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有價,試駕馬自達CX-50行也!

2023-07-24     汽車葫蘆圈

實話實說,在2023年大環境對燃油車「如此不友好」的當下,20萬內還能找到這麼一台大排量自吸的新車,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

所以在試駕了這麼一台「稀罕」的新車後,當馬自達邀請我作為媒體嘉賓談一談感受時,發自內心深處的,我最願意分享的四個字是「情懷有價」。

此處的「價」,不是指價格,而是價值,是這台車通過大排量自吸的情懷,能給到消費者足夠好的產品體驗的「價值」。

在龍門山一整段的爬山路段中,這台馬自達CX-50行也所展現的動力品質,是絕對超過20萬內任何小排量渦輪競品車型的,雖然帳面參數2.5L自吸188馬力確實不算太高,甚至不如很多競品的1.5T;但實話實說,對比試駕下來,只要是開過車的,都願意選擇2.5L的馬自達——大排量賦予了其扭矩更平滑的儲備與爆發,對比突兀的小排量渦輪機,其更淡定,也更從容,開著它行走于山路,就像將帥麾下有百萬大軍,心之所向便可能及;而小排量渦輪機,雖勇猛有餘,但突兀的感受、嘈雜的高轉速聲音,就只是街上那大嗓門的小混混愣頭青。

差不多的價格,差不多的尺寸,差不多的科技與智能化配置,馬自達CX-50行也已然在消費者最關注的核心產品力上,持平同級別任意合資與自主車型;而對比競品,它又有著這個時代里絕無僅有的大排量自吸配AT變速箱,情懷味兒拉滿,動力品質當然也不差,甚至是最好。

那麼,你還有什麼能拒絕它的理由呢?讓我們想一想。

怕油耗高?

第一個「能拒絕馬自達CX-50」的理由,相信包括我在內,絕大多數消費者想到的都是「油耗高」。畢竟所謂「能量守恆」,在氣缸吸氣量更大的基礎上,燃燒所需噴射的燃油應該也更多,這是理所當然的思路。

但實際油耗表現呢?似乎和所想差距甚遠。

在我們實際試駕中,幾台競品車型,馬自達CX-50行也的表顯數據最低;而拋開人為因素不談,最公正的工信部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其整備質量最重的頂配款,最嚴苛WLTC工況不過7.4升每百公里,大幅低於燃油中型SUV的平均水準,甚至和很多新能源混動車型的6.X升饋電油耗數據也極為接近,這就足以說明其恐怖的「省油實力」。

技術,是其「省油」背後最大的支撐。除去消費者們已經耳熟能詳的「創馳藍天」超高壓縮比、S-HLA氣門間隙智能調整相關技術外,CX-50行也還是20萬內罕見支持「可變缸技術」的車型,在高速行車穩定低負荷工況條件下,這台2.5L的大排量引擎可以主動關閉兩個氣缸,排量減半,油耗自然低。

當然,氣缸的關閉與開啟,整個過程是完全無感的,除去瞬時油耗的變化外,消費者完全不會察覺其動作的存在,NVH的高級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馬自達品牌的全球戰略車型,長安馬自達CX-50行也同樣也搭載有其引以為傲的GVC PLUS加速矢量控制系統升級版及人馬一體駕駛評價系統,配上極為優異的大排量自吸引擎配AT變速箱,就算是新手也能將這款車開得又順又穩,在每一個彎道上給予駕駛者一把過彎的愉悅體驗。

怕智能化不給力?

第二個能想到的「拒絕」理由,大概就是智能化表現。畢竟這還是一台馬自達,是一台合資車型。而合資對比自主品牌,對比造車新勢力,確實在傳統印象中,在智能化輔助駕駛與智能交互表現上,較為弱勢。

但CX-50行也並不是這樣,用一句話總結它的表現:「該堅持的地方它堅持,該學習的地方它學習」。

堅持的,自然是上面我們所說的「大排量情懷與價值」;而學習的,則是「智能化」。

自動駕駛輔助方面,馬自達CX-50行也搭載有i-ACTIVSENC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具備包括全速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前後碰撞預警、車道居中保持、併線輔助、倒車車側預警在內的多項輔助功能,已經達到L2級自動駕駛輔助的表現,與20萬內主流自主與新勢力在智能駕駛維度上的表現沒有差別;並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i-ACTIVSENC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馬自達CX-50行也身上,還是全系標配,從15.98萬的最入門款車型身上就有,盡顯配置誠意。

智能交互方面,馬自達也是在CX-50行也身上一改合資不重視「大彩電」的老毛病,10.25英寸多媒體4G中控大屏搭配馬自達第三代悅聯繫統全系標配。在具體功能上,除常規的語音控制、4G車聯網、OTA升級功能之外,車機互聯也是完美支持安卓與蘋果兩大陣營,分別是安卓系統底層的百度CarLife以及蘋果系統的CarPlay。

此外,在部分配置車型上,這套系統還支持遠程控車,能執行燈光、車門、發動機啟停等多項控制動作,實用性滿分好評。

怕空間與性價比不足?

動力100分,智能化100分,那麼不到20萬級別的馬自達CX-50行也到底還有哪些不足?

肯定有消費者會想,按照「成本守恆」原則,CX-50行也是否會在尺寸空間以及配置性價比上有所縮水。

但這一次,本著以更大誠意,試圖換取更高市場認可度與銷量的長安馬自達,還是讓「小黑子」們失望了。在15.98-20.68萬的指導價基礎上,CX-50行也雖名為「緊湊型SUV」,但實際尺寸已經達到了中型SUV的級別,其長寬高為4785*1920*1638mm,軸距2815mm,在核心的車寬與軸距數據上,都表現優異,不遜色於15-20萬級別的主流自主中型SUV車型。

當然,再配上日系SUV們一貫不俗的內部空間優化設計,馬自達CX-50行也的實際空間表現,絕對讓人滿意。

而至於配置性價比,因為車型配置款會有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以頂配為例,諸如膝部氣囊、540度透明底盤影像、電動感應後備廂、主動進氣格柵、自動LED大燈配自適應遠近光功能、後視鏡倒車自動下翻、座椅加熱、12喇叭BOSE音響等等高成本加分項都是具備的,也足以看出其配置性價比了。

寫在最後:

實際上,這一次的活動除了試駕環節外,還包括了露營、燒烤等環節,其實這也更符合馬自達CX-50行也車型的用戶需求定位,不止於能「行」,也在於能「野」(諧音),大尺寸的空間,大尺度的後備廂,還有不錯的動力與通過性表現,這就是一台全能的優質合資SUV車型。

而且相比於早些年馬自達品牌較高的定價策略,如今的CX-50行也明顯在價格端更具誠意。所以還是那句話,情懷有價,它很值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641dcdc94ef243cc25926c7d5c2d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