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彭老總」第一人,出演《彭大將軍》獲好評,至今仍難以超越

2023-04-27     電影聚焦

原標題:他是「彭老總」第一人,出演《彭大將軍》獲好評,至今仍難以超越

前不久,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的史詩大片《志願軍:雄兵出擊》宣布定檔國慶,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期待。

作為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巨製,《志願軍》據說要推出三部曲,從各個方面細緻展現抗美援朝的整個過程。

提到「抗美援朝」,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是無法繞開的關鍵人物。

70多年前,彭德懷臨危受命率領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最終取得了這場意義重大的勝利。

幾十年來,許多影視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過彭德懷的偉大事跡,也有不少演員都曾締造過彭老總的形象。

比如丁笑宜,作為最早飾演彭德懷的特型演員之一,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演彭德懷近二十年,成為很多觀眾心中公認的「彭老總」第一人。

在出演的諸多作品中,1988年上映的影片《彭大將軍》無疑最具有代表性。

作為第一部以彭德懷為主角的影片,《彭大將軍》貫穿了彭德懷的一生,從馳騁戰場到76歲去世,幾乎每個時期都進行了呈現。

影片上映後丁笑宜的表演贏得了一致好評,他對於彭德懷形象的「神還原」,至今仍被很多人認為難以超越。

01、紀念彭德懷誕辰百年,軍區部隊支援拍攝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吳起鎮會師,彭德懷面對追擊的敵軍毫不畏怯一舉剿滅,為紅軍會師掃清了障礙。

親眼看到彭德懷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教員,心情也是激動不已,為彭德懷提筆寫下這樣一首詩: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1986年,這首詩被收錄到教員詩詞選中出版發行,開始被世人所知。

也是在這一年,西安電影廠為了紀念彭德懷誕辰一百周年,決定籌拍電影《彭大將軍》。

但想把這樣一部電影拍好,並非易事。

首先,影片涉及到不少戰爭場面,需要大規模人力物力的投入。

這一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部隊對本片的拍攝予以大力支持,專門調來一個師前來參與拍攝。

為了更真實地還原戰爭時的具體情境,攝製組還專門前往戰爭發生的當地進行實地拍攝。

比如拍攝宜川戰役時,攝製組跋山涉水專程來到陝西宜川找到當年戰爭的發生地。

由於拍攝時正值冬天,惡劣的天氣環境對於劇組所有人來說是巨大的考驗,很多時候拍攝進程會因為風雪到來不得不暫停。

但所有人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最終在十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所有拍攝,使得影片能夠在彭德懷誕辰90年時順利上映。

02、導演從國外電影汲取經驗,丁笑宜成就銀幕經典

不僅是戰爭場面的拍攝,如何把彭德懷的人生經歷拍好也一度困擾著編導人員。

在此之前,彭德懷的形象在主旋律電影中只是作為配角,還沒有影片完整地展現過彭總的一生。

為此,本片的編導人員積極從國外的人物傳記片中吸收經驗,力求在符合當代審美的基礎上對彭德懷這一形象進行深入多面的表現。

比如影片從老年時期的彭德懷切入,通過一位張老師的採訪回顧他所經歷的戰爭往事,這樣一種時空交叉講述的方式在當時非常新穎。

還有影片一開場多個榮譽徽章的特寫組合鏡頭,正是借鑑了《巴頓將軍》的開場表現手法。

一枚枚軍功章的背後,是彭德懷元帥為國家立下的赫赫戰功,也為人物形象奠定了。

同時,影片不只是把彭德懷塑造成一位雄韜大略的軍事家,也通過許多細節展現著彭德懷的為人處世與生活作風。

當負責運糧的陳光漢犧牲後,彭德懷默默地脫掉陳光漢的鞋,換上他女兒給他做的新布鞋,站起身向他脫帽致敬。

當張老師帶著年幼的兒子到彭德懷家採訪,彭德懷給孩子剝香蕉,還開心地收下了小朋友畫的「蘿蔔圖」。

正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生活細節,讓彭德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偉人形象,而是具有人情味、讓人感到親切的普通人。

彭德懷這一形象的成功,也離不開丁笑宜的生動詮釋。

從外形上看,丁笑宜在飾演彭德懷的特型演員中並不占優勢。

比如前不久剛剛去世的宗利群,被認為是最貼近彭德懷本人的特型演員,在《大決戰》《亮劍》等影視作品中的表演也十分傳神。(下圖是宗利群)

但丁笑宜之所以能得到認可,所憑藉的是在「神似」上對彭德懷進行了精確的還原。

一方面,丁笑宜演繹出了彭德懷在戰場上的沉穩果斷,面對敵人的逼近,彭德懷的一句「慌什麼,繼續呼叫!」立馬穩住了局面,眼神中流露著不容分說的堅毅。

當得知敵人被全部殲滅的消息後,彭德懷一改平時的沉穩,披著大衣哼著小曲,心中的喜悅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和很多版本中彭德懷的嚴肅形象不同,丁笑宜也著重凸顯了其富有人情味的、世俗化的一面。

在看到犧牲的陳蘭蘭時,彭德懷默默蹲下身,眼淚瞬時湧出,讓人感受到鐵骨中的那份柔情與仁厚。

無事賦閒時,彭德懷拿起鋤頭種起了地,那份認真和淳樸又充滿了「鄰家大爺」的風采。

丁笑宜真實展現出了不同時期彭德懷的心理變化,演技功底可見一斑。

丁笑宜並非特型演員出身,之前他在東北某劇團擔任演員,偶爾也會在電影中出演角色。

1984年,因為一個偶然的契機,丁笑宜被電影《悠悠故人情》的導演看中出演了彭德懷,自此走上了特型演員之路。

正是這種形象上的親和力,讓他跨越了外形的短板,成為80年代彭德懷特型演員的代表人物。

03、郭達首次「觸電」,丁笑宜的最後一部作品未能播出

本片上映後獲得了巨大成功,丁笑宜之後也在《開國大典》《重慶談判》等片中又相繼出演彭德懷。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喜劇演員出身的郭達也參演了本片。

郭達在片中飾演國民黨軍官馬步芳的兒子,雖然只有短短几個鏡頭,但為嚴肅的故事增添了幾分喜劇色彩。

這是郭達第一次拍電影,在此之前他剛剛登上春晚舞台,憑藉小品《產房門前》開始在全國打響名聲。

此後郭達也出演過不少電影,像《現世活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以及《舉起手來》等片,都得到了廣泛好評。

時過境遷,本片的大多數演員都已經不在人世,丁笑宜在2000年以後也由於年齡的原因不再出演彭德懷,從此淡出了演藝圈。

他出演的最後一部作品,是2000年的電視劇《抗美援朝》,這也是第一部直觀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視作品。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部劇最終沒能播出,也成為丁笑宜演藝生涯的一大遺憾。

直到近幾年,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影視作品開始大量出現,《跨過鴨綠江》《長津湖》等贏得了一致好評,《志願軍》、《冬與獅》、《上甘嶺》等也即將與觀眾見面。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需要通過這些影視作品,去銘記感懷那些為國家灑熱血的「最可愛的人」!(撰文:皮皮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08db295badde850b21c0eea785208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