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頒發,兩位獲獎人首次來到上海

2024-10-25     上觀新聞

10月25日,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臨港開幕。備受矚目的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簡稱頂科協獎)頒獎典禮在開幕式上舉行。

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相伴而生的「頂科協獎」,創設於上海,面向全球頒發。其對標世界最高學術水平,致力於表彰那些已經獲得重大發現、尚未得到頂尖國際科學獎項垂青的傑出科學家,單項獎金1千萬元。截至今年,已評選出三屆共 9位傑出獲獎科學家,全球影響力穩步提升。

此次「智能科學或數學獎」授予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以表彰他在計算機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的開創性貢獻;「生命科學或醫學獎」授予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傑瑞米·內森斯,以表彰他在發現人類顏色視覺的基因、調控和可塑性方面的傑出貢獻。兩位獲獎人都是首次來到上海。

【」我的工作得益於跨學科共同合作「

「智能科學或數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麥可·I·喬丹在頒獎詞中介紹,20世紀90年代,克萊因伯格教授研究了全球資訊網的信息和社會結構,深刻影響了搜尋引擎的設計,包括谷歌的變革性搜尋引擎。他超越了將網際網路視作連結列表的簡單思維,進而開發了一種算法,以評估網站提供與特定查詢相關信息以及提供訪問其他相關網站的能力。這一創新性視角持續影響著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的設計,直到今日。

喬恩·克萊因伯格(右二)獲頒「智能科學或數學獎」。賴鑫琳 攝

克萊因伯格教授還引領了社交網絡的研究。特別是他對「小世界網絡」的開創性分析,不僅從數學上理解了「小世界網絡」的特點,即大部分節點間具有短路徑,而且開發了算法,能夠通過分散式搜索找到這種短路徑,從而開闢了一個新的工程學學科,為研究大規模社交和商業網絡的導航提供指引。

克萊因伯格教授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一直是機器學習領域的領袖,尤其是在研究機器學習如何與人類決策交互方面。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有一個愈發明顯的趨勢,即基於機器學習的風險預測模型,被用於評估風險並提供行動方案,涉及的領域包括醫藥、保險、信貸、執法、廣告和就業。算法決策的廣泛使用,引發了人們對公平性、隱私、透明度,以及對行為者決策有利性等問題的擔憂。克萊因伯格教授以其獨有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這些問題,特別是他在公平性研究中,並沒有試圖提供單一定義,而是研究了多個度量標準,同時開發了算法。這項工作既是數學和算法的成就,也涉及經濟學,尤其得到了行為經濟學的例證。事實上,克萊因伯格教授在公平性領域最負盛名的一些成就都涉及算法決策的行為研究。

總體來說,克萊因伯格教授的成就跨越了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經濟學,不僅解決了這些領域各自的重要問題,同時也促成了這些領域的研究人員開始合作,解決新出現的社會問題。

喬恩·克萊因伯格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他在獲獎感言中感謝了自己的幾位恩師,「計算機科學對社會的影響日益深遠,計算機科學家更是身負重任。非常感謝這一獎項的肯定,它在當下關鍵時刻能夠引發更多人對算法問題的關注。我的工作得益於跨學科共同合作,它可以極大地豐富各自的領域,並促成新的發現。」

【科學研究帶來的無形成果同樣意義深遠】

「生命科學或醫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蘭迪·謝克曼宣讀了頒獎詞。

三百年前,牛頓發現陽光經三稜鏡折射後,產生了多種色光組成的光譜,且每個折射角對應不同波長的色光。一個世紀後,英國醫生托馬斯·楊提出假設——人眼具有至少能夠識別三原色的不同感受器。然而,直到20世紀60年代,顏色感受器才被定位到視網膜的錐狀細胞上。

傑瑞米·內森斯發現了三色視覺的分子基礎,繪製了視蛋白的胺基酸序列圖譜。1983年,作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一名新進研究生,內森斯就先後獨自克隆出牛和人類的視蛋白基因。

傑瑞米·內森斯(右二)獲頒「生命科學或醫學獎」。賴鑫琳 攝

20世紀80年代,內森斯闡明了色盲的分子基礎。他發現,在染色體上串聯排布的紅、綠感光色素基因會導致異常重組,從而引起基因缺失。

在與詹姆斯·盧普斯基的合作中,內森斯確定了斯塔加特病的致病基因,這種疾病是最常見的早發遺傳性黃斑變性。

內森斯及其合作者還有力證明了接受基因工程改造後的小鼠,在通常只能識別兩種三原色的基礎上,能獲得三色視覺的能力。這一驚人發現凸顯了視覺系統具有非凡的可塑性。

傑瑞米·內森斯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他在獲獎感言中說:「每個人都不是獨行的,尤其是科學家,正是我們身邊的導師和學生塑造了我們。科學研究帶來的無形成果和有形成果同樣意義深遠,比如對新觀察和新思想的開放態度、對自然之美的欣賞等。孩子們就是天生的科學家,如果能激勵他們的好奇心,相信一定能帶來許多的驚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8b9378808a3f02ea741975d1df4c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