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補缺——速評海貝R6III的一些特性

2023-01-11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查漏補缺——速評海貝R6III的一些特性

海貝新一代R6的發布是我意料之外的,因為前兩天桃子找我發貨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我收到的會是早就公布了的新款R6Pro,拆開以後發現居然是冷不丁更新的R6三代......實際聽了以後,雖然我當時還沒有進行參數測試,但我總覺得這次走的路子對了,而且感覺一定程度上聽到了R5II上的影子。這裡說R6III像R5II還真的非貶義,因為有些朋友應該知道我的態度一直很堅定,如果不那麼在乎系統流暢度的話,我對R5II的聲音評價是比R6II要高的,尤其是海貝對於甲類耳放的聲音理解已經刷新了我對這個品牌調音上限的認知,在一個低端價位做出了我頗為滿意的音色。

上一代的New R6,也就是我上文簡寫的R6II,其實方方面面做的都很好、我會認為它是一個綜合實力非常好的機器,但聲音方面其實比我預期的還是要稍弱了一些,尤其是當R5II問世以後,R6II在聲音層面被自家的低端型號給卷著了......我花了很久去想這篇文章的標題,因為事實上R6III並不是一個方方面面的「革新」型產品,甚至如果你們看帳面的輸出功率還比老款的低了一截(這也是為什麼,我當時覺得R6II的帳面大推力和實際的聲音表現有所落差),甚至如果兩個產品做一個列表來對比的話,沒有什麼太大的配置差別,所以我認為海貝對於R6III的打造思路,應該就是一個「查漏補缺」、甚至是做減法的過程。

如果單純對比部分明面上的配置,你們可能會覺得R6III沒有什麼明顯提升的點,但老實說驍龍665+4+64的組合放到今天都依然是同價位最好的Soc配置,從660升級到665其實並沒有什麼質的改善。而且海貝也很早就在上一代R6上給用到了雙模WIFI、USB3.1、快充等配置。 不過仔細比對二者詳情頁以後,發現R6III的螢幕解析度比R6II降了,從1080P變為了720P,我猜測應該是出於兩方面的考量,一是成本控制、二是進一步提升續航水平。有一個我前文沒有提的關鍵點,那就是R6III的首發售價為3698元,回歸了初代R6的價格,和上一代的4998元相比整整降低了一檔。

而在聲學配置方面,還是圍繞9038Q2M的那一套配置,但和上代不同的地方在於增加了類似R5II上的那套A類模式/AB類模式切換,兩種模式下的音色有所區別、而且續航差異也很大,AB模式下的續航高達15/12小時,A類模式下也能達到9/6小時,而且加上海貝一向喜歡「反向虛標」的習慣,R6III即便是重度使用應該也沒有什麼續航壓力。

平衡

單端

Line Out

硬體測試方面,還是老樣子,我對於輸出功率的取值和許多廠家是不一樣的,嚴格按照THD+N<0.1%來標註,加上絕大部分的播放器的音量遞增曲線其實都是非線性、而是指數性的,所以實測出來和官方標稱可能差距會比較大。R6III的信噪比測試也出現了噪聲門,所以針對底噪的指標建議大家參考動態範圍,而這次或許是因為加入了A類耳放的關係,單埠在接近滿載時候的失真會偏高,雖然在降低音量後是能夠測到0.000X%的,但並不在我的測試流程之內。總體而言,R6III在功率、失真、噪聲指標方面都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水平,沒有明顯拉胯或者突出的部分。

關於所謂的A類放大在隨身產品中的應用,我知道很多台機黨們是不屑一顧的,作為一個理論銷量只有25%的放大模式,其聲音方面的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經歷過捆綁時代的用戶們應該對「典型A類放大風格」有著一定的執念。如果從指標層面去反應的話,其實和R5II上的結論不太一樣,R6III在AB類模式下的聲音功率和A類基本一致、但是失真表現明顯好出一截,而A類模式在滿載和低功率下的失真值其實都不低,也許就是是所謂「韻味」的由來吧。

雖然R6III是一個比R5II更高階的產品,但我個人認為R6III就和上代一樣,總體還是略向著流行聲去調教的,聲音沒有R5II那麼追求標準、平穩,而是在中高頻的部分更有著活潑感、輕微的明亮度在女聲音色上會顯得更為抓耳甜潤一些。而如果和上一代R6去比的話,R6III的底子更加紮實、穩健、有著更好的全頻段密度,尤其是人聲的口型和細節呈現會更加往RS6的那種風格邁一步,這樣一來R6III在搭配一些本身就偏數碼味、流行聲的耳塞時,會體現出明顯高一檔的控制力,比如海貝自家的Lasya。

A類模式下的R6III,會讓我想起當年玩過的森韻PX1-ANV、奧萊爾的B1等耳放,而且因為R6III總體人聲是偏近且略暖的,所以這種既視感比R5II給我帶來的感覺更加強烈。R6III的聲場調的並不大,是那種中低頻結像做的比較豐滿的聲場,所以考慮到聽覺的掩蔽效應的話會不容易顯得開闊。因此在搭配層面,我更傾向於給R6III選擇一個聲音現代一些的、線條分明的耳塞做一個互補。能夠打造出R5II、R8這種產品的海貝,如果想在這個價位做出一個奔著「卷王」去的聲音應該是不難的,但在當下的HIFI市場裡,我認為個性凜然的東西會更加容易在同質化嚴重的競品里脫穎而出。R6III這種清新透明、略微暖意的底子,如果在A類模式的加持下,能夠展現出這個價位罕見的清新鮮活、又安定從容的調性。

我一般是不喜歡強項給水平相近的器材去分一個高低的,非要分的話當然是把【素質】作為第一考量,而如果直面R6III的幾個競品,其實無非是山靈M6Pro、飛傲M11Plus。R6III首發才3698元的定價,直接在【性價比】層面進行了對競品的擊穿。R6III不僅具備完全不低的素質、更是在音色層面的稍稍流行化,其實比純素質流、或者純HUFI流的風格更討喜、更好搭配一些,更何況海貝本身非常優秀的操作體驗和系統優化本身也是行業前列。這一代R6,可以說在產品的綜合產品力、外在配置、內在修養層面,已經打磨得十分純熟老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a40c06e41495a76af43ebbea8b9c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