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月餅過度包裝新規下周起實施,監管部門擬開展集中整治行動

2022-08-10   中國食品安全網

原標題:限制月餅過度包裝新規下周起實施,監管部門擬開展集中整治行動

中秋佳節臨近,傳統美食月餅陸續開始上市,各大商超的月餅專區已經陳列完成,等候消費者選購。今年的月餅市場備受關注,源於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對月餅包裝提出了具體「瘦身」要求,新規將於8月15日起實施。

中秋月餅搶鮮上市

《中國食品安全網》走訪北京周邊超市發現,大量月餅已經上架超市的核心區域,散裝月餅與禮盒裝月餅分別擺放。從月餅品種來看,目前上市的月餅以傳統餡料為主,五仁、豆沙、黑芝麻、蛋黃等口味的月餅居多。從價格來看,散裝月餅價格在3.3元/100克~15.8元/100克不等。禮盒裝月餅的價格則多在100元~400元之間,400元以上的月餅禮盒並不多見。

圖為超市月餅銷售區域/楊樂攝

從月餅包裝看,散裝月餅更適合家庭消費場景,包裝以簡單方便為主,多為一層包裝紙和一個塑料包裝袋。而今年的禮盒裝月餅以紙盒和鐵盒裝居多,往年皮革、絲綢、紅木等包裝的「奢華」月餅禮盒暫未看到。

超市工作人員介紹,一般來說中秋節的前兩周是銷量高峰期,目前購買月餅的消費者以嘗鮮為主,購買散裝月餅居多,隨著中秋一天天臨近,禮盒裝月餅銷量會逐漸提高。

新規強制月餅「瘦身」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由來已久,寓意團員美滿。月餅雖是節令食品,卻不影響其具有穩定的市場規模。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指出,我國月餅市場規模穩定在200億元左右。而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中國月餅禮盒市場規模呈上升趨勢,預計2022年中國月餅禮盒銷售額仍保持增長趨勢,同比增長11.8%。

圖為超市月餅銷售區域/楊樂攝

帶著對生活的美好祝願,除了作為食品的食用屬性,月餅還被賦予了禮品屬性,隨之而來的是月餅包裝日益「華麗精美」,過度包裝的現象逐漸加劇,既浪費資源,又增加了消費者負擔。對此,市場監管部門發布GB 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對食品和化妝品的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等方面進行技術要求,並將於2023年9月1日實施。今年5月發布的第1號修改單重點對月餅和粽子包裝要求進行細化,將於2022年8月15日實施。

修改單具體內容包括:減少包裝層數,將月餅和粽子的包裝層數從最多不超過四層減少為最多不超過三層;壓縮包裝空隙,將月餅的必要空間係數從12降低為7,相當於包裝體積縮減了42%;將粽子的必要空間係數從12降低為5,相當於包裝體積縮減了58%;嚴格混裝要求,規定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粽子不應與超過其價格的其他產品混裝等。

監管部門擬開展集中整治

隨著中秋臨近,各大商超月餅銷售火熱起來,各式各樣的月餅開始進入消費者視野中。8月4日,面向一線執法幹部開展的第二期市場監管執法稽查「雲課堂」活動開講。活動中,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中秋、國慶兩節即將來臨,市場監管總局擬研究制發通知,部署開展集中整治工作,嚴厲查處月餅過度包裝和嚴肅糾治「天價」月餅。

8月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文,將與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聯合對月餅過度包裝進行消費監督。

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具體內容包括,在本年度月餅銷售期間,中消協將發動分布於全國的中消協消費維權志願者隊伍,依照相關國家標準,在節日期間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監督。志願者在中秋節前對網上、實體店鋪銷售的月餅,採取有針對性地瀏覽比較和隨手拍等方式,及時發現、匯總可能存在的過度包裝月餅和組合產品搭售行為。同時,中消協還委託專業公司開展「掃網」行動,進行覆蓋性調查,及時收集線索、發現案例,並於調查結束後面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如何判斷月餅是否過度包裝

月餅的本質是食品,近年來大家越來越看重包裝所帶來的「附加值」,而忽略了月餅本身的食品屬性。隨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逐漸深入人心,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普及,讓月餅回歸食品本身成為一項共識。

消費者在日常選購月餅的時候,如何判斷月餅禮盒是否「過度包裝」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魏宏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消費者可以通過「一看、二問、三算」來簡單判斷。

「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裝是否為豪華包裝,包裝材料是否屬於昂貴的材質;

「二問」,就是在不拆開包裝的情況下,問清包裝層數,判斷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裝是否超過了三層,其他類食品及化妝品包裝是否超過了四層;

「三算」,就是要測量或估算外包裝的體積,並與允許的最大外包裝體積進行對比,看是否超標。以上三方面,只要一個不過關,就可以初步判定為不符合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