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前俄軍方面宣布組建其首個「烏克蘭營」的消息受到多方關注,這也被稱為是第一批「向基輔開槍」的烏克蘭戰俘。自俄烏衝突後兩方已經進行了數次戰俘交換行動,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在去年12月稱仍有大量的戰俘滯留在對方國家,他們將致力於促進雙方完成相關交換。最近一次換俘行動是在本月4日,烏克蘭以63名俄戰俘交換116名烏克蘭人,還拿回了兩名英國僱傭軍的遺體。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媒體並不看好相關進程,一方面是他們渲染的「人權待遇」擔憂戰俘回國後會遭遇審查和虐待,甚至被送往一線作戰的風險;其二是兩國政府也不熱衷於交換俘虜,據俄塔斯社和烏克蘭國防部的不完全統計數據來看,在俄烏衝突一年的時間裡只有3100多名俘虜被釋放,其中烏克蘭釋放了1400名左右,俄羅斯也釋放了大約1700名,還有一部分是女兵。也就是說在無法全部交換俘虜的情況下,雙方已經在考慮「利用」仍然在押的戰俘來獲取政治利益。
26日,已經宣布「公投入俄」的頓涅茨克當局發布他們組建首個「烏克蘭營」的信息。該營營長季先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和所屬的戰俘團體向烏軍宣戰的原因在於「當烏克蘭政府本應保護其人民時,卻只是拋棄了我們」,所以他們必須向澤連斯基政府討回應有的公正和評價;季先科介紹稱「烏克蘭營」挑選的95%以上的士兵都是有作戰經驗的軍人,且部隊是從戰俘中招募自願加入對烏作戰戰士,的沒有人為此反悔;目前士兵的鬥志非常高昂,相信能夠在對烏作戰中取得勝利。
一些資料顯示,早在俄軍時「烏克蘭營」組建之前,基輔方面就有招募俄羅斯人對俄作戰的行動,這就是去年被美媒曝光的「車臣營」。這些從車臣招募士兵大部分都效忠於當年的分裂政權,或是從車臣作戰後逃亡的武裝分子,十分敵視俄羅斯政府和現任車臣首領卡德羅夫。美聯社公布了一張他們訓練使用無人機的圖片,可以明顯看出「車臣營」已經被打造成一支非常現代化的部隊,和當年車臣戰爭時期完全不同。除此之外基輔並沒有被曝光集體策反俄軍戰俘的行動,也就是說還沒有所謂的「俄羅斯營」。
值得一提的還有,「烏克蘭營」被預計經過擴充後就可以抵達前線參戰,但有觀察人士提出了兩點擔憂。其一是招募敵方戰俘部隊參戰可能會引發廣泛的報復行動,未來烏克蘭或將同樣挑選俄羅斯戰俘對俄作戰,甚至可能採用「不人道」的方式逼迫他們上前線,這種對待俘虜的方式違反了《日內瓦公約》等國際法。 其二在於無論是「烏克蘭營」還是「車臣營」,或是未來有可能出現的「俄羅斯營」,參戰士兵一旦在戰場上被抓獲後很可能被以「叛國者」的身份受到殘酷虐待甚至是處決,這也違背了戰爭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