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動」煙台·聚焦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龍口: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3-08-29     大小新聞

原標題:綠「動」煙台·聚焦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龍口: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核心提示

2023年,龍口市入選煙台市級以上重點項目49個(含儲備類16個),總投資3950.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71.5億元。截至7月底,煙台市級以上重點建設類項目已全部開復工,開復工率100%,完成投資336.7億元。投資額、貢獻率排名均居煙台市第一位。

今年以來,龍口市全力打造全國領先、北方最大的千億級綠色能谷。綠色能谷項目分布於龍口市沿海及南部山區一線,總投資約1200億元,規劃實施11個清潔能源項目,分為「風光儲」一體化、熱電聯產、LNG綜合利用三大板塊,共同構築起龍口綠色能源發展新藍圖。

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一期項目鎖定全數字化移交、全自動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打造國內國產化水平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標杆式LNG儲運基地。一期工程將於2023年底具備投產條件,建成投產後,每年供氣能力將達到70億方,助力山東省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800萬噸。

在龍口市南部山區,綠色能谷系列項目中的另一重點項目華電龍口七甲300MW農光互補發電項目開工。目前,正在推進的是一期100MW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約4000畝、總投資約5.34億元,建成後年可發電1.3億度。

綠色能谷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利稅170億元,減少碳排放2650萬噸,相當於植樹近2.4億棵、近16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1年。

全國百強縣排名躍升至第八位,再次實現歷史性突破;成功獲批省級海洋高新區;入選2022年度山東省工業強縣名單;多次榮膺山東「高質量發展先進縣」……近期的龍口經濟社會發展喜事連連。

2023年,龍口市入選煙台市級以上重點項目49個(含儲備類16個),總投資3950.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71.5億元。截至7月底,煙台市級以上重點建設類項目已全部開復工,開復工率100%,完成投資336.7億元。投資額、貢獻率排名均居煙台市第一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龍口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標準創新,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綠色化水平,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傳統產業向高端化轉型

高端鋁材產業作為龍口主導產業,產業集群是全國唯一批量向波音、空客等飛機製造商供應鋁材料部件的集群,擁有交通鋁材生產及相關企業243家。近年來,龍口市充分發揮集群鏈主企業科技創新優勢,深化「產學研政」合作,加強科研攻關,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先後研發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100MN油壓雙動鋁擠壓生產技術與裝備研製」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鋁液短流程合金化及塑性成型加工關鍵技術」,成功突破了國內航空機翼長桁用鋁型材核心關鍵技術。

龍口市在發展高端鋁產業的同時,積極響應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其中南山鋁業高品質再生鋁保級綜合利用項目,通過廢鋁保級回收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整個鋁產業鏈的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為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

「項目全部投產後,年可處理廢舊鋁合金生產再生鋁10萬噸,填補煙台市在高品質再生鋁循環保級利用領域的空白。」南山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龍口市入選煙台市級以上重點項目49個(含儲備類16個),總投資3950.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71.5億元。截至7月底,煙台市級以上重點建設類項目已全部開復工,開復工率100%,完成投資336.7億元。投資額、貢獻率排名均居煙台市第一位。

龍口市還充分利用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產品、副產品資源,聚焦發展高端精細化工、高端合成材料和材料後加工產業,高標準建設龍口高端低碳綠色新材料產業園,構建「高端、綠色、低碳、安全」的化工產業體系,培育專業化、功能化下游產業集群,形成「島內大型煉化龍頭+島外專精特新下游」的協同發展模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擦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底色。通過精準招商、政策支持,為龍口高端低碳綠色新材料產業園賦能升級、提質增效,引領產業聚集,形成區域特色,打造技術優勢突出、協同有序發展的高端化工產業新高地提供助力。

道恩集團推進高端聚烯烴產業鏈條、可降解全產業鏈條和鈦產業鏈條建設,逐步構建了產業與產業之間迸發合力、產品與產品之間彼此關聯,企業與企業之間賦能發展的產業鏈、產品鏈、企業鏈,以「鏈式思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依託單套產能最大的降解材料(PBAT)合成裝置,還計劃打造可降解材料全產業鏈。未來將打通從原料BDO到上游PBAT聚合,中游PBAT改性到下游可降解餐具、復合包裝、農用地膜等終端製品環節,讓可以回收的更容易回收,讓不可回收的更容易降解,有效解決白色污染,賦能低碳新生活。

開闢綠色產業新賽道

一直以來,龍口工業重化特徵明顯,鋁及鋁製品、汽車零部件、食品加工及存儲等傳統產業占據龍口工業的主導。如今,在龍口市東江街道(高新區),德晉新能源鋰電池及儲能設備項目給龍口工業帶來新的氣象,實現了龍口新能源產業的突破。

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今年以來,龍口市全力打造全國領先、北方最大的千億級綠色能谷。綠色能谷項目分布於龍口市沿海及南部山區一線,總投資約1200億元,規劃實施11個清潔能源項目,分為「風光儲」一體化、熱電聯產、LNG綜合利用三大板塊,共同構築起龍口綠色能源發展新藍圖。綠色能谷建設是貫徹落實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的生動實踐,是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標誌性工程。

清潔能源產業是國家優先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該產業鏈條是龍口市「5·10」工程的重要板塊之一。近年來,龍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依託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中石化龍口LNG等高端優質項目建設,探索開闢具有龍口特色的清潔能源發展路徑。

「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一期項目,是LNG板塊中的旗艦型項目,總投資121億元,規劃用地745畝。作為環渤海地區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一期工程設計LNG接卸能力為500萬噸/年。」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項目負責人表示。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一期項目鎖定全數字化移交、全自動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打造國內國產化水平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標杆式LNG儲運基地。一期工程將於2023年底具備投產條件,建成投產後,每年供氣能力將達到70億方,助力山東省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800萬噸。

在龍口市南部山區,綠色能谷系列項目中的另一重點項目——華電龍口七甲300MW農光互補發電項目開工。目前,正在推進的是一期100MW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約4000畝、總投資約5.34億元,建成後年可發電1.3億度。

綠色能谷項目的順利實施,標誌著龍口市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縱深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步入了「先行快車道」。綠色能谷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利稅170億元,減少碳排放2650萬噸,相當於植樹近2.4億棵、近16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1年。

8月23日新開工的華能山東半島北BW場址海上風電項目,位於龍口市桑島西北海域,規劃裝機容量為510MW,擬安裝60台單機容量8.5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採用超長超柔葉片技術、風電機組主軸承技術、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新型高效風能轉化風電機組技術,構建多層框架的風電場群協同優化調度方法,提高規模化海上風電併網友好性,有利於實現資源與產業聯動,推動山東省海上風電基地規模化開發,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助力龍口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8月11日,在龍口黃水河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攝影家們又發現了東方白鸛的美麗身影。這是今年龍口市第三次迎來東方白鸛。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世界自然保護瀕危物種,有「鳥界國寶」「鳥中君子」的美譽,對棲息地要求非常高。本次來龍口的東方白鸛,經常在龍口黃水河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活動。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據公益攝影人王速騰介紹,從2016年以來,每年都能在龍口黃水河看到東方白鸛的身影,特別是近幾年,最多一次來了有近百隻。

「『稀客』變『常客』,活動範圍擴大,見證了龍口自然環境逐年向好。」龍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龍口市堅持把推進國土綠化作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全面推行林長制,大力開展自然資源生態修復,統籌推進山體增綠、水體伴綠、濕地修復等工程,重點加強對保護地內的疏林地提升、裸露山體治理和南部山區採石場地質環境修復治理,以向山體拓展綠化空間為突破,大力推進綠化提質增效。同時,按照「水庫林帶化、河流林網化、濕地園林化」原則,紮實開展水系生態綠化,持續提升域內河流和沿海防護林帶生態防護功能,建設具有攔蓄、補源和生態保護等多種功能的黃水河生態濕地。

伴隨著林長制、河湖長制等一系列舉措的落地,現在的龍口,擁有更加蔚藍的天空、更加茂密的山林、更加清澈的河流、更加清新的空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來此棲息覓食、繁衍生息。

山東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而龍口市作為奮力打造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全國先鋒、北方樣板、山東龍頭」,將不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探索轉型發展之路,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動力,加快推動縣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貢獻龍口力量。

YMG全媒體記者 王軍華 通訊員 謝宏宇 攝影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28022afec8b10d14195806d3768d3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