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廣告······················
正
文
歷史悠久的純手工土陶製作技藝被譽為「泥與火的藝術」,在硯山縣江那鎮窯上村,純手工土陶製作技藝代代傳,延續了上百年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古老的村落去感受土陶文化之美!
據《硯山縣誌》記載,清光緒年間,江老宏、朱天鑒從臨安府(建水)遷到硯山窯上定居,發現這裡的泥土可塑性強,適合製作陶器,便開設土陶作坊製作土陶。
土陶文化便在這裡生根發芽,使得窯上村的449戶村民祖祖輩輩都在燒陶、制陶……窯上生產出的土陶製品造型古樸、素雅,具有古老獨特的民族風格,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56歲的劉紹惠是窯上土陶技藝的傳承人之一,走進紹惠陶藝土陶製作工坊,劉紹惠忙著製作新式土陶花瓶,木轉台旋轉,粘土在手指間律動、舞蹈,一個個造型別致的土陶製品便初具雛形。劉紹惠告訴記者,他從十多歲就開始學習制陶技術,那時學習的是傳統土碗製作技術。
從13歲就開始做了,跟我爹就做了,到後面慢慢的我就當師傅了,15歲我就是正式的做碗師傅了。
劉紹惠
劉紹惠說製作土陶的土很有講究,土要細膩,更要純凈,要有韌勁兒而無異味。把手工捏好的陶製品放置燒陶窯,在經過傳統的柴燒後,變幻出各種顏色,給匠人們驚喜。
劉紹惠製作的黑色、古銅色陶品遠近聞名,2019年被列入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陶製作技藝》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他製作的土陶不但有「美好的外形」更有「藝術的神韻」。
陶製品上的圖樣也格外講究,適時根據品型設計「人和室雅」「靜心」等各種字樣,以「梅蘭竹菊」「民族團結」為主打圖樣,展現了硯山的民族文化。
隨著時間推移,劉紹惠製作的土陶也在不斷創新,制陶人把變化揉進泥土裡,設計生產出了更能適合市場的產品。他創新出了「無茶回甘杯」,此杯能吸能收,喝水時,口舌生津,令人回味無窮。
現在我開發的這個杯子,它喝水各方面都很好喝,要說喝茶,一杯濃茶倒進去五分鐘,你把它倒了,再放開水進去,它就會反應這個茶的精華,苦味和澀味都會吸在裡面,還有裝酒也是相當的好喝。
劉紹惠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用陶土燒制的產品市場越來越小,現在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中老年人在守護這傳統工藝,讓人欣慰的是,土陶文化並沒有消失,年輕人們還在努力保護當地的土陶文化,研究出更多適應現代人需要的土陶製品,讓非遺煥發出新生。
我作為新一代的傳承人,我會繼續堅守老一輩的初心,把手藝傳承下去,並結合現在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改善土陶的產品,然後把土陶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知道硯山的土陶。
劉玉
來源:好享硯山,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家在硯山
01
聯繫我們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硯山平台
留言區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