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休學中,我靠一部印度片養活自己

2023-02-15     娛樂硬糖

原標題:初中休學中,我靠一部印度片養活自己

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跟趙若水(化名)同批入行的剪刀手,多數已經放棄或轉向了。

2022年的短視頻影視剪輯圈,橫空出世一個消費降級的新流派。一群創作者以小帥、小美、喪彪等代稱,建立起一套共享角色關係,像講故事一樣講解影視作品。這種極度簡化、強勢輸出的解說方式,因成批量製造電子榨菜被廣泛關注,很快又招來「殺死電影」的非議。

趙若水也是「小帥」的共創者、使用者之一。但令人驚訝的是,面對網友的敵意甚至圍剿,還是中學生的她既不難過,也不恐懼,神情里流露出異常的興奮和驕傲。

在趙若水看來,挨罵也是有門檻的,「這說明我人氣高」。據她透露,一起上剪輯課的三百多名同學裡,真正在短視頻里活下來的不到二十個,粉絲量做到十萬以上的僅三位,「我排第二,挺成功的。」

在成千上萬想靠短視頻賺錢的人里,趙若水是極少數的勝出者之一。在另一個人類篩選場裡,她卻有另一條人生軌跡。2021年,剛上初二的她就因厭學頻繁請假,老師擔心對其他同學影響不好,建議辦理休學。爸媽不同意,她就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做完量表測評顯示為「抑鬱狀態」,這才不得不回家歇著。

這一歇就快兩年。暫別校園後,趙若水反而變得放鬆起來。生性要強的她為了向大家證明自己沒有虛度光陰,嘗試拍短視頻搞錢。2022年,她依靠剪輯一部印度雷劇,成功賺到8萬多的流量補貼。

過年時,見趙若水狀態轉好,親友們紛紛跑來做思想工作,但都被她懟回去了。她對現在的生活和成績很滿意,甚至有些得意。更關鍵的是,她相信「這才剛剛開始」。

誰的觀念過時了

剛休學在家的趙若水閒得發慌,只能沒日沒夜地刷短視頻。她看到很多玩網的同齡人,隨手拍點段子、舞蹈、配音作品,就能收穫幾萬粉絲、數十萬點贊。對好面子的趙若水來說,這是無法抵抗的誘惑。

但短視頻總是能給人一種「這我也行啊」的假象,再在你投入時冷漠回擊。她跟風拍熱點,發過幾十條作品,點贊量基本是個位數。「我還想過拍擦邊呢,覺得那是能最快漲人氣的辦法。」奈何她的身材和顏值都普通,出於現實考量也放棄了這個邪惡念頭。

當趙若水說出這段經歷,硬糖君幾乎也被她的膽量和執著震撼。她還是個小少女,但已經能抱著強烈的目的性推進計劃。同時又和很多她的同齡人一樣,活在對世界比較自我的理解里。

她沒把拍短視頻當娛樂、當玩票,就是想要熱度、想要紅,甚至會動歪心思。也許正因為卯著這股勁,趙若水才會在短短几周里,就把影視解說的新套路玩明白,玩得比同班同學都好。

自己出道失敗後,她仍不死心,找了份給影視號審核內容的兼職,負責檢查文案有沒有錯字、音畫是否同步。一條三五分鐘的視頻審完,她可以拿到十多塊錢,出岔子還得罰錢,活兒不算輕鬆。

但正是在此期間,趙若水感覺影視解說有「錢途」——公司前後只剪過兩部美劇,竟然唰唰漲粉10多萬。她觀察到,點評、吐槽、科普的解說模式已經過時了,短視頻用戶明顯更喜歡直給、快節奏的表達方式。「你不用說鏡頭多美、質感多好,只需要把刺激的故事跟他們概述一遍。」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哪哪兒都在推剪輯課。趙若水於是報了個399塊錢的班,系統學習起如何做影視解說。

她告訴硬糖君,課程內容豐富,選題、剪輯、降重等等都有細講,但很多理論比較老舊,「老拿小破站的剪輯UP主當案例,那批人現在數據都不抗打了喂」。比如,導師分析怎樣寫文案、標題時,反覆強調要有格調和個性,更能讓人眼前一亮。

「我不認可。這是深度影視解說的創作思路,如果走快餐式故事的套路,你不需要在標題花費任何心思,標數字就行。文案要接地氣、要雷、要怪,就是不能搞得文縐縐的。」

在剪輯班的群里,趙若水直白的反駁引起爭議。好幾位懷著「電影夢」學影視解說的中年同學斥責其內心浮躁、缺乏信仰,表示他們應該讓更多人對經典作品感興趣,而不是單純利用這東西掙錢,「要有底線」。

但趙若水自認實戰經驗多點,看得准創作方向和用戶需求,堅信「唯流量論」才是正確的。懶得跟中老年人掰扯的她,直接在群里立下戰書,「年底比一比誰做得更好。」

小帥的誘惑

用趙若水的話說,她贏麻了。當初跟她吵得最凶的同學,現在已經徹底放棄做影視解說了,「你看,老叔的作品比粉絲多得多。」

被趙若水稱為「老叔」的這位創作者告訴硬糖君,自己先後剪輯過《遠大前程》《鐵達尼號》《桃色交易》等50多部經典電影,播放量最好的也只有200多,留言更是少得可憐。他抱怨,新電影會侵權不敢剪,觀眾又沒耐心追老電影,「就我自己看,沒意思。」

而在趙若水看來,「老叔」的失敗是必然的:短視頻用戶壓根不想接受那麼枯燥、含蓄、高密度的解說內容。什麼文藝啊,什麼審美價值啊,都是他在自嗨。

要快要土,是趙若水在影視解說新流派悟出的致勝法寶,也正被其他勝利者廣泛使用。

趙若水找出來一批剛火起來的影視號,她從海量作品裡總結出了幾大規律:

首先,新流行的解說方式不必把作品講得太清楚,細節內容尤其要進行簡單或模糊化處理,比如主角的名字和身份。

雖然已無從考據「小帥」「小美」這些稱呼是從何時何處興起,但趙若水錶示自己肯定是最早一批推廣者。在她看來,這套被外界詬病「肢解電影」的人物代稱,有效地降低了影視解說的接受門檻。

要知道,新一批影視博主並不是服務原來的受眾,也不是跟老一批創作者瓜分市場,而是真正撬動了下沉新市場。趙若水帳號的用戶畫像里,40歲以上用戶占比六成,粉絲廣泛分布在三四線城市。

「一部電視劇角色那麼多,大爺、大媽很難都記住。但你說小帥跟小美看對眼,小黑突然搗亂,觀眾立馬搞明白了。這很難理解嗎?就像網友討論《狂飆》,更喜歡叫『大嫂』,而不是『陳書婷』。」對於外界討伐短視頻頂流「小帥」,趙若水有說不完的不服氣。

此外,她還發現新一批影視帳號更青睞做單片剪輯。「就是一部劇剪出幾百條,每天發兩到三條,保證能更三個月以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粉絲看著看著容易上癮,好奇後面的劇情進展,慢慢養成追更的習慣,活躍度和黏性顯然更高。

的確如此。硬糖君也留意到,抖音里大橘影視、河馬影視、正直電影等帳號,都是圍繞一兩部作品更新上百期,逐漸積累起可觀的用戶互動量。而翻閱這些帳號的評論區,我們會看到「今日份投喂」「終於更新了」等熱門留言。

不過,這種選題模式也非常考驗創作者的眼光和表達。趙若水特意選了部天雷滾滾的印度神劇,能保證每期內容都有尬爽、獵奇的故事線,拉滿粉絲期待。

她引以為傲的是,自己從小就比別的小朋友會講故事,各種添油加醋、胡編亂造,能吸引到不少愛八卦的小夥伴。如今,趙若水把這項技能用在影視解說上,把原作故事剪碎重接來製造懸念或梗,藉此吸粉。

趙若水的漲粉速度越來越快。以極低的讀片量,她把影視帳號運營得很好。依目前的態勢,她要把手頭這部印度劇解說完,少說還能再做一百期,「半年工作量又夠了」。

還能賺多久錢?

趙若水的私信里,隔三差五就會有網友的謾罵和投訴。內容無非是暴力催更,吐槽魔改沒底線,或者批評「土狗解說」。

還沒賺到錢時,她也很難消化這些負面消息。忍不住想罵回去,最抑鬱的時候也想放棄。

轉機出現在去年5月。在她更新了70多期內容後,平台給予的扶持力度明顯加大,作品流量越來越好,終於殺出了一條點贊量10萬+的爆款。

目前,趙若水帳號的單條視頻點贊量穩定在幾千以上,單周基本都能破萬。她的內容在多平台進行分發,只要符合條件的激勵計劃都參加,去年的最終收入達到8萬元。

這筆錢讓她有了底氣,「我選的路是對的」。在這之前,趙若水也曾擔心如果不回學校,最終是不是只能去流水線當女工。

不過,雖然嘴上說著暗爽,聊及影視解說的變現模式和發展前景,趙若水還是流露出明顯的危機感和焦躁。據硬糖君了解,這一批影視帳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平台的流量激勵。她現在的收入已經算不錯,但想要尋求突破很難。

趙若水試圖說服硬糖君或說服自己:現在的影視帳號還可以做廣告植入和解說定製,她還可以在這兩個方向上努力。但事實很明顯,只有極少數頭部帳號可以接到信息流廣告,解說定製更是少之又少。

當然,趙若水並沒有全盤否認自身的創作短板。她知道單片剪輯雖然省事,但當更新周期太長時,再尬爽的劇、再魔幻的剪輯,也無法緩解用戶的審美疲勞。越到後面,粉絲極可能因內容一點點的拖沓、一點點的無聊,就火速取關。

再有就是版權問題。雖說現在平台也提供資源庫,她用的還是版權監管相對寬鬆的印度劇,但假如後期出現問題,「整個帳號就養廢了」。採訪進行到尾聲,趙若水忽然又有些沮喪,表示這行也許火不了多久。

即便如此,趙若水還是在尋找這一行的出路。把去年賺的錢用來報了更高端的剪輯班,想學成出來自己再當老師教人做視頻。平心而論,這個初中小姑娘剪的作品,確實非常絲滑流暢,甚至能說是技術流,這一點硬糖君是相當佩服的。畢竟,我電影專業畢業,至今沒有練出這門手藝。

無論爸媽怎麼勸學,趙若水今年還是想再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創作天花板在哪裡。「休學中學生和網紅剪輯師兩種身份,出現在一個人那裡,很帶感吧。」她問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90f76038ea56e76587153c675a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