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節,老習俗不能丟,分享乞巧果的做法,充滿愛意又好吃

2023-08-15     愛生活的饞貓

原標題:七夕佳節,老習俗不能丟,分享乞巧果的做法,充滿愛意又好吃

記得小時候的七夕節,母親一大早就在灶台前忙活,不多久就端上一盤香氣誘人的七巧果,這時候我和弟弟都會搶著第一個吃,而父親則在旁笑著接過母親遞過來的七巧果,長大後才明白這是父母之間表達愛意的方式,比起鮮花和巧克力,這款七巧果平淡又有愛意,更有儀式感!

七夕又名乞巧節,傳說中有一位姑娘十分同情牛郎和織女的悽美愛情,於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她都會做一種精緻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姑娘的誠心感動,將此事彙報到了天庭。玉帝礙於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於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姑娘的美滿姻緣。

傳說中美好的寓意讓人們把做七巧果的風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在這個被鮮花和巧克力包裹的年代,父母這一代人還是堅持每年都會做七夕巧果,愛是細水長流的陪伴,相比鮮花和巧克力我更羨慕父母這一代平淡又長久的愛!做法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食材清單】

中筋粉250克,溫水100克,蛋液30克,白砂糖30克,乾酵母3克,橄欖油或者豬油20克

【操作步驟】

再將溫水,蛋液,白砂糖,乾酵母,放入碗里,拌勻到糖融化。倒入金龍魚特級初榨橄欖油調和油,七夕巧果用這款油製作,吃起來特別清香。

加入麵粉揉成光滑的麵糰,這款麵糰的柔軟度是剛合適的,不會太干或者太濕,但各種品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狀態也會不同,需要自己調整一下麵粉量。

蓋上保鮮膜冷藏鬆弛15分鐘。

分成約25克一個的小劑子,小模具適量減少3克左右,把麵糰滾圓

放入模具里壓出面胚。

蓋起來醒發20分鐘左右,面胚手摸起來蓬鬆柔軟即可。這些乞巧果的模具都是七夕圖案,有喜鵲鳥,竹簍,鮮花,石榴,蓮子,小狗,秋蟬等,個個造型可愛。

放入平底鍋里慢火煎,先放有花紋的一面朝下煎,花紋上色後再翻面,小火勤翻面,煎熟即可,鬆鬆軟軟的七夕巧果就做好啦~

巧果吃起來香甜帶嚼勁,還有股橄欖油的清香,真的很不錯哦。古時七夕也被稱為「乞巧節」,這天做「巧果」,來「乞求」像織女七姐一樣擁有一雙「巧手」。這些做好的巧果,講究的人家,還會在圖案上塗上顏色。用紅線穿成一串,給寶寶們戴上,寓意心靈手巧。你學會了嗎?歡迎留言區留言你們的七夕習俗,讓更多的小夥伴長知識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0536b4f32e42eb11acf2465c5ba28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