,是一場關於「自我」和「慾望」的考驗。

「鵝」字拆分來看就是「我」和「鳥」,「我」代表著自我的一面,「鳥」則指代著鵝,也象徵著「慾望」。

古籍《鵝籠先生》展示的只是「慾望」的那一面,將「人心叵測,世事無常」的現實客觀陳述了出來。而《鵝鵝鵝》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自我」的考驗,通過貨郎經歷的一場悲劇,強調出在此殘酷的現實狀態下,擁有一個強大的自我的重要性。

我們無法預測和阻止世事變化,但一個足夠強大的自我能讓我們無懼不確定性的侵蝕,在無常事態中安身立命。

你們看,這就是一部優秀改編能賦予原著的新生命,而能把內涵升華至這一高度,它又何嘗對不起「年度動畫」之名呢?

最後

如上就是我對《中國奇譚》前兩集的詳細解讀。這是一部里里外外都滲露著濃烈中國風的系列作品,也算是2023年帶給國漫迷的「開門驚喜」。

當然,它還象徵著上美影創作力的又一次覺醒,而這個覺醒也具備著強烈的現實意義:一家曾扛起「國漫巔峰」旗幟的老牌動畫大廠也能夠甩掉「吃老本」的歷史包袱,他們重新找回了當初的那個創作力旺盛的自我,並嘗試著用內涵深刻的作品去敲擊「國漫低幼」的刻板印象了,那國漫崛起的宏願又怎麼可能不被樂觀以待呢?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中國奇譚》的又一層意義。

什麼《小妖怪的夏天》中的刻板印象,什麼《鵝鵝鵝》里的對自我的重新呼喚,這些內涵哪止是對影迷觀眾的價值傳遞,它們更是對上美影王者歸來的一次行為詮釋啊。

「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願(上美影)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大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7284edb07ce2f081cb32a760375d7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