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星窗口期向觀測者發送信號更易被收到。
系外行星開普勒1649c想像圖。NASA
費米悖論告訴我們宇宙中充滿了文明,但這些文明卻沒有一個現身。這個終極謎團的真相如今又多了一個可能——外星文明仍在等待,等待一個機會,以便宣告他們的存在。
SETI研究所的Sofia Sheikh等人最近在一篇論文中認為,對於一個有慾望和地球文明(或其他發展水平相近的文明)取得聯絡的外星文明而言,當他們的行星在地球人眼中從其恆星表面穿越的時刻,是他們發出信號,與地球人取得聯絡的最佳時機。
Sofia Sheikh認為,行星在其宿主恆星表面凌越的時刻,對於觀測者和被觀測者而言都可以通過計算得到。這一時刻會周期性出現,且對於雙方而言都是可預測的。所以假如在這時發送信息,被對方接收到的機率會比較大。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在浩瀚空間中尋找外星文明信息時縮小搜索範圍。
宇宙極為浩瀚。假如要在其中尋找外星文明,縮小搜索範圍非常關鍵。而行星對其主星的凌越,是一個能夠使信號發送者和接收者視線相連接的邏輯點。
研究人員已經使用這一策略搜索了若干顆系外行星。他們使用「綠岸望遠鏡」,監測了12顆系外行星的凌星窗口,總共接收到了近34000個無線電信號。篩選之後,他們發現其中有2個信號來自系外行星,其餘皆為地球通訊干擾。
這兩個信號分別來自開普勒1332b和開普勒842b,它們是兩個比地球要大一些的岩石行星。研究人員表示,收到這樣兩個信號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來自外星文明,但可證明這一策略的可行性。
參考
A Green Bank Telescope search for narrowband technosignatures between 1.1-1.9 GHz during 12 Kepler planetary transits
https://arxiv.org/abs/2212.0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