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量和爆炸威力呈正相關,地雷越大,威力也就越強。
但是為何對越作戰的時候,使用的地雷越來越小?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想炸死對方,而且更小的地雷有更大的好處。
地雷的發展史
地雷出現的歷史非常久遠,幾乎是和四大發明同一時期的存在。
大約在13世紀,我國就發明了一種簡易版的地雷,只需要埋伏在對方必經之路上,在對方經過的時候,拉動火線,就能對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此後,簡易版的地雷又在我國歷經了好幾代的發展,出現了多樣化的地雷。
自從火藥傳入到歐洲後,他們也在研究這種固定的軍事武器,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當中,俄國首次投入使用,並取得良好成效。
自從坦克被發明出來之後,地雷就顯得更加重要。
因為坦克在當時候的戰場上所向披靡,步兵沒有任何反制的手段,只能被動挨打。
但是有了地雷之後,可以憑藉龐大的衝擊力將坦克炸翻,以此來應對那些先進國家的坦克。
二戰開啟後,坦克也越來越普及,地雷在軍事武器當中,更是被放置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地雷的生產技術也越來越完善。
奇怪的是,地雷卻朝著更小的發展趨勢前進。
我國成立之後,百廢待興,在地雷的生產方面完全是仿製蘇聯而來,中蘇關係破裂之後,我國又沿著「老路」研發出了各種地雷。
與其他國家的趨勢一樣,我國的地雷也越來越小。
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我國將這種地雷首次運用到實戰當中,其效果超出我們的預期,此後的地雷也就越來越小了。
小地雷的好處
首先小地雷的殺傷力方面,肯定是不如正常威力的地雷。
比如我國的58式反步兵地雷(仿製蘇聯),當中就有200克的TNT炸藥,爆炸的範圍超過5米,能夠破壞一輛軍事裝甲車的重心部位。
而對越作戰當中,我軍埋下的是72式地雷,該地雷最多能夠將步兵的腿部炸殘,無法致使。
我軍之所以採用這種小威力的地雷,其原因在於它超高的性價比。
小地雷消耗的炸藥量是普通地雷的10分之1,也就是說,製造1顆地雷的原材料量,可以造出10顆小地雷。
一個普通地雷最多也就對5到6個人造成危害,但是10顆微型地雷卻至少能夠傷害到10個人。
而且,微型地雷的成本要比普通地雷低許多,能夠批量化生產。
一旦投入到戰場上可以大範圍使用,讓敵人心生忌憚。
一塊10平方公里的普通雷區,和一塊50平方公里的小型雷區,究竟誰的威懾更大,不言而喻。
對越地雷
在對越作戰當中,我軍埋下的地雷主要有兩個作用。
第一防止越軍對我軍的追擊,第二在邊境埋下大量的地雷,預防越軍戰後繼續在邊境挑釁。
而中越的邊境交匯寬廣,不僅在雲南地區有交界處,就連廣西的部分地區也有交界。
從成本和地雷的消耗量方面考慮,精巧的地雷無疑是最佳選擇。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如果不將敵軍殲滅,難道不是在給對方「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其實不然,一顆小地雷基本就能將對方炸致殘疾,在缺胳膊少腿的情況下,作戰能力往往會大打折扣,造成的威脅也就更小了。
而且在戰場上,傷殘和戰死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傷殘之後,就基本沒有了作戰能力,並且還要消耗人力和醫療資源。
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名戰士被炸斷了腿,需要兩名戰士去將他抬回到後方。
也就是說,炸到的是一名戰士,但戰場上將會損失三名有作戰能力的人,這可不比普通地雷的性價比更高嗎?
更加關鍵的是,小地雷不致死的特徵,非常符合國際的人道主義法則,讓那些別有用心的輿論,找不到切入點。
因此,精巧的地雷也成為了軍事戰場上的首選武器。
在對越作戰上,考慮到越南的前領導人和我國開國領導人的親密關係,我們做事也不能太絕。
畢竟越軍的生命也是寶貴的,在他們的背後有著千萬個普普通通的家庭。
在收復老山、者陰山等複雜的地形當中,小巧的地雷運用的最多,它幫助解放軍戰士駐守了一個個高地,以至於越南軍隊不敢輕易進犯。
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在研究精巧的地雷方面又有了新的進展。
新式的小地雷採用了微電子技術,讓地雷也變得非常「聰明」,它們只會對特定的目標做出反應,防止對自己人的傷害。
要知道,當初我國在中越邊境埋下的地雷,至今都還沒有清理乾淨,國家專門劃分出了一大片雷區,禁止人們進入。
而美軍在伊拉克埋下的地雷則更多,據聯合國的數據統計顯示,伊拉克境內至今都有2000多萬的地雷和爆炸物。
有的地雷則是裝載了微型晶片,不僅能夠殺傷對手,而且能夠在戰場上收集信息,非常實用。
因此,如今的戰爭也越來越現代化,不再拘泥於傳統的火力對峙。
但並不是說傳統地雷就沒有作用,在反擊敵軍的裝甲車、坦克方面,威力越大的地雷,效果也就越佳。
不同裝備有各自的優缺點,只有合理運用到戰場上,才是最好的軍事策略。
聲明: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