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大學生教室失竊校長掏錢墊付,能否讓校園管理不再踢皮球

2024-09-28     紅星新聞

校長墊付可以很快解決學生的一時之需,但機制、風氣的重塑,實行起來肯定會更加複雜

近日,西安外國語大學一名學生的網帖引起熱議。這名女生9月18日將錢包遺落在教室後失竊,無法找回後就向校長寫了一封諮詢信。隨後,校長吳耀武親自來到教室,向學生解釋情況,自掏腰包墊付了丟失的1500元。

對於大學生來說,1500元不是個小數字,可以想像她丟失時的張皇。校長及時施以援手,緩解了同學的焦慮,更傳遞出一種信號:在個人遇到困難時,一校之長是隨時在場的,他會超越行政程序,以有人情味的形式直接關心學生的日常。這也是為什麼這件事在網絡上收穫了相當多好評的原因。

這件事其實也有些波折。這位學生曾經報警,民警了解完詳細情況後讓其先回學校查看監控。但是過程並不順利,比如有的攝像頭被告知「沒有實際作用」,有的部門敲門無人應答。最後無奈之下,學生選擇向校長寫諮詢信——希望學校儘快恢復教學樓監控,明確監控部門的職責,不要再將學生反映的問題踢皮球。

從這個角度看,校長墊付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這不僅是解學生之急,也是表達一種「重視問題」的態度。校長自掏腰包的形式,當然也會有一種決心宣誓的效果——畢竟校長也不可能為每一起學生損失兜底,這無論是財力上還是邏輯上都不太現實。

那麼校長在「承擔損失」之後,人們在預想中,他一定會就校園安全進一步制定措施,去創造一個安全可靠的學習、生活環境,這顯然也是學生更大的期待。從學生的表態上也能看出這就是她的初衷,「是為了避免有其他同學和她一樣被偷竊,完全沒有要求學校返還錢財的意思」。

近年來,頗有些學校領導願意表達出人情味。前不久,浙江工商大學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入住學生宿舍一周;武漢工商學院校長主動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等都是類似的例子。

這些學校領導,都在嘗試擺脫一種機制化、科層化的管理模式,去突破既有的框架,轉而尋求和學生更加平易、扁平的交流方式。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從廣泛的輿論讚譽就能看出人們對這種態度的歡迎。

不過這當中也面臨一個考驗,即校園的日常管理恰恰是依賴於非人格化、去情感色彩的機制。比如丟失財物的學校,其監控的設立和使用、相關部門權責分配等等,必須去重新梳理管理機制。校長墊付可以很快解決學生的一時問題,但機制、風氣的重塑,卻是另一個問題了,而且實行起來會比前者更加複雜。

所以,這些人情味的表達,如何落成日常管理就很值得關注。校領導看法如何層層落實,學生整體的、普遍的反饋又如何傳遞,這些都還需要學校細緻摸索,讓個例的感動和眼球效應,去推動整體管理水位的上漲。

無論如何,一位願意俯下身子的校領導,終究是開了一個好頭。他們是在向校園其他管理者做出一種示範:校園管理應當建立於人文精神的基礎上,去探索有溫度的方式。也希望校領導傳遞的這些信號能被有效詮釋和活用,給校園管理帶去更深層的變化。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清波

編輯 尹曙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61596b604e1af3037f2b0ae738aeb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