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猿能進化成人?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2023-07-13     小易生活不易

原標題:現代猿能進化成人?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導語

「猿」是區分於猴的一種靈長類哺乳動物,它的外形與猴類相似,是人類的祖先之一。

猿與猴的根本區別就是尾巴,不同於猴,猿類是沒有尾巴的。現代猿如今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部分熱帶叢林中,具體可以分為大型猿和小型猿。

除長臂猿這類小型猿以外,黑猿、褐猿和大猿被統稱為大型猿,因為自身生命體徵更接近人類,也被稱作「類人猿」,被生物學家認定為人類在動物界的「表兄弟」。

在生物學分類中,人是猿的一個種類。進化論誕生以後,有關人類進化的理論逐漸豐富,「人猿同祖」這一觀點也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最終被證實。

人類進化的開端正是猿猴的出現,距今約500萬年前,猿猴的分支黑猩猩演變成了新的物種——南方古猿,這類直立人被視為我們現代人類最直接的祖先。

隨後,南方古猿從非洲開始走向各個大陸,並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不斷進化,最終形成了現代智人。

那些在進化進程中落伍的猿猴至今仍生存在地球上的森林中,並發展成了動物群體,而人則走過石器時代、鐵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發展出了保持著高度文明水平的人類社會。

2017年,由德國生物學家組成的科考團隊在巴拿馬進行考察時,竟意外發現了當地的猴類似乎達到了高度文明的狀態——它們已經學會了製造和使用石器工具,這一科學發現震驚了世界。

而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有關人類與猿猴關係的爭論就已初現端倪。

牛津大論戰

「人和猿是同一個祖先」,1859年,達爾文在自己的著作《物種起源》中,第一次向全世界提出了這個觀點,隨機遭到了教會人員的猛烈抨擊,當時的民眾一時無法接受這一說法。

在物種進化理論上發展起來的人類進化論由來已久,但被人類所接受卻花費了上百年的時間。這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人類的起源是類人猿,即大型猿,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人類是從大型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

1860年6月27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的宣揚者赫胥黎在英國科學促進年會上與動物學家歐文圍繞人的起源這一論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兩人的論戰在大會結束後並未停止,而是持續了整整兩年。

赫胥黎認為歐文的解剖成果並不能作為推翻進化論的證據,即使歐文通過解剖對比得出了人的大腦與猿類有巨大差別這一結論。

赫胥黎堅信人腦與猿腦差別並不大,並通過羅列證據表明人腦和猿腦都存在著海馬體這樣重要的結構,這也從正面擊潰了歐文的觀點,因為他認為只有人腦中有海馬體結構,人腦相較於猿腦來說是先進的、獨特的,二者並沒有直接關係。

人腦和猿腦是有關聯的,且還有連續性,這一事實的拋出使得赫胥黎大獲全勝,更多民眾開始被進化論征服。

然後赫胥黎與歐文的爭論只是開胃小菜,在大會進行到最後一天時,大主教維爾福伯斯壓軸登場,試圖代表教會對赫胥黎發動致命一擊。

二人論戰的焦點正是人是怎麼來的。大主教吸取了教訓,從科學方法的層面抨擊了進化論的虛偽,同時指出人的祖先是猿類並無實質性的證據,赫胥黎則表示物種進化論是對人類進化最直接的闡述,即使不是最完善的理論,也一定是最科學的。在赫胥黎當場指出了主教演講中的生物學漏洞後,大主教也敗下陣來。

這場科學大會中,進化論出人意料地贏得了全面勝利。「人猿同祖」的觀念如今已經被世界人民所認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開始出現智人行為的巴拿馬猴類即將進化成人了呢?

石器時代中的人

在上世紀初期,科學家在蘇格蘭地區的岩洞和石壁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工具。在40年後,美國科學家在堪薩斯州也發現了原始石器,這些數十萬年的原始工具說明人類在當時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成為了初級文明群體。

在人類文明史分類上,石器時代早於鐵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為人類歷史時代分期的第一階段。石器時代可分為舊、中、新三期,其中最原始的舊石器時代可追溯到距今約250萬年到1萬年前,這一時期的人類屬於進化階段的中後期,從最開始的直立人階段逐漸向晚期智人階段過渡。

石器時代跨度很廣,在這一時期人類進化速度加快,在石器時代結束時(距今約6000年到4500年),人類已經從猿人進化為了現代智人。

同時,漫長的石器時代使得最初的人類技術從東非開始逐步走向世界,值得注意的是,石器時代的開端正是南方古猿在約300萬年前製造的第一件石器工具。

石器文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尤其實在非洲大陸。它的存在直接催生了各地區的文明形態,因此科學家認為巴拿馬地區的猴類在經過數萬年進化後和人類越來越接近了,未來甚至有發展成為新的文明的可能性。

神奇的巴拿馬猴群

巴拿馬猴,是一種居住在巴拿馬地區的小型猴類,學名叫做「白面捲尾猴」。

2017年3月,德國科學家團隊來到巴拿馬地區的一個小島,開始觀察記錄白面捲尾猴的族群狀態和生活習性。

根據團隊成員介紹,他們在小島上安裝了大量的微型攝像頭和紅外線探測儀,可以全天候無死角的記錄這一族群。

經過近一個月的詳細記錄後,生物學家們將資料帶回德國研究。在後期對影像資料進行研究時,他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這些巴拿馬猴類可以靈活運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在視頻中,它們能熟練地進行摟抱、交臂等動作,更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的是,這群白面捲尾猴在使用石器幫助自己獲取食物。

在一段視頻中,科學家們能清晰地看見它們將石頭在岩壁上磨鋒利以後再去砸開堅果,這引發了科學家的思考:它們難道已經掌握了製造工具的技術了嗎?

果然,在資料中,還能看見巴拿馬猴類製作石棍、木棍的行為。這些猴類在河谷中挑選出細長的石頭,並經過打磨後用作武器,而且還有保存工具、武器的做法。

此外,猴群們還有收藏石頭的癖好。它們會將稱手的、大小合適的、質地堅硬的石頭保存起來,並時不時地拿出來打磨。

這些製造、使用、保存石器工具的做法,可以視作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的直接證據嗎?

美國考古學家霍爾金森針對巴拿馬猴類製造使用鐵器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人類在古代發展的文明水平和石器密不可分,可以說,古代文化水準以製造和利用石質工具為特點。巴拿馬猴類製造並使用工具的行為正是它們文化水準達到新高度的體現。

由此可見,巴拿馬猴類的這一行為完全符合石器時代的特徵,巴拿馬猴似乎已經步上了從猿猴進化為人類的道路。

科學家們的擔憂

這些巴拿馬猴子確實可以說是進入了石器時代,但是這並不是它們能進化成人的前兆。

這些白面捲尾猴並不是有意識地去製造和使用工具,因此和人類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

人類也是歷經了石器時代的發展進化而來,這些巴拿馬猴群如果真的通過石器提高了生產水平,加速進化,未來進化成人類的話,勢必會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如果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猴群從手持石器到掌握科技,將會對人類產生威脅。

這些進化成人的白面捲尾猴最終會成為我們眼中的新型人類,它們的存在勢必會引發人類和它們之間的衝突,圍繞著棲息地、生存資源展開的物種鬥爭是科學家們不願意看到的。

現代猿能否進化成人

巴拿馬猴離進化成人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作為高等級的靈長類文明生物,人類進化至今歷經了數百萬年,真正成為智慧生物、進化成人的重要標誌就是製造和使用工具,其中,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有意識地製造工具是關鍵。

其實除了巴拿馬猴,還有其他動物也會製造工具,但是它們對於工具的製造和使用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使用純天然的原材料,使用方式粗糙,並且屬於基本的生物行為。

由此可見,巴拿馬猴類正是這樣大規模的利用石器幫助自身獲取食物,才有了石器時代的基本雛形。這可以說是一次偶然事件,當然也可以說明這一地區的猴類相較於其它地區猴類來說更懂得利用自然物體,但是並沒有走上向高等級智慧生物進化的道路。

進化過程中,每一個新物種的出現都需要長時間的演化。在自然環境和基因進化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如今只有我們這一支南方古猿演化成了現代人類。

這個過程中需要物種保持數量且不斷適應環境,實質上就是殘酷的物種競爭。

巴拿馬猴類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並無進化成人的可能性,它們現在還是處於低等級的類人生物,由於在進化路程中停滯了下來,錯過了進化的最佳歷史時期,如今只能像百萬年前的人類一樣,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延續著自己的種族。

當然科學家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也可以說是多餘的。巴拿馬猴如今生活在特定的棲息地里,同時族群的數量並不大,製造和使用工具也是在動物行為的範疇中,科學家們預測,巴拿馬猴並沒有走上進化成智慧生物的道路,依然在重複著原始的動物行為。

結語

人類從石器時代到現在的高文明社會形態花費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最新的研究結果表示,巴拿馬猴群彼此之間是封閉的,並沒有出現族群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狀況,這也意味著它們即使處在了「石器時代」的開端,也將會永遠停留。

巴拿馬猴群進化成為人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學家們預測,在廣袤的雨林中還會有其它的現代猿猴群也進入了「石器時代」,但是進化成人到發展出文明威脅到人類這件事我們大可不必擔心。

可以預料的是,受到腦容量等生命體徵的影響,巴拿馬猴群並沒有出現顯著的進化特徵。

對於猴群製造和使用工具的過程,我們可以將其視作現代猿對於石頭的熟練使用,而非有意識地創造工具。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還會是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18e8cc4dda0f47fbfac4b8bad9403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