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要新建天然氣管線,東北是最大贏家?

2023-03-20     正解局

原標題:中俄要新建天然氣管線,東北是最大贏家?

「東方聯盟」天然氣管道如果建成,重點對接的地區將會是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

正解局出品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東方聯盟」天然氣管線將會落實,這條管線將連接中俄蒙三國,預計今年完成設計,明年開始鋪設。

自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向東看的步伐明顯加快,連過往不太願意輸送的油氣,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俄羅斯為什麼會變得積極主動呢?

這條「東方聯盟」管線將為東北帶來什麼?

俄羅斯急著建成新的輸氣管線是有原因的。

雖然過去一年,有一種觀點調侃「俄羅斯越打越富」,但這種觀點只對了一半。

俄烏剛開戰時,由於全球恐慌情緒,導致油價大幅上漲,俄羅斯的確大賺了一筆。

比如2022年3月,俄羅斯財政一度盈餘7662億盧布。

然而,這一切是短暫的。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抑制了全球需求,經濟前景變暗,油價不斷下跌,從最高的130美元/桶,跌到了80美元/桶。

原油價格走勢

再加上重要的油氣消費市場——歐盟,寧可三倍高價買美國油氣,也要把俄羅斯的油氣斷掉。

從下半年開始,俄羅斯油氣收入其實是不斷減少的,再計算逐步增加的軍事開支,最後全年財政赤字3.3萬億盧布,約合3000億元人民幣。

到了2023年,情況更加不容樂觀。

一月份,俄羅斯油氣收入大幅度減少,同比下降了46%,只有4260億盧布。

俄羅斯出口歐洲原油的趨勢

加之軍事行動增加,開支增加了59%,所以在2023年,僅僅第一個月,赤字就達到了17600億盧布,超過了去年全年赤字的一半。

照這個速度,今年的赤字得比去年多好幾倍,非常驚人。

俄羅斯官方也採取了各種措施補救,包括調整油氣行業的稅收,增加非油氣收入等等。

考慮到近幾年油氣收入占俄羅斯財政收入的四成,是主要來源,一時半會是不好替代的。

最好的辦法,還是先穩住油氣收入。

要穩住油氣收入,就得多賣點給中國。

這便是俄羅斯要再建一條天然氣管道的原因。

「東方聯盟」天然氣管道如果建成,重點對接的地區將會是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

目前,中俄的天然氣管線只有「西伯利亞力量」,年輸氣能力在150億立方米上下,未來會逐漸增加到380億立方米,但這個數字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我國僅東北和京津地區,2021年天然氣的消費量就達到了508.46億立方米。

考慮到天然氣在我國的能源總消耗占比還不到10%,未來天然氣的消耗量會進一步增加。

2021年大陸各省天然氣消耗量 圖源:LNG行業信息

國內天然氣產量短期內跟不上需求量,還是要以進口為主。

而縱觀中國周邊,尤其是對東北地區來說,俄羅斯的天然氣是最佳選擇。

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足夠大,截至2021年底,已探明儲量約37.4萬億立方米,世界第一,而且俄羅斯就在中國隔壁,可以直接走陸地管道輸送,這對於中國的能源安全是至關重要的。

相對於馬六甲海峽,管道輸送就安全多了。

放在十年前,俄羅斯還會在對華供氣問題上扭扭捏捏。

俄羅斯現在根本沒得選,增加俄羅斯天然氣輸入,有利於我們的能源安全。

俄羅斯天然氣的輸入,還有利於提高東北地區的工業競爭力。

東北的天然氣進口一直以LNG為主,先用LNG船運到大連,再從大連用管道運到東北各地。

由於LNG需要建造液化碼頭,而且長距離運輸的成本和損耗也不小,導致LNG的價格遠高於管道氣,通常貴30%左右,這也成了制約東北地區擴大天然氣進口的因素。

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大規模輸入,可以取代LNG,能源成本的下降會有利於東北工業成本的下降,進而提高東北地區工業的競爭力。

東北工業過去之所以難以復興,除了出海口因素,缺乏廉價能源也是關鍵。

東北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近年來已逐漸枯竭,剩下的深層煤田開發成本較高,不易開採。

石油也是如此,大慶油田的產量在逐年下降,成本越來越高。

從國內其他地區調入煤炭,成本也低不到哪裡去,鄰近的俄羅斯天然氣大規模進入,能一定程度改善這個問題。

此外,大量使用俄羅斯天然氣,對東北的環境也是有好處的。

東北和鄰近的京津地區都是「霧霾」嚴重的地區,每到冬天,PM2.5值就要爆表。

2020年4月18日,哈爾濱甚至發生了一場罕見的大霧霾,人們一覺醒來,發現窗外幾乎看不見了。

2020年哈爾濱大霧霾 圖源:新華社

霧霾的背後與煤炭有著密切聯繫。

相比之下,天然氣就環保多了。

俄羅斯在遠東沒什麼人口(目前大約有500萬,還在以每年數萬到十萬不等的速度流失),一直擔心失去遠東。

東北人口約一億,如果遠東向東北開放,兩者互相交流,那樣遠東經濟倒是有可能發展起來。

這也是俄羅斯以往所忌憚的,它不希望遠東和中國有什麼瓜葛,所以連一座連通中國的橋都不願意修。

比如,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橋,原本雙方2014年簽約,中國這邊早修好了,俄羅斯那邊一直在拖延工期。

中俄黑龍江大橋

可是被西方極限制裁後,俄羅斯實在沒有辦法,向西看的路已經被堵死了,就算未來雙方緩和關係,心中的猜疑也種下了。

向東看,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就成了必然選擇。

原本拖了幾年都不願好好修的橋,很快就修好了。

要向東看,就得用遠東對接中國東北地區,通過雙方在能源、產業上的合作,激活這個大型消費市場。

這並不是說中國單方面占便宜,而是共同做大蛋糕,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這對東北來說是一個利好信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011e14df3323365b1fd874749247d07.html