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如果滿員服役有多大戰力?事實上並不強

2022-08-11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二戰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如果滿員服役有多大戰力?事實上並不強

信濃號作為有史以來最短命的航母,它短暫的一生引來無數的探討,人們一方面慶幸該艦的短命,這樣可以使盟軍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傷亡;另一方面該艦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同樣是人們喜歡談論的話題。那麼信濃號旗裝滿員後戰力究竟有多強呢?

不專業的出生限制了戰力

在二戰之前,一方面因為螺旋槳戰鬥機對起降條件要求沒那麼高,二者當時因為海軍條約限制,一些大型戰艦被約束,於是許多都被改裝成航母規避條約。在這種前提下,日軍將不少的戰艦、商船改成航母使用,而這些航母不僅形制不一,有的還安裝艦炮,有的沒有上層建築,有的則是三層甲板,他們都在實戰中經過檢驗,被證明不合適。

信濃號航母

改裝航母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本的艦體不是為航母設計,因此對於艦島、機庫、升降機、彈藥庫、燃料庫等布置不利,而非戰艦改裝航母還要面臨航速不夠的問題,這些都會對航母的作戰性能產生不利因素。

信濃號作為日軍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如果不是戰事吃緊,該艦很可能會繼續建造完工,走上大和號的道路,不過認識到航母作用的日軍在1942年將其改裝成航母使用,此時艦體已經完工50%。

大和號戰列艦

因為有戰列艦的底子,信濃號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首先航速上大和級戰列艦雖然比起當時那些快速戰艦高達34節的航速而言稍有不足,不過27節的航速也過得去了。另外戰列在防護能力上要強於普通船隻,這一點從大和級首艦武藏號身中幾十枚炸彈、魚雷才沉沒就可窺一二。

武藏號戰列艦

不過信濃號也有很多缺陷,那就是龐大的噸位卻無法搭載足夠的作戰物資,究其原因還是戰列艦艦體的毛病,如果拆除重來跟新設計一艘航母沒什麼區別,而且浪費時間和材料,只能將就著用了。

信濃號的作戰能力

信濃號滿載排水量達到了7.2萬噸,即便是今天也是一艘不小的戰艦,在當時來說更是如此。按照日軍的打算,信濃號要加強裝甲防護力,實戰證明裝甲甲板航母生存能力更強,為了滿足這方面的需求,艦載機的數量就受到了限制,以7萬的排水量只有區區65架作戰飛機,其中38架「烈風」式戰鬥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和9架「彩雲」式偵察機。這樣的數量本身就不多了,在盟軍的海上大軍面前占不到優勢,就算是單艦對單艦,信濃號面對列剋星敦號這樣的大型航母也不占優。

信濃號航母

關於艦載機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計劃中的「烈風」式、「流星」式等紙面數據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沒辦法滿足,所以真正上艦的仍然將是「零」式這樣的老機型,面對盟軍的艦載機只有挨打的份,作戰能力大打折扣。

在防禦能力上,信濃號的抗彈能力應該是不錯的,但是在防空火炮上就嚴重不足了,日軍艦艇上安裝的各式防空炮已經被多次證明不夠用,大和號沉沒一戰就足以說明問題,數量龐大的防空炮據稱只擊毀了3架盟軍飛機,其他的是被自殺飛機和其他戰艦擊毀的。

列剋星敦號航母

然而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信濃號的建設本身就存在不少的問題,不僅艦體沒有全部完工,試航時許多水密艙門都沒有安裝,艦載機也沒辦法補充齊全,更重要的是優秀船員和飛行員的缺失,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信濃號的實戰能力,可以說信濃號空頂著二戰最大航母的頭銜,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廢物。

美軍潛艇

結語

作為一艘二戰期間的超級航母,信濃號無論是艦載機還是防禦能力都算不上最強,只能算中庸水平,是日本軍國主義渴望的救命稻草。日軍傾全國之力發起反人類的戰爭,不僅荼毒他國民眾,對日本自身也是勞民傷財,信濃號淒涼的結局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寫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53dc4aa5532a1b0b0d74488eb5c3d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